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神童登山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字,卻成流傳至今的千古名作

雲平文史 發佈 2024-03-08T12:19:25.355685+00:00

你還記得,自己六七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嗎?我那個年紀時無憂無慮,除了天真懵懂玩泥巴外,也在上學前班啟蒙,識字都不全,只會跟著老師讀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待我年紀稍大後,才知道我七歲所讀的詩,是神童駱賓王在他七歲時寫的詩。

你還記得,自己六七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嗎?

我那個年紀時無憂無慮,除了天真懵懂玩泥巴外,也在上學前班啟蒙,識字都不全,只會跟著老師讀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待我年紀稍大後,才知道我七歲所讀的詩,是神童駱賓王在他七歲時寫的詩。

其實不止駱賓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唐宋詩人們,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簡介,會發現三歲識字,七歲成詩自幼聰慧的天才神童真是比比皆是。

詩聖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黃庭堅七歲時就以牧童為題,寫下「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的名句;李賀七歲寫了一首《高軒過》,令韓愈和皇甫湜驚訝不已;黃巢七歲看菊花有感,寫下「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他們七歲寫的詩,比我七十歲寫的詩還要好,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呀!

本文要介紹的,同樣是一位七歲孩子的作品。

這個孩子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在歷史上享有盛名,和白居易、張仁願一同被稱作是「渭南三賢」的名相寇準。

在他七歲時,寇準父親帶他攀爬素來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的華山。

當小寇準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只見藍天白雲仿佛觸手可及,四周群山皆伏,秦川八百里盡收眼底,小小年紀的他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一首《詠華山》。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字,但是它卻用淺顯的語言,寥寥數語就將華山的雄偉峭拔、氣象萬千,表達得淋漓盡致、曲盡其妙,堪稱詠物詩中的典範,歷來為人所稱道,如今更是成為了人人會背的千古名篇。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立在華山之巔,舉目四望,除了廣闊無垠的天空,再也沒有比華山更為高大的事物了,周圍也沒有比華山更為巍峨高聳的山峰。

開頭兩句,寇準便開門見山地描寫了華山的高聳,通過他的描繪,那頂天立地的華山仿佛就在眼前。

這兩句詩極度誇張的將華山之高大描繪得生動形象,雖然沒有用「高」和「數量詞」來表現,但他用了用「只有」「更無」兩個對比詞,就將華山之高大巍峨描繪得淋漓盡致。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站在華山之巔,抬頭就是一輪紅日近在咫尺咫尺之間,回頭只能看到白雲層層在腳邊浮動。

三、四兩句無論是對仗還是平仄都十分講究,他用「舉頭」和「回首」兩個動作,寫出了站在華山之巔峰的感受。

其實這裡他還是再寫華山的高,但這裡他採取的是參照物的方式來體現,這個參照物就是頭上的紅日和腳下的白雲。

通過俯仰之間的」紅日近「和」白雲低「,讓讀者很直觀的通過詩句感受到華山的巍峨和震撼,感受到作者內心凌雲的豪氣

面對如此有氣勢的詩句,真的讓人很難相信它是出自一個7歲小孩之手,在場很多成年人都要自愧不如了吧。

因為一首優秀的詠物作品,不僅要詠事物的表面,更要結合所詠之物的特點,達到寫詩所要表達的內在思想,這首《詠華山》便是如此。

詠物方面他以藉助藍天、紅日和白雲,用簡單淺顯的語言,營造出了一幅瑰麗的壯闊畫面,將華山的雄偉峭拔、氣象萬千,表達得淋漓盡致、曲盡其妙。

抒情方面,任誰讀到這首詩,都能感受到詩中那磅礴氣勢,還有少年那凌雲壯志、敢與華山比高的內心追求。

讓人讀完不禁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如此一首形神兼備的優秀作品,也難怪它能流傳千年。

自古少年出英雄,不得不說,寇準在七歲之時就能寫出這般詩篇,神童之稱名副其實。

-END-

圖片來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