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羅、泰森、李小龍都用過的肌肉電刺激,是什麼「黑科技」?

足球報 發佈 2024-03-06T21:18:51.695765+00:00

記者寒冰報導 加速肌肉受傷的康復,運動醫學界已有很多傳統和高科技的手段。從中醫針灸理療到空氣壓力技術、振動技術、高壓氧、超低溫冷療,甚至航天、量子物理等尖端科技都已充分進入了運動康復領域。不過,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運動康復技術,可以說既傳統又時尚,既古老又現代。

記者寒冰報導 加速肌肉受傷的康復,運動醫學界已有很多傳統和高科技的手段。從中醫針灸理療到空氣壓力技術、振動技術、高壓氧、超低溫冷療,甚至航天、量子物理等尖端科技都已充分進入了運動康復領域。不過,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運動康復技術,可以說既傳統又時尚,既古老又現代。這項技術與肌肉的關係早在1791年就已被科學家發現,並在1960年代被前蘇聯科學家運用到頂級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康復中,幫助運動員加速增肌和肌肉傷勢的康復。

對於中國的運動愛好者而言,這項技術因為一個偉大的名字更為人熟知。李小龍,這位享譽全球的功夫巨星在上世紀就已率先嘗試肌肉電刺激。李小龍無人能及的肌肉爆發力,很大程度上源於電刺激訓練——這將最大限度增加肌肉的緊張和壓縮。當年李小龍的肌肉電刺激強度分為10級,如果電流達到10級,肌肉就會斷裂,而李小龍經常會在電流達到9級時進行強化訓練。

在21世紀的今天,肌肉電刺激技術已有長足進步,並被廣泛運用到健身、運動訓練和肌肉康復之中。球迷們熟悉的塑身狂熱愛好者C羅,就經常使用肌肉電刺激進行增肌訓練和肌肉康復治療。肌肉電刺激技術並非最新的黑科技,但經過數十年實踐積累和研發,如今在小到智能穿戴,大到康復治療艙內都可以應用。而與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結合,更是讓這項「古老」的運動康復手段擁有了全新的活力。


【超過200年歷史的技術】


漫威系列電影《復仇者聯盟》「鷹眼」的扮演者傑雷米·雷納年初遭遇過嚴重的鏟雪車事故,胸部和腿部被重達6噸的鏟雪車重創,多達30餘處骨折,所幸已經開始接受康復治療。他在INS帳號分享了自己右腿接受肌肉電刺激訓練的視頻,雖然預期康復進程將長達數年,但雷納對自己更快康復有信心,特別是右腿的肌肉力量恢復。

除了鷹眼扮演者雷納,雷神扮演者克里斯·海沃斯、蜘蛛俠扮演者湯姆·赫雷德,《權力的遊戲》紅袍女巫珊卓扮演者卡莉絲·范胡登、拳王泰森、C羅,乃至國內運動明星張偉麗、孫悅等,都長期堅持使用肌肉電刺激進行訓練和運動康復,效果明顯。肌肉電刺激技術在21世紀蓬勃發展,用途廣泛,但其實起源於200多年前。


肌肉電刺激技術的理論基礎源自1791年,義大利醫生伽爾瓦尼首先發現了肌肉與電信號的聯繫。到了1851年,法國科學家杜波依斯首次發現人類肌肉活動也能產生電信號。之後,科研人員發現長時間的電刺激能對肌肉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196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率先將電刺激應用於頂級運動員的訓練,一度宣稱能讓肌肉力量的增益達到驚人的40%。

肌肉電刺激技術的原理是通過模擬人體大腦信號,利用電極將電流發送到身體需要鍛鍊的部位,讓肌肉進行快速收縮與鬆弛,實現比傳統訓練方法提升10倍的被動訓練效果。同時,電刺激有助於增強肌肉、改善血液循環和減輕疼痛。第一代大規模量產並普及到日常健身領域的肌肉電刺激設備,源於2003年,由德國人拜雅特·羅施研發並推廣。隨後,20年來肌肉電刺激技術在運動康複方面的應用不斷進步。時至今日,已經融入到個人智能可穿戴設備,擺脫了體積巨大的設備限制。


【總有一種「刺激」適合你】


肌肉電刺激技術有很多類型,最常見的是經皮神經肌肉電刺激(TENS),用於治療肌肉的短期和長期疼痛,通過調整電流強度,可以幫助阻止疼痛信號傳到人的大腦。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是使用低電平電流針對單個肌肉或一組肌肉進行治療,能導致局部肌肉或肌肉群收縮,從而改善肌肉功能並促進健康血液流向肌肉受損區域。

離子電滲療法是用電流將藥物輸送入體內,緩解疤痕組織和肌腱炎等症狀。干擾電流(IFC)技術通常用於緩解背痛,一般用4個十字交叉電極產生電流干擾,幫助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流動。俄羅斯電刺激與神經肌肉電刺激很相似,只是使用不同的、更耐受的電流改善肌肉力量,並促進健康的血液流動。高壓電流(HVGC)是使用高壓和低壓電流的交替作用,靶向針對和穿透深層組織,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健康的血液流動並改善關節功能。

上述這些肌肉電刺激方式萬變不離其宗,都是通過貼附在身上的電極將電流輸送到體內,是低風險、非侵入性的治療選擇,無需手術或成癮性止痛藥,對肌體康復的副作用很小。易於使用、價格實惠,安全且方便。如今電刺激的可穿戴智能裝備更加小巧便攜,可以惠及萬千普通的運動愛好者。肌肉電刺激不僅能放鬆肌肉,緩解疼痛,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促進肌肉纖維組織的癒合。通過電極輸入的電流調節皮膚溫度和改善血液循環,可以減輕炎症並幫助修復神經、肌腱和組織損傷。此外,還可以對接受治療者的情緒狀態產生積極影響,在康復期間改善接受治療者的情緒。

當然,肌肉電刺激技術也並非適合所有人群。佩戴心臟起搏器的人士,以及有認知障礙、深靜脈血栓患者和孕婦慎用。運動愛好者們經常將經皮神經肌肉電刺激、神經肌肉電刺激等技術交替使用,利用人為的電脈衝阻斷肌肉與大腦之間的痛感信號傳遞,刺激內啡肽的產生和釋放,自然能減輕疼痛。雖然在增加肌肉力量的程度方面,運動科技界還有爭議,不過至少緩解疼痛,加速肌肉傷病康複方面效果毋庸置疑。

肌肉電刺激技術和裝備,如今已成為普羅大眾都可以接受的運動康復手段,甚至在醫美領域都已是常見的醫療手段。這項誕生於青蛙肌肉傳遞電信號現象的技術,已是造福於全人類的成熟技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