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擾明朝270多年的蒙古諸部,是怎樣被後金皇太極收拾卑服的?

鐵馬冰河wu 發佈 2024-03-09T06:03:42.422989+00:00

當時,漠南蒙古各部互不統屬, 相互攻伐,戰亂不休。最強大的察哈爾林丹汗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他經常出兵侵擾掠奪其他部落,且得到明朝支持——每年賜金八萬一千兩,利用他為明朝抵禦、牽制後金的進攻,按明廷的說法叫「以西夷制東夷」,遂成為後金西邊的心腹之患。

後金(滿清)西面與漠南蒙古(即內蒙古)相鄰;漠南蒙古的南邊又與明朝接壤,三股勢力成鼎足之勢。

當時,漠南蒙古各部互不統屬, 相互攻伐,戰亂不休。最強大的察哈爾林丹汗(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號呼圖克圖汗,亦稱察罕小王子)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他經常出兵侵擾掠奪其他部落,且得到明朝支持——每年賜金八萬一千兩(史稱「歲賞」),利用他為明朝抵禦、牽制後金的進攻,按明廷的說法叫「以西夷制東夷」,遂成為後金西邊的心腹之患。

皇太極征服朝鮮後,便把用兵重點對準了漠南蒙古。他不僅要除掉這西方的後顧之憂,而且希翼爭取和藉助漠南蒙古諸部的力量,聯手進攻大明,使後金八旗大軍心無旁騖地向關內發展。這樣,漠南蒙古便成了明朝與後金爭相籠絡的對象。

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後金就十分重視同蒙古的關係,他在統一滿洲之際,即與科爾沁、喀爾喀蒙古部遣使通好,聯姻盟誓,建立了抗擊明朝和察哈爾蒙古部的軍事同盟。然而這種盟友關係頗為鬆散,並不穩固,科爾沁部就經常被明朝拉攏「背盟助明」,襲擾後金,努爾哈赤也就時時發兵與科爾沁騎兵攻戰。這「胡蘿蔔加大棒」軟硬兼施之兩手策略,被努爾哈赤稱為:「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

三征蒙古:皇太極繼位後,繼承了其父對蒙古諸部恩威並施的策略,他對此解釋為「懾之以兵,懷之以德《清太宗實錄》」。史載,皇太極即位後的次月,就以蒙古扎魯特部「敗盟殺掠,私通於明」為罪名,派遣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史稱「三大貝勒」)等率軍討伐,擊潰扎魯特軍、擒殺其首領,掠其人 、畜而還。皇太極以實際行動向蒙古各部表明了他的嚴正立場。

後金天聰元年(明天啟7年,公元1627) 正月,皇太極得知林丹汗揮軍攻掠喀爾喀蒙古部,立刻兩次分別寫信給喀爾喀諸部豪酋以分化爭取,信中說:「我兩部非若明人,夙為仇敵,豈以征戰為善,而以太平豈不美乎《清太宗實錄》」?歡迎或誘使他們前來歸附。

1628年(明天啟8年,後金天聰2年)初, 喀喇沁、喀爾喀 聯軍與察哈爾林丹汗的大軍在土默特部趙城一帶展開決戰,雙方激戰好幾回合,均傷亡慘重,相持不下。喀喇沁、喀爾喀諸部頭領遂致書皇太極,邀他出兵夾擊林丹汗。皇太極乘機與喀喇沁、喀爾喀等部「刑白馬烏牛,誓告天地」——如同漢人的歃血為盟,滿蒙雙方結成了軍事聯盟。

當年9月,皇太極以蒙古各部盟主的身份,親率滿蒙聯軍西征察哈爾,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大興安嶺,取得了初步勝利。在這一征戰過程中 ,皇太極對蒙古各部頒布軍令,加強了有效管理。

《清太宗實錄》記載,1632年(明崇禎5年,後金天聰6年),皇太極率八旗大軍再征察哈爾,入漠南後與蒙古各部會師。皇太極為了加強羈縻 ,對蒙古諸部兵馬「多寡不齊,遲速異矣」的情況,分別予以褒貶賞罰,蒙古諸豪酋「皆叩首領命」,進一步夯實了皇太極盟主的權威。隨後,皇太極大擺筵席,給蒙古各部首領賞賜金銀、鞍馬、蟒袍、甲冑等,誓師出征。

滿蒙聯軍大舉來攻,察哈爾部被打得潰不成軍,林丹汗望風而逃,棄本土西逃至青海,兩年後在惶恐中病死於青海打草灘。

後金天聰7年(明崇禎6年,公曆1633年),皇太極對蒙古各部頒發了「欽定法令」,使漠南蒙古諸部與後金(滿清)的政令完全統一,從軍事聯盟關係變成了藩屬關係。

野心勃勃、狂熱好戰的林丹汗死後,察哈爾部的形勢起了變化。皇太極審時度勢,及時改變策略,把對察哈爾的策略由征討變為招撫。1634年,皇太極遠征大同,截斷了林丹汗之子額哲與明朝聯絡的道路,一舉切斷了察哈爾部投明之路。額哲走投無路,只得手捧蒙古歷代傳國玉璽投奔後金。皇太極大喜,派多爾袞率一萬騎兵前往迎接率眾來歸的額哲。

皇太極重賞額哲及其麾下大小頭領數百人,將次女許配給額哲為妻,並將林丹汗的孀妻、妾賜給濟爾哈朗、豪格、阿巴泰為妻,構成了複雜的滿蒙聯姻關係。

漠南蒙古(內蒙)統一了,從此與滿洲連為一體,蒙古歷代傳國玉璽正式授予皇太極,他成了蒙古合法的統治者。

1635年(後金天聰9年,明崇禎8年),皇太極編蒙古八旗,共丁16953名,另編喀喇沁左右翼,土默特3旗,直接掌握了蒙古的丁戶(類似民政)權。

接著,皇太極將」旗「的組織推行到整個蒙古地區,結合蒙古傳統的」盟「的組織形式,創立了盟旗制。譬如漠南蒙古(內蒙古)49旗6盟。旗是軍政合一的行政區劃,以蒙古貴族為札薩克(旗長) ,劃定各旗遊牧地的疆界,不得隨意越界駐牧,違者嚴懲(一般是斬首)。旗上設盟,盟長卻不得干涉旗的內部事務。中央則設蒙古衙門,後改理藩院,統一管理蒙古各部。

從此,蒙古高原結束了元亡後長期混戰分裂的 局面,進入了安定發展時期。從此,蒙古被納入後金版圖,成為後金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1636年(天聰10年 ,崇禎9年),蒙古各大首領積極參與勸進皇太極稱帝,其16部49貝勒齊赴盛京(瀋陽),共同擁戴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尊奉他為博克達徹辰汗。

3年後,喀爾喀3部來朝,議定每年交納」九白之貢「,確定了漠北蒙古(外蒙古)與後金的臣屬關係。至此,外蒙也劃入滿清的版圖。困擾明朝270多年的蒙古寇邊難題,被皇太極用」懾之以兵,懷之以德「的策略三下五除二就給解決了,後金西部的安全隱患也被徹底消弭。從此,滿蒙一體,共伐大明。<清史稿>載,皇太極在祭祀努爾哈赤時激動而欣慰地說:

」 現在,朝鮮已稱弟納貢,蒙古無不臣服,為帝者,惟有明國耳「......


【插圖源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