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到底錯在哪?

領導文萃 發佈 2024-03-09T23:59:42.889889+00:00

韓信這個人非常有意思。他差不多一半是劉邦,一半是項羽。與劉邦一樣,他也是一個能忍的人。南昌亭長嫌棄他、戲弄他,他忍了。拍絮漂母可憐他、數落他,他忍了。後來,淮陰縣城的市井無賴故意羞辱他,他也忍了,而且當真從流氓無賴的胯下爬了過去,引得滿街的嘲諷恥笑。

韓信這個人非常有意思。他差不多一半是劉邦,一半是項羽。與劉邦一樣,他也是一個能忍的人。南昌亭長嫌棄他、戲弄他,他忍了。拍絮漂母可憐他、數落他,他忍了。後來,淮陰縣城的市井無賴故意羞辱他,他也忍了,而且當真從流氓無賴的胯下爬了過去,引得滿街的嘲諷恥笑。說實在的,能忍如此之辱,並不容易。

韓信能忍,因為他也「其志不小」。以當時之情勢,韓信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拔劍殺了那小子,要麼從那小子胯下爬過去。但殺了他,他自己也要抵罪,志向抱負什麼的也就統統談不上了。因此,他決定忍。這一點很像劉邦。

然而,韓信雖無匹夫之勇,卻有婦人之仁。

在楚漢相爭的最後關頭,韓信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用項羽的說客武涉的話說,是「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用齊國辯士蒯通的話說,是「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總之,韓信已成為劉、項之外的第三種力量。因此,武涉和蒯通的意見是一致的,即韓信應該取中立態度,誰也不幫,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可是,他猶豫過來猶豫過去,最後還是下不了背叛劉邦的決心。因為他覺得劉邦於己有恩,終不忍背叛。當然,韓信也還有幾分僥倖,總以為自己有功於漢,終不至於真的兔死狗烹。總而言之,說到底,還是「不忍」。不忍,就正是婦人之仁。於是,有著婦人之仁的韓信,最後還是被那個不仁的婦人呂后給收拾了。

劉邦收拾韓信,是一步一步來的。也可以說,是有計劃有預謀的。

就在韓信發兵幫劉邦打敗項羽沒多久,劉邦就突然襲擊奪走了韓信的兵權,然後藉口「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把他打發到下邳(今江蘇省邳州市)當楚王。就在徙韓信為楚王的第二年,劉邦偽稱天子巡狩,出遊雲夢,從洛陽來到陳丘(今河南省淮陽縣),在諸侯郊迎的道旁,突然襲擊秘密逮捕了韓信,理由是有人告他謀反。

這當然不是事實。劉邦也清楚那舉報是誣告,但卻不願放過這個收拾韓信的機會,於是便把他綁在車上帶回了洛陽。一到洛陽,便宣布大赦天下,也趁機「赦免」了韓信,只不過把他降為淮陰侯,也不讓他到封地就職,而是留在朝中,頗有些「寬大處理,以觀後效」的意味。

劉邦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他深知,政治鬥爭講究的是「有理、有利、有節」。此刻殺了韓信,理由並不充足,諸臣心中不服,自己也於心不忍。劉邦對韓信的感情確實是複雜的。他雖然嫉恨討厭韓信,卻也欣賞憐愛韓信。韓信畢竟是有功之臣,也是有才之人,能不殺,當然最好是不殺。何況韓信將兵多年,在軍隊中有一定威望,也多少有些心腹。驟然殺了韓信,弄不好會引起兵變。因此劉邦決定再等一等,再看一看。

然而就在這時,韓信卻幹了一件蠢事。

當劉邦自稱「天子巡狩」,帶著不多的人馬南巡,即將來到楚國邊境時,韓信有些慌亂起來。他總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對勁,卻又想不出哪裡不對。因此,他不知自己應該如何對付才好:舉兵造反吧,想想自己並沒有什麼得罪的地方,皇上未必是來討伐自己的。親自去拜見吧,又總覺得「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弄不好一去就會被抓起來。

這時,有人給他出了個餿主意,說:皇上最恨的是鍾離將軍。如果提著鍾離將軍的腦袋去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咱們也就沒事了。鍾離將軍即鍾離眜,是楚國的名將,也是韓信的鐵哥們。項羽死後,鍾離眜無處遁逃,便躲在韓信這裡。劉邦仇恨鍾離眜,曾下詔通緝,卻被韓信保護起來。但這回,韓信為了自保,卻決定拿好朋友的腦袋去邀功請賞、討好賣乖。

可惜韓信打錯了算盤。劉邦固然仇恨鍾離眜,同樣也嫉恨韓信。他要的是一統天下,是他劉氏家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哪裡僅僅只是一顆鍾離眜的人頭?所以,韓信出賣了朋友,劉邦卻並不領情,只不過冷笑一聲,然後一聲斷喝:左右,給我拿下!於是堂堂楚王,便立馬成了階下囚。韓信不服,高叫:我有何罪?劉邦說:人家告你謀反。說完便讓人把韓信捆起扔在車上。韓信仰天長嘆:「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實在地說,這時的韓信是冤枉的。但認真想想,卻也不冤枉。他早就應該想到劉邦會來這一手。他多次被項王捏在手裡,項王可憐他,不肯殺他,他卻一脫離危險便反咬項王一口,其不可親近信任如此,你怎麼就那麼信得過他呢?告訴你吧,閣下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因為項王還在。項王今日亡,明天就輪到閣下!蒯通也說,永遠都不要相信什麼君臣之誼。文種、范蠡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報仇雪恨,打敗吳國,成就霸業,立功成名之日也就是他們身首異處之時。這些話說得都很透徹,可惜韓信聽不進去,這才有了今天。

如果說,婦人之仁使韓信坐失良機,那麼,小人之心則使他鑄成大錯。韓信殺鍾離眜以討好劉邦,至少犯了三個錯誤。第一,他賣友求榮,便首先在道德上輸了一著,使自己成為道德法庭上的罪人。第二,韓信討好獻媚,說明心中有愧,在心理上也輸了一著。第三,韓信主動屈膝,說明自己心虛,在戰術上又輸了一著。顯然,韓信出賣朋友,並沒能保住自己,反倒加速了自己的滅亡。現在,韓信已是砧板上的魚肉,只等劉邦下手。

劉邦並不著急。

在變相軟禁韓信的那些日子裡,劉邦經常找韓信聊天,十分優遊從容地和韓信議論諸將的才能,各有不同。有一次,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能帶多少兵?韓信說,超不過十萬。又問:你呢?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就笑了:好好好,多多益善,怎麼被我抓起來了?韓信說: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我韓信鬥不過陛下的原因。再說陛下是天才,哪裡是人才比得上的(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其實,話說到這個份上,韓信就該反思一下了。他似乎絲毫也沒有想到,劉邦對他,正處於殺與不殺的兩可兩難之間。不殺,留著終是個危險;殺,一時半會還下不了手。如果這時韓信收斂一下自己,夾著尾巴做人,甚至乾脆告老還鄉,也許還能全身而退。然而韓信一點都不知檢點。他常常稱病不朝,住在家裡也沒精打采,日夜怨望,「羞與絳(絳侯周勃)、灌(潁陰侯灌嬰)等列(排在同一位次)」。

有一次他去看望樊噲,樊噲跪拜送迎,自言稱臣,說:大王您竟肯光顧小臣。出門之後,韓信便仰天大笑說:我韓信如今是和樊噲之流為伍了!所有這些言行,都表現出韓信對劉邦的處置是不服、不滿、有怨、有恨的。這在韓信自己,是因為受了委屈,但在劉邦眼裡,則是「不臣之心」。

公元前197年,陳豨在邊地反漢,劉邦御駕親征,韓信稱病不從,卻派人送信給陳豨,準備在京城做內應,結果事不縝密,被手下人舉報。呂后接到密告,與蕭何商量,謊稱邊地大捷,陳豨已死,列侯群臣都要入宮慶賀。韓信心中有鬼,不敢不去,何況又是蕭何發的通知!說起來蕭何也是韓信的恩人。當年如果不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又向劉邦極力推薦,韓信也就當不上大將軍。他當然做夢也想不到這次蕭何是要設計捉拿他的。結果,韓信一進宮,就被埋藏在兩旁的武士擒拿,而後又被呂氏處死在長樂宮。死到臨頭,韓信這才痛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計,以至於竟被婦人所戮。

韓信的不足,是缺乏自知之明。他總認為自己奇貨可居,功不可沒,沒想到一旦天下平定,可居的奇貨就會變成燙手的土豆,過高的功勞則只會引起君主的猜忌。

缺乏自知之明,其實也不能真正知人。劉邦仇恨鍾離眜,韓信也不是不知道。如果害怕劉邦怪罪,當初就不要收留他。既然收留了,就該保護到底。老子豁出去,就要保護這個朋友,劉邦也許反倒會生出幾分敬意,生幾分畏忌。韓信缺乏這個度量,使了個小心眼兒,結果出賣了朋友,又出賣了自己。


摘自 | 《領導文萃》2023年2月上,原標題《韓信的錯誤》

稿件來源 | 《品人錄》

本文作者 | 易中天

責任編輯 | 曙祥

微信編輯 | 箋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