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降價、越滯銷,汽車「價格戰」真打了個寂寞?

乎西商業評論 發佈 2024-03-09T00:35:20.262408+00:00

這個周末並不平靜,隨著幾組數據的相繼披露,以及部分大V的推波助瀾,再淡定的人也坐不住了。越降價、越滯銷,汽車「價格戰」打了個寂寞?

作者 | 謝筱白

點擊關注,我們一起進步



這個周末並不平靜,隨著幾組數據的相繼披露,以及部分大V的推波助瀾,再淡定的人也坐不住了。


有道是「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今天我們就來一窺究竟!


01

越降價、越滯銷,汽車「價格戰」打了個寂寞?


「我想買輛新車,但當我發現市場上的燃油車都開越來越便宜的時候,我疑惑了,要不要再等等?」


這是昨天一位讀者給我的留言。


別意外,這位讀者不是個例,而是眼下購車者的共性。


當我們看到湖北省出台「史上最強」購車補貼政策,東風旗下的56款車型打折,有的甚至能省9萬塊!第一反應是什麼?


尤其發現後續還有90多家車企參與「價格戰」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心裡是怎麼想的?


「這不得賣爆了啊!」


事與願違,燃油車市場還是冷冷清清,沒人買。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3月1-12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41.4萬輛,比去年同期少了17%,比上個月同期少了11%。



只有新能源車市場還算不錯,零售13.1萬輛,比去年同期多了9%,比上個月同期多了15%。


這是什麼情況?難道消費者也跟股民一樣熱愛「追漲殺跌」?還是說降價反而讓消費者覺得燃油車本身不值這些錢?


事實上,降價跟銷量並沒有直接關係。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


雪佛蘭曾經在2015年大幅降價參與市場競爭,結果銷量從70萬輛跌到20萬輛;


索尼曾經在2019年對旗下手機進行了大幅降價,結果銷量沒有增加反而虧損慘重。


尤其令人唏噓的是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曾經在2013年對其手機進行了大幅降價,但還是無法抵擋蘋果與三星等品牌的衝擊,最終被微軟收購。


所以說,「價格戰」並不能解決眼下根本的問題。


或許正如馬斯克所說「如果你只是靠低價來贏得客戶,那麼你就沒有真正的競爭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燃油車為什麼賣不出去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全方面衝擊。


這並不是說新能源汽車更環保、節能、低碳,符合當下的主流價值觀。


而是新能源汽車更方便——沒有限號限制。


維護成本與使用成本也更低——更適合居家過日子!


所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


畢竟,當初多少買了jeep車,幻想著去爬山涉水,去越野追星,最後都囿於現實,連城都沒出過,還要忍著每百公里十幾個的油耗。


第二,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


國家為了保護環境,規定汽車必須達到國六標準才能上路。這意味著一些不符合國六標準的燃油車將面臨淘汰或限行。


所以很多燃油車品牌為了清理庫存不得不降價。


但這也為消費者帶來困擾,買回來會不會砸手裡?以後再賣二手也不保值?


甚至未來停產後,維修保養怎麼辦?換個零件,價格會不會上了天?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第三,市場競爭加劇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品牌和產品在競爭,尤其是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比如:比亞迪年銷百萬,推出的「百萬豪車」叫好又叫座。


這使得一些傳統的合資品牌失去了市場份額和溢價能力。


當然,鑑於合資車普遍大幅貴於國外同配置車型的現實,這屬於「價值回歸」。


第四,消費者心態變化。


由於疫情的影響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很多消費者在購買車輛時更加謹慎或者放棄購買。或者他們會選擇購買二手車或者延長使用現有車輛的壽命。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國汽車市場中燃油車銷量下降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並非單純靠「降價」可以解決。


我有這樣的判斷,汽車市場就是眼下消費市場的一個縮影,一邊「內卷」,一邊升級,贏家通吃,輸家消失!


無異於一場豪賭!為什麼這麼說?


02

內循環的真相


事實上,隨著汽車「價格戰」的開打,我們會發現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僅靠降價是不能持續發展的。


品牌、技術和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是發展要符合中國當下的市場趨勢。


我們市場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一言以蔽之,形式是「內循環」,邏輯是「自主創新」,結果是「我們主導並影響世界消費趨勢」。


我知道你們看到這句話,內心會笑「這個博主腦子瓦特了。」


但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我是真心這麼認為的,也只有基於這個觀點,我們才能把眼下很多問題解釋得通。


事實上,我們眼下正站在一個歷史轉折點,從過去為西方打工,逐步積累資源,積極轉型,到自己開始創業的新階段。


1979年,我們樹立了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開始積極融入世界,當時走的是外向型進口替代路線。


幾億人走進工廠,24小時兩班倒,黑加白的干,用兩代人(一代人是留守兒童)的青春與血汗,為西方和全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工業品,才換來了全世界最全的工業產業鏈和幾乎所有工業產品產量的世界第一。


我們終於有錢了,我們帳上趴著幾萬億美元!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培養出來了每年1000萬的大學生,為接下來的產業升級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但同時高房價、低質食品、不斷惡化的環境、健康問題、信仰危機、自主文化的萎靡……又同時在困擾著我們!


一直走進口替代的路線,可行嗎?還走得通嗎?別人還讓走嗎?


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要青山綠水、還要身強體健、更要安全優質的食品藥品!


但在我為西方服務的經濟架構下可以實現嗎?


為啥過去合資車在國內敢賣的比國外貴?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食品領域就更是如此。


大家知道肉是有各種等級的,我們國人吃的肉到底是什麼級別的?激素、藥物殘留的標準是多少?


歐洲過去禁止進口中國茶葉,不是歧視,真正的原因是茶葉農藥超標。


生鮮,魚蝦也很難出口,原因是抗生素超標。


還有去年火燒不化的雪糕。


再遠的三鹿奶粉等等等等。


表面看這些問題都是黑心商人,無良農戶造成的,但歸根結底,這是由經濟學邏輯決定的。


過去我們動不動就提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基建、消費。


出口、基建主要解決的是掙錢與夯實基礎的問題。而消費是為了滿足前兩項。


既然定位是「滿足」,那就談不上質量。


而提出「內循環」最大 的意義在於——我們開始重視國內需求,不再是保出口、保外匯,選擇為此犧牲國內消費的正常需求。


當然這就涉及到二次分配問題、社會福利問題、消費升級轉型問題。


既要打破現有的利益集團與利益格局,還要結合產業升級。


難不難?


當然難,但相關工作一直在推進,相關產業的去產能,打破教育資本化,防止網際網路經濟壟斷,培養新能源產業鏈 醫療的改革……


眼下的「汽車價格戰」、甚至職場中的「卷」,都是我們主動掀起的,目的只有一個:


我們不再選擇做西方的打工仔了,我們要獨立自主,我們要自己喝酒吃肉。


成長都是有代價的,獨立都是有價碼的。


對此,我們面臨著內外的壓力,美國一看「這是員工要造反」,這會讓我的價值觀將被顛覆,於是極限施壓;


內部資產階級一看「這是要砸我的鍋」,於是瘋狂反撲,轉嫁矛盾。


但我們仍然堅決打響 「價格戰」,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卷」,原因無他:


我們不能再犧牲兩代人!


這時候再看為啥我們的美元儲備一直下降,持有的美債也一再下降?為啥要按死教培、嚴防房地產?


這就是內循環的「真相」,我們要站起來,要靠國內市場吃飯,吃好飯,要過日子,過好日子!


03

汽車價格戰「駛向何方」?


這時候再看汽車「價格戰」,我們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第一.燃油車市場將面臨更大的替代壓力


法系、日系品牌尤其受到衝擊,需要加快轉型和創新,想要在中國市場出貨,需要給出消費者一個必須要買的理由!


第二. 新能源車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競爭也會加劇,品牌、技術和服務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第三. 汽車供應鏈將進入深水區,晶片、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和價格波動將影響汽車產業的穩定發展。


可以預見,相關企業只有加快轉型和創新,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並且不斷加強供應鏈管理,確保關鍵零部件的穩定供應與價格控制,只有真正「卷」出來「世界級」產品,才可能在這裡生存下來。


沒有第二條路可言。


換言之,這就是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戰爭,一場殘酷又偉大的戰爭,將在各個領域上演。


大幕已拉開,刺刀已上膛,既分生死,也分高下!


對此,我們要看到風險,更要看到機遇。


舉個例子,哪個廠商能在這波中國主導的「洗牌」里,守住自己的排產份額,從汽配到整車......


股價不翻倍,都對不起自己在這波「價格戰」里投入的血本。


04

能打贏嗎?


再來看今天的第二組被熱議的數據:



企業所得稅上漲,個人所得稅下降,很多人感到意外?


這是不是像大V們說的企業負擔增大,「靈活就業」增多?


恰好相反,企業所得稅的提升,一方面恰好說明企業正在從疫情的影響下步入正常,經濟活動復甦;


另一方面需要明確的是2022年1月1日,企業所得稅從25%下調到了20%。


而個人所得稅的下降,一方面跟我們眼下實施的退稅政策有關,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個稅從45%下調到40%。


國家敢於減稅目的是什麼?

同樣還是「內循環」,讓老百姓選擇自己的生活!

還有一組這兩天非常火的數據,我們所持的美債在2023年1月降至8594億美元,創2009年5月以來最低紀錄。


中國減持美國國債,與三高人群減肥具有相似之處:


都是為了控制自身的風險,使得自己能夠更好地健康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減持美債是中國投資戰略的一部分,也是對全球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一種貢獻。


這樣操作不僅可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控制投資風險、更能實現把錢用於刀刃上,加速國內經濟的發展。


比如說:


加大對刺激消費和技術領域的投資,提高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甚至給大家漲工資等等。


這樣的舉措可以實現經濟健康發展,提高國內市場的競爭力,說穿了還是為了—— 「內循環」。


通過倒逼企業 「自主創新」,實現「我們主導並影響世界消費趨勢」的最終目的。


結語


周末的三組數據,已經講完了,眼下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有挑戰,也有風險,但總體而言: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我們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穩健且有方向!


事實上,隨著央行的降准動作,我們這裡已經不缺流動性。


目前來看,最穩定的賺錢方向,目前來看還是——價值板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銀、地、保」。


確定性極高,但正因為確定性太高,以至於空間不可能那麼大。


除此之外,就是我們周五講過的人工智慧在遊戲、工業端的應用。


當然,「價格戰」都沒打垮的新能源,也非常值得關注。已經從基本面殺,到情緒殺,再到流動性殺,已經經歷了一個「寒冬」。


隨著一季報密切出爐,大概率會形成一個反撲。這波反撲如果做得好,利潤也會很豐厚。


畢竟,只有在新能源強勢的基礎上,我們才敢打這麼一場把「合資車」逼到牆角的殲滅戰。


祝好,我是希望你們財富自由的謝筱白。

這麼好的博主,還不點讚、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