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級的大眾ID.2來了,年輕人的電動小車,比亞迪海鷗有了勁敵

駕仕派 發佈 2024-03-06T09:23:56.812782+00:00

在我剛畢業的時候,買一台10萬級別的小型車已經是領跑同齡人的夢想。那時這個細分市場還充滿了各種趣味車型,比如本田飛度、日產瑪馳、豐田雅力士、馬自達2、鈴木雨燕、福特嘉年華、雪佛蘭愛唯歐、標緻206......

在我剛畢業的時候,買一台10萬級別的小型車已經是領跑同齡人的夢想。那時這個細分市場還充滿了各種趣味車型,比如本田飛度、日產瑪馳、豐田雅力士、馬自達2、鈴木雨燕、福特嘉年華、雪佛蘭愛唯歐、標緻206......

我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瞪著四個圓燈的大眾Polo,雖然中期改款後它失去了這份呆萌的純真,但論及機械素質,德國品牌在十幾年前依然站在高位。

不過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更迭,購車人群的目標有了大幅轉變。10萬級別足以買到品質不錯的自主品牌緊湊型SUV,它用更高的配置、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通過性,滿足了國內普通家庭的日常需求,成為中國汽車文化的奠基者。

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小型車在中國車市的地位只能邊緣化。

雖然在海外市場,依然有標緻208這樣充滿樂趣的精緻化小車,亦或鈴木Baleon這種針對第三世界的廉價代步車,但國內小型車的世界已經變得越發孤寂——去年在售小型車只有15款,其中過半是新能源產品。雖然2022年細分市場總銷量有46.1萬台,但6.7%的增長完全依賴於比亞迪海豚的異軍突起,其超20.4萬台的成績撐起小型車半邊天。

如果拋開月均銷量300台的起亞煥馳,燃油小型車只剩豐田、本田、大眾三家還能維繫,其中飛度、LIFE和致炫、威馳的雙車戰略,尚能合力而戰,但曾經風光的大眾Polo則已經落到年銷2.3萬台的水平。

這時,我認為大眾集團的所有人都應該謝謝赫伯特-迪斯。

雖然過去幾年,狼堡的財務虧損觸目驚心,尤其Cariad軟體部門去年虧了21億歐元,卻連不黑屏的車機都做不出,確實需要迪斯為結果負責。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位肩負變革重任的技術專家,在NEW AUTO戰略下的電動化轉型,在傳統車企中是最堅決的,即便他的全面電氣化決心承受了來自工會和財政的雙重壓力,市場反饋也不盡如人意,完全被特斯拉甩開距離。

在ID.2all概念車發布後,我能看到迪斯的遺產正在發光——相比於豐田笨拙而沉重的轉身,大眾汽車已經在電動車上找回初心。

雖然還是概念車的階段,但預期在兩年後正式上市的ID.2all,已經能展現出量產的潛質。

從外形輪廓來看,ID.2all幾乎就是下一代Polo的雛形,車身型面的折線、厚實的C柱、垂直的車尾、短促的前後懸,都是大眾Polo留下的印記。而且從尺寸上對比ID.2all的4050mm車長與現款Polo幾乎一致,2600mm的軸距也只是比Polo有常規升級。相對值得關注的是,ID.2all的車身高度有1530mm,寬度更是超越ID.3、海豚這樣高級別的車型,達到1812mm,所以在車內縱向和橫向空間上,它會給我留出期待。

作為一台概念車,ID.2all的前大燈和尾燈都運用了時下流行的貫穿式設計,不知道這樣的想法在兩年後是否還能堅持,畢竟Polo從誕生開始就一直使用獨立的方形尾燈。也許,復活四圓頭燈也是更好的選擇?

相比於ID.2all的外形,我認為它的內飾目前更趨近於概念階段,不過它呈現出類似特斯拉Model 3升級版的簡約風格,在當下還是能打動年輕人。

ID.2all的整體內裝匹配大眾汽車平直的線條,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懸浮式操作台上的旋鈕操作,是大眾之前沒有的設計,有向捷豹路虎的旋鈕換擋致敬的感覺,不過作為概念車,ID.2all還是畫蛇添足的給圓盤裝上了液晶屏,用於顯示不同的圖案,實用性遠不及上方兩個無線充電面板。

10.9英寸液晶儀錶盤+12.9英寸中控液晶屏的組合,對於ID.2all這種小型車還是比較奢侈的配置,尤其是大眾在官圖的儀錶盤上復刻了1985款的第二代Polo儀錶盤,只能說德國人的這點小浪漫,就像突然用上懷擋了一樣,有種追憶舊時光的沉浸感。

ID.2all新樣式的三幅方向盤做了鏤空設計,尺寸也比較大,估計量產時不一定能完全還原這樣的視覺效果。不過我希望大眾能保留中控區域的實體空調控制按鍵,以及車門板上的四個車窗升降按鍵,這些原本就該存在的物理按鍵,在新能源時代已經成為珍惜保護動物。

至於我在ID.2all官圖上看到車艙內鋪陳的麂皮材質,大概率是不會在量產車型上出現的,好在它給出帶有燈芯絨質感的植物材料,還是很有上世紀汽車的感覺,如果能處理好清潔易用的問題,說不定會成為大眾內飾的標誌性元素。

在空間方面,大眾承諾在量產車型上會進一步提升,不過ID.2all已經在2.6米軸距內展現出極高的天賦,比如第二排座椅上掀後藏著巨大的儲物格,後備箱蓋板下的儲物能力也極為驚人。此外,ID.2all的後排座椅支持4/6放倒,490L尾箱容積能拓展到最大1330L,日常載物需求完全得以滿足。

回歸技術層面,大眾祭出了與此前MEB車型後輪驅動、四輪獨立懸架完全不同的方案。

ID.2all源自更入門的MEB Entry平台,前輪驅動和後扭力梁的設計符合它的產品定位,也有益於布置出更好的駕乘、裝載空間。

大眾給ID.2all準備的前置單電機可以輸出226匹馬力,宣稱的0-100km/h加速在7秒內,強過2016款1.4TSI的國產Polo GTI,但和真正的Polo GTI還是有差距。

為了進一步節省成本,大眾將在ID.2all上全面使用磷酸鐵鋰電池,據稱會有38kWh和56kWh兩種規格,大容量電池車型的WLTP續航能達到450km,只是考慮到歐洲冬季的氣溫,當地用戶要有「打骨折」的心理準備。好在ID.2all的快充最大支持125kW,多少能減少凍在冰天雪地里的時間。

駕仕總結:

在大眾的計劃里,量產版ID.2的價格不會超過2.5萬歐元——大眾Polo在德國的起步價是1.6萬歐元,而第八代高爾夫的售價是2萬歐元起,所以對於歐洲消費者來說,即便大眾汽車已經極力控制成本,但它依然比購買燃油車吃力,基本上得花掉買Polo GTI的錢。

但綜合ID.3、ID.4和ID.6的情況來看,得益於中國新能源產業供應鏈的優勢,大眾電動車在國內售價幾乎是歐洲價格的2/3,如果兩年後的電動車製造成本維持現狀,那ID.2國產價格應該能做到和Polo持平,大概是9-12萬元的水平。

不過,這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歐拉長時間停產黑貓白貓不是沒有理由的。對於小型電動車而言,空談利潤率實在是奢侈的事情,除非像比亞迪把產業鏈握在手心,真正把價格打下來,否則大眾ID.2很可能重現ID.系列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畢竟在它上市時,面臨的可能不僅是海鷗、海豚夾擊——以今年國內車市的慘烈程度,2025年還活下來的車企,誰不是一身血腥氣呢?

文|Louis

圖|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