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給岳飛寫的密信,筆跡精美卻暗藏殺機,可惜他到死都沒有看懂

飛魚說史 發佈 2024-03-07T07:54:58.752697+00:00

由於兩者國力相當,誰也滅不掉誰,既然如此,雙方便握手言和,宋真宗與蕭太后為此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宋遼之間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北宋立國之後,強大的遼國就一直在北方虎視眈眈,常有南下攻宋的野心和動作,形成了遼宋對峙的局面。

由於兩者國力相當,誰也滅不掉誰,既然如此,雙方便握手言和,宋真宗與蕭太后為此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宋遼之間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在宋徽宗即位之後,遼國勢力範圍內的女真族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開始反抗遼的統治,多次打敗遼國之後,他還建立了金國,遼國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

宋徽宗覺得金滅遼已屬板上釘釘,此時正是有利可圖的黃金時期,便立即派人出使金國,簽訂了共同滅遼的軍事合作盟約,史稱海上之盟。

只是讓宋徽宗沒有想到的是,金國比遼國的野心還大,遼國滅亡之後,宋金之間就少了阻擋金軍南下的屏障,雙方摩擦不斷升級,金兵遂兵分兩路大舉南下攻打北宋。

金兵西路軍被宋軍擋在了太原城下,但東路軍在攻占燕京之後,很快渡過黃河,兵臨東京城下。

宋徽宗驚慌失措,為了不背負亡國的罪名,慌忙將皇位傳給了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宋徽宗則南下避禍,即位的宋欽宗覺得這個鍋很黑便想著也南逃,可是兵部侍郎以死相逼讓其死守東京。

宋欽宗無奈,只好應允。

好在東京城池堅固,金兵統帥見久攻不下,便要求北宋割地賠款,然後將一名親王和宰相送到金國當人質。

宋欽宗最終選定了弟弟康王趙構,即後來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宋高宗在歷史上的名聲很差,畢竟民族英雄岳飛就葬送在了宋高宗和宰相秦檜的手中,以至於後人提到他,便會咬牙切齒。

不過趙構年輕的時候並不是如此。

少年英姿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也是宋欽宗的弟弟,他的母親韋氏出身貧寒,如果不是有些姿色,根本得不到宋徽宗的垂青。

好在韋氏很爭氣,被宋徽宗臨幸幾次後,便有了身孕,後來便生下了兒子趙構,有道是:母憑子貴,韋氏也因此被封為了婉容。

根據《宋史》記載,趙構少年時很不一般,可以說是文武全才,完全碾壓其他皇子,即:

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此外,趙構在琴棋書畫上亦有很高的造詣,尤其是他的書法,堪稱一絕,引領了南宋一朝的書風,對後世的書法作品亦有很深的影響,如果趙構後來沒有做皇帝,那麼他一定是一位被後世褒揚的書法家。

當然,也正是此時趙構的出類拔萃,才讓宋欽宗十分忌憚他,以至於在金國要求送一個親王當人質的時候,宋欽宗想都沒想,就指定了趙構以及少宰張邦昌同去金國。

張邦昌很畏懼,認為此行將會丟了小命,可趙構卻毫不畏懼,甚至還讓張邦昌像個男人一樣,不要哭哭啼啼。

到了金國,趙構很是坦蕩,甚至還與金國的皇族子弟一起比武射箭,趙構射箭技術也很一流,以至於讓金國人覺得這個皇子是將門子弟冒牌的。

後來宋金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趙構和張邦昌的小日子也愈發不好過,面對金人的指責,張邦昌恐懼哭泣,而趙構卻相當冷靜。

這種表現更加讓金人覺得趙構不是皇子,於是便要求北宋以肅王趙樞替換趙構,趙構因此得以回朝。

判若兩人

金人對宋朝的渴望,並不會因為一個皇子而終結,半年之後,金兵再次揮師南下,依然還是兵分兩路,只是這次太原並沒能擋下西路軍。

兩路進軍一路高歌,很快在汴京城下會師,緊接著就攻破了汴京,宋欽宗和已經南逃而歸的宋徽宗盡皆成了金人的俘虜,此外,還有朝中的百餘位大官。

金人在汴京城內洗劫數天,百姓被肆意蹂躪,北宋就此滅亡,史稱靖康之恥。

而在這期間,趙構則一直在外募兵,他的大元帥府成為了宋廷最後的依仗,面對金人的威脅,趙構率眾南下,並在南京應天府登基稱帝,南宋王朝就此拉開序幕。

趙構當了皇帝之後便忘了初心,他表面上很重用主戰派,實際上卻想著與金人求和,完全忘了自己當時即位皇帝時的豪言壯語。

所以,權力完全能改變一個人。

趙構的這種變化,已然已經註定了主戰派的悲慘結局,其中自然也包括岳飛。

岳飛是個很會帶兵打仗的將軍,他帶著麾下的岳家軍一路向北,使得金人聞風喪膽,談「岳」色變。

岳飛意氣風發,想要乘勝光復北宋的榮光,結果卻被宋高宗以12道金牌召回,並死在了秦檜「莫須有」的罪名之下。

岳飛死了,宋朝的魂也就丟了。

其實從宋高宗趙構給岳飛寫的密信中,岳飛的結局已經註定了,這封密信雖然字體精美卻暗藏了殺機,只是岳飛到死都沒能看懂。

暗藏殺機

在岳飛一路收復失地的時候,宋高宗給岳飛寫了一封密信,即《賜岳飛書》,內容是這樣的:

卿盛秋之際提兵按邊,風霜已寒,征馭良苦,如是別有事宜,可密奏來朝廷。以淮西軍叛之後,每加過慮,長江上流一帶,緩急之際,全籍卿軍照管。可更或飭所留軍馬,訓練整齊。常若寇至,蘄陽江州兩處水軍亦宜遣發,以防意外。如卿體國,豈待多言。付岳飛。

這封密信看似是為慰問岳飛,但也表達出了對岳飛的不滿。

這封信經過趙構的書寫,更是字跡精美,如今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館。

「如是別有事宜,可密奏來朝廷」,此語看似是宋高宗謹慎,實則是讓岳飛不要太過囂張,尤其是未經自己許可便打出了「迎回二聖」的口號,這擺明了是打自己的臉。

在宋高宗看來,宋徽宗和宋欽宗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回來的,不然自己這個皇帝還怎麼做?

所以,宋高宗是在警告岳飛,如果有大動作之前,必須得先密奏朝廷,畢竟他才是北宋的老闆,而不是宋徽宗和宋欽宗。

密信末尾的「如卿體國,豈待多言」,更是表達出了宋高宗對岳飛的不信任,他或許知道岳飛心中並沒有皇帝,而只有國家,所以在宋高宗看來,岳飛是極其危險的。

所以他乾脆抬出了國家來約束岳飛,宋高宗的意思是說:如果你體諒國家,還用我多說什麼?

而他卻在密信中寫了那麼多,這其實已經屬於多說,那麼岳飛自然沒有體諒國家。

封建之下,皇帝代表的就是國家,宋高宗覺得岳飛不能體諒國家,自然也對不住自己,所以這封密信蘊含了濃重的殺機。

只是岳飛心中只想著收復失地,將金人打回老家,根本沒有精力來揣摩皇帝的心思,最終只得悲慘落幕。

參考文獻:《宋史》等。

(圖網,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