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著名大書法家薛紹彭十二幅傳世經典書法作品賞析

聽月工作室 發佈 2024-03-07T00:28:37.087829+00:00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於健康和長壽。

北宋時期著名大書法家薛紹彭十二幅傳世經典書法作品賞析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於健康和長壽。北宋時期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題記

宋朝歷史從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共計將近320年。

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北宋統一以後,宋太祖對書法並未給以重視,更沒有像唐代那樣採取各種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對待。歐陽修曾這樣感慨:"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廢於今。" 儘管如此,宋代書法在延續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縛,而以自己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現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書風。蘇軾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庭堅的"凡書畫當觀韻",強調"韻勝",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將書法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宋代書法大家同時又是文學家、畫家。蘇軾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不僅認為書畫和詩一樣,是表現自我的手段,而且強調文學修養對提高書法藝術的作用。

北宋草書在前代草書發展的基礎上,並沒有簡單的對唐代草書進行全面繼承,也沒有盲目地對魏晉草書盲目崇尚。北宋書家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草書這一書體展示出代表宋代書法的鮮明特徵,草書也成為了這些書家書寫性情的最好載體。北宋草書家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偏重於對草書傳統的繼承,另一派是創新型書家。

法帖是指匯刻名家書法墨跡在石、木版上並拓印成可供人們學習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閣帖》。此後刻帖的風氣漸盛,又有了潘師旦摹刻的《絳帖》、細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負責摹刻的《大觀帖》等。《寶晉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們一起分享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書法作品。

薛紹彭,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11世紀,字道祖,號翠微居士,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曾官秘閣修撰,知梓潼路漕。與米芾友善,能詩,好鑑古,擅行草書。其書風含蓄秀雅,有晉人高格,是「宋四家」之外的重要書家。薛紹彭同時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和鑑定家。傳說薛紹彭曾翻刻「定武蘭亭」一種,並將原石上的「湍」、「流」、「帶」、「右」、「天」五字鑿損,以區別於翻刻帖石。與米芾齊名,人稱「米薛」。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主要書法作品有:《昨日帖》《晴和帖》《危塗帖》《雲頂山詩、上清帖等雜書卷》《元章召飯帖》《致伯充太尉札》《上清連年帖》《裹鮓帖跋》《雜書卷》《草書手札》《停雲館帖薛道祖書蘭亭序》《臨王羲之蘭亭序》等。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昨日帖》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昨日帖》又名《得米老書帖》,紙本,行草書。縱 26.9厘米,橫29. 5厘 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曾刻入《三希堂法帖》。此信札草書極守法規,運筆藏鋒,鋒正而不顯露;結體平正,雖流動而不浮急,字距疏鬆,格局清朗,與五代楊凝式的《韭花帖》格局相似。章法近古,字字斷開,不作連綿之勢,如王羲之《十七帖》,似孫過庭《書譜》。從此可窺見到薛昭彭師法晉唐。所以可以這樣說,薛氏的書法淵源,不妨可追溯到王羲之的書跡,如《十六帖》。元危素《薛臨<蘭亭序>》跋:「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

釋文:昨日得米老書,雲欲來早率吾人過天寧素飯。飯罷閱古書,然後同訪彥昭,想亦嘗奉聞左右也。侵晨求見,庶可偕行,幸照察。紹彭再拜。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晴和帖》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晴和帖》(又稱《大年帖》) 紙本,草書,縱25.1厘米橫34.8 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紹彭啟:多日廷中不得少款為慊。晴和,想起居佳安。二畫久假,上還,希檢收。許借承晏、張遇墨,希示一觀,千萬,千萬!承晏若得真完,雖《異熱帖》亦可易。更俟續布,不具。紹彭再拜,大年太尉執事。廿八日。

《晴和帖》是致「大年太守」的一封信札,為行草書,又稱《大年帖》。這是一封與藏友談論藏品觀摩與交流事宜的書信。信中首先提到歸還兩幅久借的繪畫,然後表示希望借觀對方所藏制墨名家李承晏、張遇所制名墨。並雲李承晏墨如是完整的真品,願以自藏王羲之《異熱帖》與之交換。

此帖用筆圓潤、含蓄、精到,結法內斂、鋒藏不露,書風溫雅秀潤,酷近於王羲之的《初月帖》,從容不迫,深得「二王」遺韻,是薛紹彭傳世書作精品。

信的上款「大年太尉」,據考證應是北宋宗室、名畫家趙令穰。上鈐「貞元」、「紹興」半印。《寓意編》、《鐵網珊瑚》、《式古堂書畫匯考》、《平生壯觀》等書著錄。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危塗帖》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危塗帖》行草書,紙本,橫31.8厘米縱60.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紹彭頓首。不審乍履危塗。尊履何似。紹彭將母至此。行已一季。窮山僻陋。日苦陰雨。異俗愁抱。想其同之。然錦城繁華。當有可樂。又恐非使者事爾。職事區區粗遣。但 版曹新完法度頗勞應報。有以見教。乃所望也。紹彭頓首。

此帖藏巧於拙,筆勢圓逸,鋒藏不露,字態清俊遒麗,絕無傾險浮急之態、雖筆墨豐潤而骨氣所存,無枯槎寒柯之病、望之端秀而無姿媚俗態,章法行氣則蕭散虛和,風流淵穆、溯源魏晉、追隨右軍而近智永。世將薛、米並稱,實風格一靜一動,各擅勝場、論風雲變幻、薛不及米、論循之古法、則米不如薛。

米芾善鑒,薛紹彭也是個中老手。讀老米詩:「老來書興未能忘,頗得薛老同徜佯,天下有識誰鑑定,龍宮無術療膏育。」可稱明了。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雲頂山詩、上清帖等雜書卷》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雲頂山詩、上清帖等雜書卷》行草書,紙本,縱26.1厘米橫303.5 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由四帖所組成,含《雲頂山詩》、《上清帖》等,其中有詩作有信札,內容都涉及到四川的風物,是薛紹彭在四川作官時與友人倡和之作。

雲頂山的雲頂寺在四川廣漢,此作書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可知薛紹彭此時已入川為綿州梓潼路漕。

上清宮位在四川青城山上,始建於晉代,是著名的道教勝地。

左綿山在四川綿陽(今綿陽)北方。詩中「岳王樓」在綿州(今四川綿州東)西北,舊名「岳王台」,唐顯慶中,太宗子越王貞為刺史時所建。

薛稷(649-713)書「慧普寺」三字,方徑三尺,筆畫雄勁,在通泉壽聖寺聚古堂。且薛稷曾畫鶴於通泉縣署的屋壁後,故「通泉」應該是指唐代書家薛稷。「官奴」為王羲之《官奴帖》,米芾以王羲之《十七帖》等與劉涇易得《官奴帖》。另有一本雙鉤麻紙本,在王仲修手上,事見米芾《寶章待訪錄》。

劉涇,字巨濟,一字濟震,號前溪,簡州安陽(今四川簡州)人,神宗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王安石薦其才。卒年五十八。涇為文務為奇怪語,好進取,多為人排斥。

釋文:雲頂山詩。山壓眾峰首,寺占紫雲頂。西遊金泉來,登山緩歸軫。昨暮下三學,出谷已延頸。山名高劍外,回首陋前嶺。躋攀困難到。賴此晝亦永。巍巍石城出。步步松徑引。青霄屋萬楹。下俯二川境。玉壘連金雁。西軒列阡。軫。畛。青城與岷峨。天際暮雲隱。少城白煙里。水墨淡微影。江流一練帶。不復辨漁艇。東慚梓潼隘。

右憙錦川迥。盤脫陁石不轉。枯桒弄芒穎。四更月未出。蕙帳天風緊。客行弊帤垢。到此凡慮屏。暫時方外游。聊愜素心靜。明朝武江路。拘窘逐炎景。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四日。翠微居士題。上清連年。實享清適。絕塵物外。皆自製亭名也。錄示詩句。未見佳處。想難逃老鑒也。舊稿不存。尚可記憶。雨不濕行徑。雲猶依故山。看雲醒醉眼。乘月棹回舟。水上三更月。煙中一葉舟。

寒臨重閣迥。影帶亂山流。暮煙秦樹暗。落日渭川明。平林暎日疎。野草經寒短。霜干葉飄零。石出水清淺。官冷繫懷非吏事。地偏相訪定閒人。一馬春風過微雨。竹閒歸路靜無塵。鷗鷺驚飛起。秋風菱荇花。一逕入中渚。坐來唯鳥啼。水雲生四面。常恐世人迷。綠徑無行跡。蒼苔露未晞。曾夢春塘題碧草。偶來霧夕看紅蕖。無人云閉戶。深夜月為燈。曉露凝蕪徑。斜陽滿畫橋。不眠聽竹雨。

高臥枕風湍。橋橫雲壑連朝度。雨暗燈窗半夜棋。微波拂涼吹。淡煙生遠樹。天寒湘水秋。雨暗蒼梧暮。乘月多忘歸。往往帶霜露。自然鷗鳥親。自與漁樵遇。去意已輕千里陌。深柸難醉九迴腸。灞陵葉落秋風裡。忍對霜天數雁行。已上雖粗記。然全章皆忘矣。語固未佳。要之亦平生經心一事。老友必憐其散落。便風早以為寄也。紹彭再拜。更有第三編。亦不見。來信不言及。必不在彼。

不知失去何處。如何如何。左綿山中多青松。風俗賤之。止供樵爨之用。郡齋。不。僧剎。不見一本。余過而太息。輒諷通守晉伯移植佳處。使人知為可貴。東川距綿百里余。入境遂不復有。晉伯因以為惠。沿流而來。至此皆活。作詩述謝。並代簡師道史君。紹彭上。越王樓下種成行。濯濯分來一葦航。偃蓋可須千歲榦。封條已傲九秋霜。含風便有笙竽韻。帶雨偏垂玉露光。免作爨煙茅屋。下。底。

華軒自在拂雲長。通泉字法出官奴。日日臨池恨不如。雙鯉可無輕素練。數行唯作硬黃書。鄉關何處三秦路。馬足經年萬里余。多謝玉華宮畔客。新詩未覺故情疎。和巨濟韻。臨池通泉。為如字韻牽。非寔事也。不笑不笑。

米芾對《蘭亭序》甚有研究,潛心研習,揣摩至深,薛紹彭更是一位蘭亭專家。不但收藏有唐摹硬黃本《蘭亭序》,且將之摹刻上石,其精微之處,不讓定武。故元明人逢《蘭亭》拓本,倘辨明有薛氏鑒印,往往視為珍本。此外,他還翻刻《定武蘭亭》並以原石易置,也是蘭亭史上的一大公案。

總之,我們幾乎很難區別米芾與薛紹彭之間的差異,他們在任何方面都表現出相同的趣味與追求,那麼他們在書法創作方面也應該有著相近的審美。既然米芾是右軍以後一人而已,那薛紹彭也應是大王嫡派子孫——「宋人惟道祖可入山陰兩廡」,這是明王世貞的評語,似也是後世一般人的評價。不過,儘管米薛如兄弟,也還是會有差異:米芾名列四家,為一代風流,薛紹彭卻逐漸退避,這就是一種差異。

差異的癥結何在?我以為關鍵是個人風格。從薛紹彭的尺牘與行書詩來看,對於古典的把握,對晉韻的體察與透視,應該說其深度不亞於米芾。但米芾是以氣使筆,有一個主體駕馭的問題;薛紹彭卻沉溺於技巧的精美,既無「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的氣概,又無「臣書刷字」的技巧個性,因此具有一種柔媚的、綺麗的公子情調。論追隨古典自不稍讓,若論開闢新境卻不得不遜避一頭了。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元章召飯帖》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元章召飯帖》粉箋紙 草書 縱28.1厘米橫38.4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元章召飯 吾人可同行否 偶得密雲小龍團 當攜往試之晉帖 不惜俱行草 欲得黃筌雀竹 甚不敢 不可使辭 紹彭又上。

米芾是一種豪門子弟的式樣,仗劍縱馬,衝突當衢,雖狂放嘯傲,卻不失豪門的氣派。細加尋繹,仍是動靜有據而無貧寒酸乞樣。薛紹彭則是書齋雅吟的貴族王孫形象,漫步輕吟,詩賦禮樂,慈母照拂,賢妻護持,雖聰明伶俐,卻是陰柔意盛,陽剛氣衰。這豪門子弟與貴族裔孫的差別,正表現在於雙方藝術觀的不同:米芾是在傾訴,在呼叫;薛紹彭卻滿足於低眉輕捻,紅袖添香……。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致伯充太尉札》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致伯充太尉札》行草書,紙本,縱23.6厘米橫29.7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紹彭再拜欲出得告慰甚。審起居佳安。壺甚佳。然未稱也。芙蓉在從者出都後得之。未嘗奉呈也。居采若是長幀即不願看。橫卷即略示之。幸甚。別有奇觀無外。紹彭再拜。伯充太尉。方壺附還。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上清連年帖》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上清連年帖》此貼可以看出酵紹彭在創作心理和審美上的箇中趣味。從筆跋力上欣賞,這件作品的線條是婉約的、柔和的,精力內斂而不外耀,使欣賞者在整個觀賞過程中產生一種很安詳、溫潤的感覺,猶如古人詞,「軟踏簾鉤,細語訴愁回,一片落紅看不得,飛去也又銜來,」是以委婉姿致勝出。

可是,《上清連年帖》在精神上又欠缺活力,他得益於王羲之書風的清雅之趣,又短於柔弱;深婉流美中有「小欄花韻午晴初」的巧妙,卻還是少了活躍、跌宕的意趣。常言道散行蹈空。人是創作的主宰,是生機勃發的,而非寡情。反之觀米芾書,總是有股激越之氣貫串不息,觀之令人起興。

從結體上看,《上清連年帖》基本上字字形相近,無大小之變化,作品中有不少字是從《蘭亭序》裡移植過來的,顯示了薛紹彭熟記王字在心,自如運用的本領,這種移植法在陸東之的《文賦》中也很明顯,薛紹彭也運用了,並且不改其形,以相似為得意,使作品充滿了王羲之行書韻味。《上清連年帖》的章法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對齊。一字3 / 10衛一字等距離而下,理應舒展延伸者被理性制約著,不能放手;理應綿密而不緊密呼應,不緊不慢,取正用方。通篇欣賞得到好看的印象,卻少了一些必須有的奇態、奇形。

薛紹彭生活在宋代,尚意書風中,卻不構成對他的促進。蘇東坡的文雅之氣里,有偏側駿健、雄姿英發之美;黃庭堅長槍大戟,表現出縱橫俊宕、勢不可遏之勢;而米芾八面出鋒,刷字如挾海上之風濤,處處顯凌雲之氣和天真爛漫之趣。薛紹彭處其間而不為主動,是他感受不到時代審美之變還是他有意地拒絕。《上清連年帖》全文近400字,分42行,以前面25行為5 / 10最精彩。

薛紹彭把筆沉穩中露輕盈,筆一畫有晉人清趣,又增溫潤,甚至夾帶著若干楷字在內,保持著創作的矜持和慎重。薛紹彭喜愛運用彎曲的線條,靈活的搖曳,以此增加端正中的活絡。25行之後,行筆速度快了起來,曲折迴轉的線條增多。但是薛紹彭並不善於把握迅疾中的線條,迅疾中的虛浮淺薄就更多地流露出來,同樣弧度的迴轉,形成了線條走向的雷同。

由此看來,薛紹彭更善於運用不疾不慢的線條,溫和是作品的主調。把薛紹彭放在北宋書壇來認識,這個起著極大變化的歷史場景,有米芾這樣的創造性書家,也有薛紹彭這樣潛心於繼承的書家,共同形成的合力,推動著書法的進程。像薛紹彭,他給予後世的就是不可泯沒的繼承之功,繼承多,變化小,就是這類書法創作的意義。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裹鮓帖跋》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裹鮓帖跋》,拓片,草書,上海市圖書館藏。薛紹彭自述「清秘于歸,是則是效。」顯然《裹鮓帖》為薛紹彭所收是在他到汴京以後。

這段書法端整嚴謹,較《題贊唐拓硬黃本蘭亭》更近王羲之《黃庭經》與王獻之《洛神賦》。薛紹彭這兩件題贊皆不見早年學唐人楷書碑刻的痕跡,其書風的多變令人印象深刻。

釋文:右軍為書,暮年更妙。裹鮓既出,眾帖咸少。蓋其暮年,縱心所造。開元珍藏,洪文秘奧。崇嗣與欽,鑑賞同好。龍鳳騰儀,日星垂曜。陳雷不嗣,隱如霧豹。清秘于歸,是則是效。河東薛紹彭以晉王逸少裹鮓帖刻石,題贊其後,清秘堂書。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雜書卷》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雜書卷》行草書,紙本,縱26.1厘米橫303.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薛紹彭《雜書卷》之一

薛紹彭《雜書卷》之二

薛紹彭《雜書卷》之三

薛紹彭《雜書卷》之四

薛紹彭《雜書卷》之五

薛紹彭《雜書卷》之六

薛紹彭《雜書卷》之七

薛紹彭《雜書卷》之八

薛紹彭《雜書卷》之九

薛紹彭《雜書卷》之十

此卷由四帖所組成,含《雲頂山詩》、《上清帖》等,其中有詩作有信札,內容都涉及到四川的風物,是薛紹彭在四川作官時與友人倡和之作。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草書手札》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草書手札》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停雲館帖薛道祖書蘭亭序》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停雲館帖薛道祖書蘭亭序》薛紹彭家藏晉唐法書甚富,這給了他極好的學習機會;身處豪門文宦府第, 給他提供了極好的學習條件;往來名雅俊賢使他有可能以一種接近二王氣韻的心理狀態去感受二王。薛紹彭對二王的繼承是通過將自己匯入二王之中完成的,這雖然使他得到「脫略唐宋,齊縱前古」的美譽,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獨立性。

北宋大書法家薛紹彭《臨王羲之蘭亭序》賞析

北宋書法家薛紹彭《臨王羲之蘭亭序》卷,墨紙縱25.5厘米,橫105.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薛紹彭重摹蘭亭》此帖為游相收藏蘭亭百種之一:淡藍色隔水裝,有游似題:「右潼川憲司本」。鈐有「晉府書畫之印」、「敬德堂圖書印」、「子子孫孫永寶用」、「晉府圖書」、「趙氏孟林」、「弘毅堂」等印。

此帖為宋代薛紹彭重摹唐搨硬黃蘭亭。蘭亭下刻「紹彭」二字及薛紹彭刻跋一段:「文陵不載啟,古刻石已殘。鋒鋩久自滅,如出拙筆端。臨池幾人誤,詎識筆意完。正觀賜拓本,尚或傳衣冠。茲寔兵火餘,分派非殊源。

妙用無隱跡,神明當復還。秘藏懼不廣,模勒金石刊。庶幾將墜法,可續後世觀。來者倘護持,何止敵璵璠。河東薛紹彭勒唐搨硬黃蘭亭於右因贊其後」。

此刻本流傳甚稀。有周壽昌題跋:「此宋薛道祖摹刻唐硬黃本禊帖……」及煦初題跋。

並鈐「樂毅珍藏」、「北平樂氏珍藏」、「大興樂氏考藏金石書畫之記」、「樂守勳印」、「鐵如意館」、「樂小民印」、「海瑞門下」、「玉牒崇恩」、「項墨林父秘笈之印」、「鍊雪鑑定」、「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朝鮮人」、「安岐之印」、「伯榮審定」、「銘心絕品神物護持語鈴珍玩得者寶之」等印。

北宋草書的發展是處在由唐向元明清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草書書法發展史上來看,北宋草書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個環節。

從整體上是積蓄力量將北宋草書的影響逐漸擴大,宋太宗、王著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黃庭堅代表了北宋草書的巔峰,狂草的創新極大豐富了後世對草書章法以及筆法的認識,後世更將黃庭堅淋漓盡致的草書風格推向極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