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藥——皂莢

糖老壓醫話 發佈 2024-03-09T02:20:32.247579+00:00

其小型果實,呈圓柱形而略扁曲者,稱豬牙皂,同等入藥。產於山東、河北、江蘇、四川等地。本品辛散走竄,性溫燥烈,入鼻則取嚏開竅,入咽則則涌吐痰涎,服之能豁痰導滯,開關通竅,有較強的祛痰作用。

皂莢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中的溫化寒痰藥。

皂莢為豆科植物皂莢樹的果實。形扁長者,稱大皂莢;其小型果實,呈圓柱形而略扁曲者,稱豬牙皂,同等入藥。產於山東、河北、江蘇、四川等地。秋季採摘成熟果實,曬乾,切片(不去種子,生用或炒焦用。

【處方用名)

皂莢、皂角、焦皂角、豬牙皂。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肺、大腸經。

【功效主治】

本品辛散走竄,性溫燥烈,入鼻則取嚏開竅,入咽則則涌吐痰涎,服之能豁痰導滯,開關通竅,有較強的祛痰作用。

1、豁痰導滯:用於頑痰壅滯,胸悶氣喘。可單用為末,蜜丸,棗湯送服,或與半夏、明礬同用。

2、通竅開閉:用於卒然昏迷,口噤不開,以及癲癇痰盛,關竅阻閉的病症。治卒然昏迷,不省人事,用本品同細辛研末,吹鼻取嚏。治中風癲癇,牙關緊閉,用本品同明礬研末,溫水調灌,取吐。

【用量用法】

1.5~5克,煎服。焙焦存性,研粉吞服,每次0.6~1.5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內服劑量過大,可引起嘔吐和腹瀉。

本品性散走竄,凡孕婦、氣虛陰虧及有咯血、吐血傾向者不宜用。皮膚破潰者不宜外敷本品,以防引起溶血反應。

【參考資料】

《神農本草經》:「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

《名醫別錄》:「主治腹脹滿,消谷,破痰嗽囊結,婦人胞不落。」

《本草綱目》:「通肺及大腸氣,治咽喉痹塞,痰氣喘咳,風癧疥癬。」

《本經逢源》:「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風痰,牙皂最勝;若治濕痰,大皂力憂。」

藥物成分:含三萜皂甙(皂莢疳、皂莢皂甙)等。

藥理:皂甙能刺激胃黏膜而反射性的促進呼吸道粘液的分泌,產生祛痰作用。體外對某些革蘭氏陰性腸內致病菌及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量口服,所含之皂甙不僅刺激胃黏膜,十分鐘後即嘔吐腹瀉,而且腐蝕胃黏膜,發生吸收中毒,可使血細胞溶解,特別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先痙攣,後麻痹,呼吸中樞麻痹即導致死亡。

(內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教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