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紇汗國為何幫大唐?六個女人凝結友誼,大唐第一次嫁了個真公主

尋根拜祖 發佈 2024-03-10T04:14:00.008519+00:00

回紇也叫回鶻,原本是後突厥汗國鐵勒部下面的一個小遊牧部落,生活在今天的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帶。唐玄宗開元年間,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巧使離間計,促成回紇、拔悉密、葛邏祿三部聯合滅了後突厥汗國。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系列戰鬥中,經常會看到「國際縱隊」與唐軍並肩作戰的身影,包括曾經的老對手吐蕃、大食,還有新崛起的回紇汗國的騎兵。

回紇也叫回鶻(唐德宗時期改名),原本是後突厥汗國鐵勒部下面的一個小遊牧部落,生活在今天的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帶。

唐玄宗開元年間,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巧使離間計,促成回紇、拔悉密、葛邏祿三部聯合滅了後突厥汗國。

天寶四載,回紇首領「骨力裴羅」斬殺後突厥最後一位可汗白眉可汗,並向大唐傳首獻功。由此骨力裴羅受到唐玄宗的正式冊封,回紇汗國的地位也從此確立。

回紇建國之初,以「劫掠」為支柱產業,將周邊的小部落大量兼併。同時,他們又從唐朝的邊境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大唐帝國的小弟,回紇很聰明地選擇了依附大哥,由此得到了生存空間上的極大自由,在極短的時間內實力遠超後突厥。

自古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就是一對天敵,發展壯大起來的回紇汗國為何會選擇幫助大唐,而不是乘機落井下石呢?

☞英武可汗嫁女和親,葉護太子親征

安史之亂爆發時,回紇汗國才建立剛剛十年,與大唐的關係非常親密,他們將擴張的目標瞄向了北方,一直將版圖擴張到貝爾加湖一帶。

對回紇來說,大唐既是他們的財神爺,又是攜手對付吐蕃、西突厥部落和大食的盟友。

繼任的英武可汗和他的長子葉護太子都是親唐派,這讓兩國的邊境長期和平,也讓他們與朔方軍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正是基於這層關係,郭子儀才向唐肅宗建議「向回紇借兵」。

於是,唐肅宗令敦煌王李承寀與名將僕固懷恩為使,前往回紇商談借兵事宜。

英武可汗答應得很爽快,但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能將女兒嫁給李承寀。

英武可汗的這個要求拿捏得很有分寸,首先李承寀是唐高宗李治的曾孫,正宗的李唐血脈,女兒嫁過去當王妃有面子。其次他的要求也不高,李承寀僅僅是個宗室王爺,不是皇子,容易被接受。

嫁個女兒有必要這麼低調嗎?何況是大唐求他!

還真不能這麼說,在傳統文化中,回紇屬於胡夷,別說皇族,一般豪門大族都不會娶異族女子。好在唐朝是各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這個觀念相對淡化。即便如此,皇子娶胡夷女子還是過於敏感,李承寀的身份雙方都能接受。

果然,唐肅宗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還下旨賜英武可汗的女兒為毗伽公主,讓這場婚姻上升到和親的地位。

英武可汗大喜,立刻讓葉護率領4000騎兵入唐,跟隨郭子儀參加平叛戰爭。

唐肅宗見到葉護,一高興,又賞給他一個驚喜:你與廣平王結為兄弟吧。

廣平王李俶正是唐肅宗的長子,天下兵馬大元帥,後來的唐代宗,傻子都知道攀上這個兄弟意味著什麼。葉護大喜過望,立刻跪在李俶面前叫哥。

葉護的責任感被激發出來了,郭子儀要給他們擺宴三天以示接風,他推辭說:「國家有難,我們是來討逆的,哪有空胡吃海喝?」

☞僕固懷恩嫁女,唐紇友誼親上加親

借兵借成了兄弟加親家,唐紇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

英武可汗真是個稱職的爹,長子跟大唐太子結為兄弟了,女兒也當了和親公主了,還有個寶貝小兒子單著哩,陛下能不能給賜一門婚事?

唐肅宗沒有猶豫,僕固懷恩跟你們打交道最多,這樣,朕就賜僕固懷恩的女兒為公主,嫁給你小兒子。

這一次嫁了倆,仆固家的姐妹花一起被嫁給了英武可汗的次子移地健。

這樁婚姻對歷史的影響很大,它甚至超過了後來的寧國公主和親。由於後來葉護太子被殺,移地健繼承了汗位,僕固懷恩成了回紇可汗的老丈人。

後來僕固懷恩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恩怨悲歡,都跟這樁婚姻有著脫不掉干係。

☞唐肅宗嫁女,真公主出降,嫁一送一

安史之亂的進展很不順利,回紇的重要性越發突出,為了加強雙方的合作深度,乾元元年,唐肅宗再次下旨唐紇和親。

這次和親的分量非常重,因為它開創了一個歷史,唐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真公主和親異族。

這位和親的公主叫寧國公主,是唐肅宗的第二女。不過在此之前,寧國公主曾經有過兩段婚姻。

即便如此,真公主下嫁對回紇來說是個莫大的榮耀,因此她和親的對象只能是英武可汗。

為了顯示這次和親的分量,唐朝還搭上了榮王李琬(唐肅宗的弟弟)的女兒(小寧國公主)。

不過,和親對當事人來說卻未必是幸福,寧國公主嫁到回紇才一年,英武可汗就去世了。

回紇人按照他們的習俗,要求寧國公主殉葬。寧國公主不從:「你們娶中原女子就是因為仰慕中華文化,按照我們的習俗,丈夫去世,妻子要守孝三年,三年後除喪,沒有陪葬習俗。」

寧國公主的分量太重,回紇人也不敢來硬的。最後雙方妥協,寧國公主按照回紇人的習俗,以割面示哀代替殉葬,並在不久之後回到長安生活。

她走後,小寧國公主被繼任的登里可汗(移地健)收繼,當上了可敦(王后)。後來,這位小寧國公主還給登里可汗生了二子一女。

☞回紇騎兵,秤砣雖小壓千斤

五個女人,用她們的終生幸福搭建了唐紇之間的友誼之橋,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回紇騎兵為大唐效忠。那麼,回紇騎兵的表現如何呢?

首先,回紇增援大唐的騎兵數量其實並不多,應該不超過5000人。當然,出現戰鬥減員會有所補充。

五千人相對於二十幾萬平叛大軍來說就是杯水車薪,大唐嫁出去四位公主,值得嗎?

事實上,後來回紇人的胃口越來越高,唐朝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拋開複雜的因素,如果單從軍事角度看,這五千騎兵雖然數量有限,但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回紇騎兵至少參加了四場重要的戰役:至德元年對同羅部的戰鬥,至德二載的香積寺之戰,乾元元年的相州之戰,寶應元年的安史之亂收官戰橫水之戰。

這四次戰役,除了相州之戰因為唐軍的慘敗,回紇騎兵也遭遇重創外,其它三次他們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回紇人善騎射,行軍中一人兩匹,甚至四匹馬,行軍途中「馬不離鞍,人不離馬」,長途奔襲的速度奇快,這一點漢人根本做不到。

每次戰鬥中,唐軍作為主力與叛軍對壘,膠著狀態時,叛軍的背後或者側翼突然會殺出一支「天外來客」,讓戰爭的形勢瞬間改變。

因此,回紇騎兵對唐軍的戰術補充,以及出奇制勝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短暫波折,咸安公主再續唐紇友誼

英武可汗在世時,唐朝與回紇的合作一直很順暢,但自從登里可汗即位後,雙方的裂痕越來越大。

問題就出在這位可汗身上,這夥計少年麻木,不知天高地厚,光看到大唐有求於他,於是產生了對唐朝的蔑視。

有一次他居然公開要求太子李适對他行「拜舞大禮」,遭到拒絕後,他居然打死了李适隨行的兩位大臣。

收復洛陽後,登里可汗又縱兵劫掠,殺了上萬老百姓,縱火二十日不滅,搶劫的財物不計其數。

那時候唐朝卻內憂外患,而回紇的國力達到鼎盛期,成了大唐帝國送不走的瘟神。

登里可汗昏了頭,但回紇貴族還有腦子清醒的人,他們知道,大唐雖然病了,但要真是發脾氣,雷霆之怒的後果絕不是小小的回紇汗國能承受的。

於是,有個叫莫賀達乾的人發動兵變,殺了登里可汗,與大唐重新修復關係,並被冊封為「武義成功可汗」。

這件事對大唐來說是意外驚喜,但對小寧國公主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她的兩個兒子都被莫賀達干殺害了。

為了繼續藉助回紇的兵力對付吐蕃,唐德宗將第八女咸安公主嫁給莫賀達干,成為第二位和親的真公主。

這位咸安公主的命運啊,咋說呢?

她先嫁莫賀達干,又嫁給莫賀達乾的兒子和孫子,再嫁給懷信可汗,以及懷信可汗的兒子滕里可汗。

十七年嫁了五任可汗,前三任是祖孫仨,後兩任是父子倆。

元和三年,也就是嫁給滕里可汗的第三年,咸安公主和滕里可汗雙雙離世。好懸,差點第六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