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朵朵開!三亞南繁迎來棉花採收季

三亞發佈 發佈 2024-03-06T00:21:22.457968+00:00

「這些棉花成熟了,得抓緊採摘完,送回河北……」走進三亞南紅農場的一片育種基地里,一朵朵白色的棉花在陽光下「盛放」,這裡正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棉花等作物經過一個冬季的生長已經成熟了,科研人員正在田間地頭採收制種。

「這些棉花成熟了,得抓緊採摘完,送回河北……」走進三亞南紅農場的一片育種基地里,一朵朵白色的棉花在陽光下「盛放」,這裡正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棉花等作物經過一個冬季的生長已經成熟了,科研人員正在田間地頭採收制種。在棉花地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妙和工人一同將潔白的棉花採摘下來。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三亞成為棉花南繁加代育種的天堂。目前,三亞是海南唯一的棉花南繁育種基地,每年9月開始到次年4月,南繁科研人員像候鳥一樣到三亞進行棉花南繁育種,李妙便是育種大軍中的一員。


「我們的玉米、大豆都收了,棉花正在收,還有高粱沒有收。」李妙說,該基地大約有65畝,繁育有大豆、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目前進入了採收期。這些品種經過南繁加代以後,拿回河北再進行試驗,如果通過正規渠道審定,就可以在全國各地推廣了。



「『南繁』非常重要,使育種周期縮短了。一個品種要選育成功需要10-12年,但通過『南繁』加代,7-8年就可選育出來。」李妙說,按照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種植條件,一年只能種植一次,七八代就是七八年,但如果每年來到海南多種植一季的話,就縮短一半的時間,加速育種進程。


「我們壓出籽,留下種子用於育種,棉花可以用來做被子等。」採下一朵朵白色的棉球,李妙心裡樂開了花。她說,現在採收完後,一個星期後送回河北,又開始新一輪的育種。



「我們剛采了半畝地,有360斤,一畝平均下來有700斤,產量算不錯。」李妙說,她在三亞南繁育種的首個品種如今在全國推廣已經有五六千畝。南繁育種取得成功,離不開環境的改變。以前,靠人工施肥、打藥,費力效果也沒那麼好。這幾年,使用飛防技術,南繁育種的田間管理效率提高,病蟲害減少,產量也增加了。


「育種的環境好了,科研人員就能一心搞科研了。」李妙回憶,30年前初次來南繁時,交通很不方便 。從河北到三亞坐車需要一個星期,從海口到三亞就需要8個多小時。那時條件艱苦,要住在農戶的家裡,吃飯也不方便。如今,該科研院所在三亞有了自己的實驗基地,科研人員吃住行都方便。


時至中午12時,陽光炙熱。和李妙一樣,河北省邯鄲市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米換房正在棉花地里忙碌著,只見他一手拿著粉色寫著數據的標籤小心地貼在每一壟地上,一手將網袋子套在棉花植株上,隨後工人快速採摘。


「採摘後,我要拿回河北那邊再進行育種,又是新的忙碌。」米換房笑道,南繁育種,他進行35年了,這些都算不上辛苦。他告訴記者,這一片地約一畝,有200個品種,在每年南繁育種季,他都會和全國各地的育種人一樣,不約而同地趕赴海南,跟著棉花在河北和三亞之間奔波,為新一輪育種、選種而忙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