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可讀、可觀、可聽、可玩的宋韻文化節 「宋韻縹緗」——在書香中尋覓綿延千年的宋韻氣息

富陽檢察 發佈 2024-03-07T01:12:06.669107+00:00

近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兩宋之際,浙江迎來了歷史上文化發展鼎盛時期。那個讓馬可·波羅狠狠盛讚的「華貴天城」,直到現在,依然影響風俗、飲食、審美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千年回眸。那個時代,到底是怎麼樣的雍容華貴?

近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兩宋之際,浙江迎來了歷史上文化發展鼎盛時期。那個讓馬可·波羅狠狠盛讚的「華貴天城」,直到現在,依然影響風俗、飲食、審美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千年回眸。那個時代,到底是怎麼樣的雍容華貴?那個時代,人們過著怎樣的品質生活?那個時代,何以在文化上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如今的我們,又如何再去尋覓宋韻呢?

剛剛收官的2022年首屆「宋韻縹緗」杭城悅讀文化節,以開放性、普及性、互動性為原則,以書籍為媒介,以《宋韻千年》系列展等活動解讀宋韻文化,串聯宋韻文化印記,集結文史專家、文博力量、文化使者等資源,歷時4個月,用各種鮮活的方式,挖掘、保護、研究、傳承千年宋韻,解碼南宋文化基因,重構宋韻文化品牌,推動全民閱讀新風尚。

它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得以一窺那個迷人的時代。

可讀

從書中細品繁榮宋韻精髓

與宋人直接「對話」,感知「宋韻」生活,閱讀是最直接的方式。

作為南宋的腹心之地,浙江是宋文化盛極之時的集大成區域,文化綿延不絕。千百年前,宋人就在典籍中寫下南宋臨安城「弦誦之聲,往往相聞」的盛況。這一屆文化節,精選了100本「宋代」書籍,猶如一扇扇時空之門,帶我們走進南宋。

位於鬧市區的杭州市文史研究館,一推門,別有洞天,門外的喧囂似乎和你我無關。100本精挑細選的宋代相關讀物,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文史書房裡。這份綜合宋史研究學者、熱門讀書平台、廣大讀者熱心推薦的「宋韻書單」,攬盡宋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將近年熱門的宋韻之書一齊網羅。

被譽為民國「天才史學家」的張蔭麟,一生只有《中國史綱》一部作品,這部高中歷史教材不僅被同時代人譽為「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而且還成為後來中國通史中的經典之作。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是宋史研究的必讀書目,自2006年出版以來,不同宋史研究專家從不同角度撰寫書評盛讚之。

這些書都擺放在讀者閱覽區,在這個鬧中取靜的氛圍中,逐一細品這些精神食糧,翻動書頁,裡面的故事就流淌了起來,一幅幅宋代的風貌圖在你眼前,膠片機般地放映起來。

同時,這次的悅讀節還精中選精,通過網友、讀者、專家三方推薦,從這100本書中,評選出了最受人歡迎的10本宋代讀物,分別是《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岳飛傳》《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陸游的鄉村世界》《大宋之變》《尋宋》《蘇軾十講》《宋代科舉社會》《宋高宗新論》《南宋名人與臨安》。

文化經典不應該束之高閣,不能只是「活」在藏書館、「活」在學者的論著中,還應該「活」在年輕人心中,悅讀文化節的策劃初衷大概就是如此。

可觀

「宋式」生活每天都在影響著我們

宋代的生活,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有人說,被世人記住的西湖十景,是從南宋畫院的畫師筆下「走出來」的;也有人說,杭州人周末愛去哪裡玩,宋人都幫我們規劃好了路線。「宋韻縹緗」 杭城悅讀文化節上,有一場別致的千年宋韻展,「含宋量」非常高。

逛完展覽才知道,原來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一日三餐,竟然是宋時定下的「規矩」。宋朝取消了宵禁,所以人們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這直接改變了大部分中國人的餐飲習慣,從宋以前的一日二餐變成了一日三餐。在唐朝,一日三餐還算個奢侈的風俗,只有有錢人、王公貴族吃第三餐的機會比較多。

展覽中,一張南宋臨安《京城圖》復原圖,讓人們猶如穿越回千年宋都。這張圖中,我們得知,南宋杭州的城市規制已經非常完備,城市的各個功能區也是劃分得非常清晰,政府部門辦公地點、米市、燈市、書市、花市……一應俱全,南宋杭州人豐富多彩的生活一目了然。

展覽用了可視化的手段增加觀眾的體驗,一台台的平板電腦配合著展陳品,觀眾可以利用現代化手段360度無死角欣賞展陳品的細節。展覽中設置了很多有趣的互動環節,看完展覽,你可以親身體驗一下宋代的手作工藝,譬如傳拓技藝體驗、宋代斗拱拼搭等等。

可走

研學活動沉浸式體驗宋文化

宋韻的故事,可以通過誦讀、展覽來了解。但是最重要的,得知行合一。在行走中,品讀宋韻,也是這次悅讀文化節的一個特色。

這次的「宋韻縹緗」杭城悅讀文化節推出了三條宋韻研學路線,分別是滿江紅(岳飛的杭州地理)、飲湖山(跟著蘇東坡游西湖)、蝶戀花(陸游在杭州的漫時光)。

就拿滿江紅線路來說,大部分人瞻仰岳飛只會去岳王廟,其實,杭州和岳飛有關的城市記憶有很多:紅樓→小車橋·風波亭→銀瓶井(孝女井)→螺螄殼「岳王廟」→飛來峰翠微亭,這一路串起了岳飛在杭州短暫的一生。

孩子們在歷史學者的帶領下,走訪這些足跡。在杭州慶春路與延安路交叉口矗立著一座漂亮的百年「紅樓」,它是浙江省高等法院與杭縣地方法院舊址。一千多年前,抗金名將岳飛的宅第,就在這清水紅磚樓的位置。

風波亭里遇風波,這個故事大家熟悉。南宋時,小車橋是宮門前皇帝車馬進出之所,橋北為風波橋,引西河水作護河,包圍著的就是南宋臨安大理寺詔獄,岳飛遇害的風波亭舊址就在這裡。

投井銀瓶一孝女,知道的人不多。岳飛有一女孝娥。孝娥自幼聰穎,得知父兄死於冤獄,慟哭欲絕。含憤叩闕上書,被阻,怨恨之下,抱著父親生前留給她的銀瓶投井。

岳飛蒙冤之後,憤然高呼「『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的韓世忠,在岳飛鍾愛的靈隱寺飛來峰比照池州的紫薇亭建一亭,並以岳飛詩篇《登池州翠微亭》命名為「翠微亭」,以此紀念舊友,排解心中苦悶。

這一路走讀下來,實景和故事相對應,關於一個個宋韻的傳說故事也變得立體豐滿了起來,孩子和家長們在行走中收穫良多。

可聽

宋代的印刷業如此之發達

北宋時,葉夢得曾說:「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當時三大文化出版中心,杭州是排第一的,哪怕京城開封也比不上。「宋韻縹緗」 杭城悅讀文化節的這場宋韻主題講座上,南宋史研究學者姜青青就從宋朝的印刷業入手,娓娓道來宋朝文化的繁榮,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宋韻是對宋文化優秀典範的概括,是宋文化價值與意義的集中體現。宋韻文化的內涵可以解讀為八大方面:文學之美、書法之美、繪畫之美、戲曲之美、建築之美、風物之美、風俗之美、風範之美。宋版書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創造,應該歸到風物之美。

在文化節的講座中,大家知道了浙江杭州在北宋時是全國印刷業的中心。「 當時雕版工人薈萃於杭州,刻印了經書、史書、子書、醫書、算術以及文集等。」姜青青說,雕版印刷業在宋代的繁盛,為書籍的廣泛流傳和普及創造了條件。宋版書因其刻印精美和流傳稀少,呈現出獨特的文獻價值,使宋版書在古籍中成為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

美國作家、評論家和哲學家肯尼斯·雷克斯羅斯曾對宋版書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宋版書的質量和風格至今仍被公認為世界最佳……宋人編撰了中醫藥典以及百科全書,而我們西方人自己的百科全書要到六百年以後才問世。」

講座用一個例子告訴我們宋版書有多吃香,2020年12月2日的一場拍賣會上,宋代出版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本《王文公文集》和《宋人佚簡》三卷,以2.6335億元人民幣成交,成了目前最貴的古籍。明清、民國以來,直到如今,宋版書幾乎成了讀書人的最愛,人們以能看到、讀到宋版書,甚至親手撫摩下也感到是件幸事。

可玩

宋韻雅集品味宋式風雅

發達的經濟,繁榮的文化,也讓宋人在生活上優雅出了境界。「宋韻縹緗」 杭城悅讀文化節,復刻了宋代人的品質生活。

宋朝的百姓,會在牡丹盛開時舉辦「萬花會」、會在鬧市中鬥茶、會在溽熱時節燎沉香消溽暑……那是一個從上到下的風雅時代,點茶、插花、焚香、掛畫,雅至極。宋代人甚至比我們更會生活,更有生活品位,更懂得「雅」是怎麼一回事。

文化節徵集了熱愛古典文化的10組親子家庭,參與到宋韻文化沉浸式體驗當中。雅集現場,當宋詞《青玉案·元夕》朗誦聲響起,小朋友們化身一位位「文人雅客」,自己手繪兔子燈籠,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中式插花。雅集上還搬來了宋代茶席,孩子們欣賞了茶藝師的宋代點茶技藝。

如此舒適的氛圍中,孩子們的心漸漸靜下來了,他們沉浸在宋代詩詞的獨特韻味中,身臨其境感受宋人優雅的生活方式。雅集用這樣的表達方式告訴我們,曾經的那個時代人們就是那樣不疾不徐、從容生活的,讓我們油然嚮往。

悅讀文化節,就是這樣可讀、可觀、可聽、可玩。雖然,2022年的「宋韻縹緗」杭城悅讀文化節已經落幕,但是它激盪起的宋韻文化的漣漪久久不曾平息。2023年,第二屆悅讀文化節還將推出一系列活動,用全民參與體驗的新方式,在學習悅讀的新浪潮里,續寫新篇章。


來源:杭州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