什麼樣的改編科幻影視劇才算得上神作?

貓眼娛樂 發佈 2024-03-05T21:45:51.359918+00:00

三體是一場漫長的聚會,從2006年起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算起,17年曆久彌新,從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到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風靡四海。劉電工在娘子關的狂想,「以一人之力撐起了中國科幻一片天」。三體完播撒花,廣受好評,豆瓣8.6。原著粉宛如過節,又圈新粉無數。

三體是一場漫長的聚會,從2006年起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算起,17年曆久彌新,從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到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風靡四海。劉電工在娘子關的狂想,「以一人之力撐起了中國科幻一片天」。

三體完播撒花,廣受好評,豆瓣8.6。原著粉宛如過節,又圈新粉無數。一個劇,同時滿足老粉的期待和新粉的驚喜,可稱神作。神作是如何煉成的?

三體問世以來,改編方案無數,粉絲團體自製的《水滴》《我的三體》珠玉在前,還有各種舞台劇廣播劇項目,都限於小眾狂歡。這次,三體劇版,導演吃書、懂書,折服大眾,網友哭評「原著粉看到頭皮發麻」「主很滿意」「懂3體的」「浸泡體驗」。連大名鼎鼎的謝飛導演都在豆瓣上給了五星。

還原度高,如何做到的呢?

對老粉頭來說,三體的情節早已倒背如流,他們更看重細節,節奏,精神的傳承;最重要的當屬名場面還原,幾乎可以一錘定音,決定評價。

就拿赫赫有名的古箏行動為例,一艘船通過運河,被納米飛刃切成豆腐絲,這個過程,最可怕的是,飛刃用肉眼看不到,就像透明的死神拂過,把人和船都切碎。所以為了讓觀眾看清每個細節,劇版代入汪淼視角,用上校作引導(原著是大史,但這個改動恰到好處,上校是把控全局的「殺手」),漫長等待中的緊張、壓抑、不確定,全部在行動結束時最終釋放,特別過癮。從片後花絮可看出,導演組為了這段20分鐘的戲,花了幾個月找外景地,拍攝時做了大量實拍+模型,最後船切成段碎片的幾十秒,是做好碎片模型運到現場,拍攝完加後期做的。

你可能會問,大場面,實拍又貴又麻煩,特效省事,為啥要弄那麼多實拍?因為人類眼尖,很容易識別純渲染的特效,而實拍+模型+特效真實感更強,大神如諾蘭也喜歡這樣做。因為每一塊物體(術語叫剛體)的大小、明暗關係,涉及到光學細節,對比度,明暗層次等,直接拍出來比特效真實很多,反而修圖很難搞。

人類對影像的追求,一方面要絢麗奇絕,另一方面又追求真實,追求無限還原。要將兩者完美結合,需要一些科技狠活兒。比如2023最新上市的TCL C11G電視,搭載了量子點矩陣控光Pro,入微級的控光加超高色域,呈現超高亮度、超高對比度的原彩畫面。

如果說真實拍攝的底層邏輯是儘量實物拍攝,那麼顯實還原的底層邏輯就是,光要夠、要准、要正。

光要夠要准,就是說每一個發光單元能力都很強,是超級單兵,發出的光不互相干擾形成光暈。比如C11G採用的定製光學影像微結構,把顯示屏的燈珠微米級切割,原來別人放一個燈泡的地方,它放了12個,單獨控制光,發光面積提升60%,且通過光學折射式透鏡,聚集的光效不溢出影響到別的分區,光暈改善50%。就好像路邊的霓虹燈招牌,把燈珠縮小排密,加個防散射的燈罩,放遠了看,效果就更清晰,還可以顯示各種動態圖像,甚至視頻。

這些黑科技就像納米飛刃一樣,你看不到,但扎紮實實地改變了我們觀看審判號的效果。

劇版三體成功,另一個因素是改編非常好。改編相當於一定程度的重新創作。導演尊重原著,同時也注重新手體驗,不會讓人看不懂。說句題外話,三體動畫版翻車就是因為魔改太多,比如上來就放古箏行動,然後極限公路追逐,小丑邏輯,劇情毫無鋪墊,不知所以;沒看過原著的人絕對不知道人物在幹嘛。沒有前因後果,大場面也就是圖個樂呵。

改編,很需要想像力。原著里一句話,放到電影裡可能是一段無聲的表演,一種特殊的氛圍,信息量增加很多。三體改編是出了名的難,因為《三體》不僅在講一個故事,更是在展開一個比現實世界更廣闊奇妙的世界。這個世界如何運行,人類對此知之甚少,原著也沒有對其中的每一個細節詳盡描述。

所以劇版三體籌備拍攝的過程,就是信息量不斷增加的過程,是不斷詮釋和理解原著的過程。

比如,原著中寫葉文潔通過太陽放大器發射信息後,看到「太陽已經落山,大興安嶺看上去是灰濛濛的一片,就像葉文潔的生活,在這灰色中,夢尤其顯得絢麗燦爛」。這裡的灰色,既是實景,也是氛圍,同時是未來希望的湮滅。要怎麼展現出她生活的顏色呢?她所面對的灰暗圖景,和三體人面對的灰色世界,又有什麼異同呢?心理上的「灰」和天空的「灰」,需要一個連接點。

顏色,有主觀層面,也有客觀層面。屏幕上的顏色,並非由各種顏色的燈泡發光映射出來,並不存在發出「灰色光」的LED燈珠。QLED技術是讓LED燈珠發出的藍光通過一層量子晶體(一般晶體由兩種元素混合成),變成綠光或紅光,加上原先的藍光,形成三原色,再合成其他顏色。C11G採用量子點Pro 2023技術,量子晶體是四種元素化合成,顯示的色域更大更准,色彩純淨度更高。這就是「光要正」的含義。

有色光通過屏幕的層層篩選和調試,最終打到A++蝶翼超顯屏上,因為液晶分子上增加聚醯亞胺,分子成蝶翼狀微結構排列能對通過的光線更精確的控制,實現清晰度和對比度的提升,畫面光暈降低,畫質更加清晰細膩。

從這個角度看,還原顏色,也是某種「改動」和「編排」,顏色都需要這麼多高科技,更別提故事了。

有豆瓣評論說,劇版是「目前看到的最好的視覺化版本,大多數其他的動畫版都只是對故事的cg化,只有這部電視劇真的在用視聽的表達形式在消化闡釋原著文字」。

導演團隊用多線交織的敘述,將歷史往事、三體遊戲、科學邊界引發的危機,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前期懸疑、後期狂想的氛圍,在這個氛圍下,人物的心理變化,事態的更新,讓世界觀立起來了,讓人相信三體世界真的可能存在,效果就達到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三體劇版在世界觀塑造上,和三體遊戲一樣非常成功。

對了,原著中沒有音樂。

劇版加入的音樂和音效,無論在劇情的推動、情節展開、人物塑造上幫了很大的忙。可能很多人看劇時可能沒有意識到背景音樂的重要性(我自己專門研究過這一塊,所以很敏感)。當需要懸疑和神秘感時,往往是短促的短音階,宏大場景時則是帶有節奏感的交響聲場,有時主角人物也會有自己的專屬旋律。這些引導性的背景音樂會在全劇中反覆出現,重用率很高。

對聲音來說,最好的體驗就是沒有「單獨」感覺到,而是融進了劇情,潤物細無聲。感受到劇情在往前加速、緩行、繞圈。也許需要像C11G搭載的安橋2.1Hi-Fi音響,它利用AI智能,「現場布置」一個垂直+環繞的立體聲場。三體中有許多「氛圍時刻」,紅岸基地看似平靜卻實藏機密的工作,嚴肅而神秘,黑暗中,有一縷光亮,一種莫名的衝動,是不安定,還是什麼……音樂會告訴你答案。

安橋音響完美貼合三體劇情所需的音效。通過空間自適應功能,AI會通過收集回音,自動識別空間特點,匹配最佳音效,讓追劇更加沉浸。

音效對了,劇才夠味兒。

最後,成功的改編,必須,改掉bug。

不管怎麼吹三體原著,它都有一個明顯的bug,人物比較僵,忙著為劇情服務,缺乏靈動感和自主性,這主要是因為世界觀太宏大造成的。

這個問題在劇版完美修正——人物塑造可信,可愛。如果是在開拍前,你問我選角怎麼看,我會覺得于和偉老師演大史,似乎太正了,不夠痞氣;看完以後,如果你問我是否期待網飛版,我沒法回答,因為劇版的角色,大史汪淼葉文潔,還原度200%,尤其是陳謹演的葉文潔,一說話把注意力全吸過去了,太有范兒了。劇版的角色把我的大腦都填滿了,我現在想像不出另一個葉文潔或者大史該長啥樣兒。

改bug,尤其是眾所周知的bug,不容易,要不然早改掉了。現在的電視也有一個bug——開機緩慢且有廣告,等待時間漫長,老人小孩操作不夠便捷。

C11G 改掉了這個bug,解決了這個問題:開機無廣告,一秒開機進入,比手機還快。這個功能是行業首創,別看很小很簡單一功能,背後肯定是各種談判和努力,後來者也會效仿,這是好的開端。

另外,靈控桌面上,想看的愛看的常看的,都能通過自由組件功能,自定義電視首頁的內容,讓找節目更加方便。遙控器擁有三個自定義按鍵,可以自由設置對應的應用,享受一鍵直達的快感。。桌面變得和手機一樣簡單。畫質+音質+操控多重呈現加持,緊跟劇情,完美追劇。

做科幻和做科技產品有許多相同之處,都是要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自個兒精進,又要平行對比,還要大眾認可,要引人期待,讓人回味,才是好產品/作品。說三體是中國科幻第一「股」應該沒人反對,同樣TCL在國產電視領域早已是第一品牌。今年2月,最新數據出爐,TCL電視全球銷量第二,截至2022年底,TCL累計申請專利99402件,量子點電致發光顯示領域公開專利數量為2057件,居全球第二。TCL邀請劉慈欣擔任想像力推薦官,是希望科幻作品未來也以科技發展為羽翼,「科幻+科技」的飛輪效應,讓想像力繼續炸裂呈現。也是TCL科技力的美好奔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