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業創新與科技未來

經理人雜誌 發佈 2024-03-11T05:19:20.664603+00:00

儘管我國在數字經濟加速追趕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要從ChatGPT看到我國與美國在科技企業、算力、算法、創新資本等方面的差距,卡脖子的不僅僅是硬體,還有更多的「無形的手」,中美科技差距的基本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ChatGPT引爆全球AI智能的變革,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認為,其技術影響堪比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主航道,也是將催生世界級企業的沃土。

儘管我國在數字經濟加速追趕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要從ChatGPT看到我國與美國在科技企業、算力、算法、創新資本等方面的差距,卡脖子的不僅僅是硬體,還有更多的「無形的手」,中美科技差距的基本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但在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命題中,我們總是習慣於做「單項選擇題」、「非此即彼」的判斷題,在具體工作層面,往往對黨中央提出的「新型舉國體制」、「資本無序擴張」、「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等不能準確把握,有片面認識的傾向。一提到卡脖子,就定勢在「晶片、光刻機」等硬科技;一提到大企業,更習慣於認定「大企業會傷害中小企業」;一提到資本,有些人往往片面理解或曲解黨中央「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內涵。從ChatGPT的「爆紅」看,我們要處理好科技創新的幾大關係,即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硬科技與軟技術的關係、大企業與科創企業的關係、創新資本與企業資金的關係。看清差距,鑑證彼此,方能見自己、見天地、見未來。

同時,科技創新要「善用、重用、巧用、敢用」新力量,找准支撐中國科技創新的支點。善在「大企業、民企」上發力、重在「軟技術」上著力、投在「算力」上助力、敢在「創新資本」上借力。

ChatGPT引爆全球AI智能的變革

無論如何,ChatGPT把人工智慧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人工智慧仍然是未來科技變革主航道,將催生出世界級的大企業。

黑洞般的ChatGPT讓全球用戶趨之若鶩。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慧公司OpenAI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推出以來,兩個月內用戶超1億,創下了網際網路最快破億應用的記錄,而TikTok花了9個月,臉書用了兩年,Instagram花了30個月。

ChatGPT技術擴散堪比工業革命。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表示,現階段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已經可以用「指數級」來形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擴散堪比工業革命。微軟將ChatGPT視為新一代技術革命,將ChatGPT整合進Bing搜尋引擎、Office全家桶、Azure雲服務、Teams程序等產品中。埃隆·馬斯克則聲稱感受到了AI的「危險」。

人工智慧領域將催生世界級企業。OpenAI CEO山姆·阿爾特曼曾預測,AI大模型技術,將成為繼移動網際網路之後,未來最大的技術平台;而以聊天機器人為界面,加上圖像、音樂、文本等多模態模型的發展,將誕生世界級大型企業。ChatGPT是生成式AI的一種形式,Gartner《2022年度重要戰略技術趨勢》將生成式AI放在了第一位,並預測到2025年,生成式AI將占到所有生成數據的10%(目前還不足1%)。紅杉資本預測,生成式AI有潛力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ChatGPT之外的技術變革,美國亦並未失速

在最近100天左右的時間裡,除ChatGDP之外,美國在核聚變點火、室溫超導等人類重大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呈現「百日科技變革」現象。

ChatGPT-信息革命突破。人工智慧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慧)。計算機在學習和「實踐」方面難以學會「不依賴於量變的質變」,這也是人工智慧研究夢寐以求的東西。ChatGPT通過「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構建了一種大型自然語言模型,讓人們在人工智慧生產力的轉變上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可控核聚變——新能源突破。12月5日,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實現了「核聚變點火」,美國能源部宣布「里程碑式成就」:世界首次雷射核聚變點火成功。自人類1951年第1顆氫彈爆炸實驗成功以來,人類一直探索「和平」利用核聚變。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業內有一個著名的「50年悖論」: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永遠只有 50 年。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證明了「不受控的核聚變」是可以實現的。

室溫超導——新材料突破。3月7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研究團隊宣布:在室溫超導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早於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Onnes發現汞(水銀)在4.2k附近電阻突然下降為零,他把這種零電阻現象稱為超導電性。目前,在低溫超導領域,全球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低溫超導線生產技術,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長期以來,「只有在極冷的溫度或超高壓力下才能觀察到超導」,如果在室溫條件下實現超導,毫無疑問開啟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不少進步,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行動支付、遊戲技術集群等垂直領域,在實際應用方面也已經逐步成熟,以華為、騰訊、阿里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逐步具備和美國巨頭競爭的能力。但ChatGPT等的出現,一夜之間,讓中美數字經濟的差距又拉開了一大步。

從ChatGPT領域看中美差距:卡脖子的不僅僅是硬體,還有更多的「無形的手」

近年來,美國對華政策始終放不下將中國視為所謂「戰略競爭對手」,在科技方面,美國不僅用「脫鉤斷鏈」舉國之力極端遏制我國科技企業,還誘拉一些國家組建遏制中國的小圈子,「高度院牆」企圖圍堵中國,遲滯甚至阻礙中國發展。

1.科技企業的差距。

根據OpenAI官網顯示,這是一家致力於人工智慧研究的非營利機構。如果只是簡單地將OPenAI定義為創業企業的話,可能只說對了一半。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包括馬斯克和彼得蒂爾等,同時又背靠微軟。可以說整個矽谷的資源都被調動起來聚焦到ChatGPT身上。2015年,OpenAI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 還是一位年輕的計算機科學家,正在專攻深度學習時,收到Y Combinator 總裁 Sam Altman 給他發了一封電子郵件:「Hey, let’s get dinner with some cool people.」就這樣,Ilya 與 Greg Brockman(Stripe 聯合創始人)、Elon Musk 和其他有影響力的人物吃了一頓晚飯,提出創建一個新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於是一家非盈利的機構OpenAI誕生了,今天,它已成為了全球AI領域重要領導者之一。

2.算力差距。

數據顯示,ChatGPT的總算力消耗約為3640PF-days(用每秒計算一千萬億次,需要計算3640天)。三年前,微軟的Azure雲服務為ChatGPT提供了一台由超過1萬枚英偉達A100 GPU晶片的AI計算集群,為其提供超級AI算力支持。業內一種公認說法是,1萬枚英偉達A100晶片是做好AI大模型的算力門檻。目前我國廠商擁有的GPU主要是英偉達中低性能產品(如英偉達A10),擁有超過1萬枚GPU的企業不超過5家,其中,擁有1萬枚英偉達A100 GPU的企業至多只有1家。

3.算法差距。

ChatGPT使用的核心技術之一是Transformer,它是近幾年人工智慧技術最大的亮點之一。它來源於2017年的一篇科研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該論文在科技企業拉動下實現了從核心代碼到平台,到具體應用的價值實現。在算法上,除了Transformer以外,美國還有一家由Open AI前員工和一家語言人工智慧系統的製造商創建的AI研究公司—Anthropic正在開發一款名為Claude的聊天機器人。此外,美國還集聚著Bert技術、Character.AI、人工智慧文本轉圖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開發公司Stability AI)、AI21 Studio (開發公司AI21 Labs)、AI繪畫工具Jasper等一大批的人工智慧創新新星。

4.科技資本的差距。

強大的資本助力是ChatGPT飛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在OpenAI LP成立四個月後,微軟就對其進行了10億美元投資。此外,OpenAI 同年還獲得了來自Khosla Ventures、Reid Hoffman Foundation、Matthew Brown Companies的投資。在2023年的融資計劃中,微軟將再次向OpenAI進行100億美元投資。根據投融界研究院統計,2022年我國創投市場公開披露融資事件4591起,融資總額8785.43億元人民幣(折算美元也就1000億美元出頭)。OpenAI單次融資規模就接近我國一年的融資總額的十分之一。

從ChatGPT大爆發看,要處理好科技創新的幾大關係

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但在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命題中,我們總是習慣於做「單項選擇題」、「非此即彼」的判斷題,在具體工作層面,往往對黨中央提出的「新型舉國體制」、「資本無序擴張」、「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等不能準確把握,有片面認識的傾向。一提到卡脖子,就定勢在「晶片、光刻機」等硬科技;一提到大企業,更習慣於認定「大企業會傷害中小企業」;一提到資本,有些人往往片面理解或曲解黨中央「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內涵。要處理好影響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創新的幾個重要關係。

一是,如何看待政府與企業——科技迷航時代,科技冒險靠企業,更多的是靠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是規劃不出來的,也不是買來的。當前全球變革過程中,很多技術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正如上文提到的可控核聚變、恆溫超導、人工智慧,這些領域已經發展了幾十年,都沒有徹底地實現突破。這些領域還需要去探索更多的科技路線,還需政府給到企業更多支持和空間鼓勵企業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去科技冒險。科技冒險就需要科學家、企業家們去投資。正如ChatGPT一開始只是企業家們共同投資一個「非盈利性機構」,初衷就是不考慮賺錢,只是為了防止哪一天Google的「DeepMind 作惡」,並推動 AI 進步造福人類。

二是,如何看待硬科技與軟技術的問題——數字科技發展中,軟技術成為驅動硬科技創新的關鍵力量。隨著大國博弈的發展,卡脖子等一系列命題的出現,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可以說是講科技創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常我們一提到卡脖子,就是晶片、光刻機等硬科技、強制造的領域。當從ChatGPT的發展看,作業系統、算法模型,全真互聯技術等,或者說軟技術、底層技術、平台技術,同樣也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甚至是處於一個統領狀態。正如蘋果一樣,蘋果的發展是由一個作業系統牽引帶動的生態革命。當前,軟硬互促、共生、共進的數字經濟生態路徑日趨清晰,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正在驅動高性能計算機、高性能晶片等的發展。

三是,如何看待大企業與科創企業——算力時代,大企業支撐科創企業的未來。早於2002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研究借鑑晉江經驗 加快構建三條戰略通道》中就強調,「正確處理做大做強企業與發展中小企業的關係」。這幾年,隨著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存在一些對大企業的各種聲音和爭論,如壟斷問題、規模問題等。個人認為,不能簡單地以企業規模大小去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存在壟斷。

ChatGPT的發展正是大企業和科創企業協同創新的最好案例,微軟的算力科技輸出,支撐起了ChatGPT 45PB數據量、1700億參數的大規模訓練。美國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測算稱,處理1800億個參數的GPT-3.5大模型,需要的GPU晶片數量高達2萬枚。這種超級算力,一般的大企業都難以承受,更別說中小型科創企業。可以說,沒有微軟,也就沒有ChatGPT。同時,大企業也看重創新型企業之間的技術遷移和生態融合。如微軟除了在硬體和AI上加大研發投入,還出手收購多家遊戲技術公司,成為遊戲技術行業「百臂巨人」,規模上僅次於索尼和騰訊。背後看中的就是遊戲技術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前沿科技結合的巨大效應。

四是,如何看待創新資本與企業資金——人工智慧時代,科創資本健康發展成為科創「活水」。數字經濟時代不再是資本原始積累時代,經濟關係更不是小農經濟,科技創新呈現出指數級增長,摩爾定律從晶片已經轉換到算力。企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更加需要創新資本去助力和實現企業的快速增長。大模型需要數據採集、人工標註、模型訓練等,這些軟性成本難以簡單計算,生成式AI的投資規模通常高達百億元。ChatGPT起步就是融資10億美元,短短的7年時間,最新融資規模已經100億美元,正是這些創新資本推動企業錘鍊技術、開展大規模海量數據訓練,才推動了「人工智慧的突破性變革」。

圖 2021年按行業劃分的美國風險投資資金

尋找支撐中國科技創新的支點,奔赴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創新的「科創中國」新征途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總體上還在科技追趕的道路上,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還在加速當中。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面對AI領域的「科技大爆炸」,我國要搶占全球科技與產業發展制高點,在加大硬科技創新、關注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善用、重用、巧用、敢用」新力量,找准支撐中國科技創新的支點。

善在「大企業、民企」上發力。大企業無論從整合資源能力、資金實力、技術先進性、人才吸引能力等方方面面都比中小企業強。此外,大企業還能發揮其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中樞作用。在國家科技競賽、重點科技突圍、基礎科技攻關等領域,我們更要用好少之又少的大企業,特別是諸如華為、騰訊、阿里、比亞迪等民營科技龍頭企業。

重在「軟技術」上著力。毫無疑問,在當前再工業化的全球態勢下,強調製造業,突出硬科技,保障供應鏈產業鏈安全上,我們要花大力氣。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領域,軟硬協同發展中,「軟體定義一切」「算法定義一切」,都是由「作業系統」、「大型語言算法模型」、「遊戲技術集群」、「雲計算基礎平台」、「隱私計算」、「邊緣計算」等軟技術領域作為創新統領,軟技術驅動硬科技創新發展。硬科技都是為「軟技術」發展提供關鍵零部件和硬體接口,圍繞「軟技術」供應鏈的需求進行創新。「軟技術」才是科技創新的彎道超車、換道超車的 「黃金賽道」。

投在「算力」上助力。全球加速進入數字經濟競爭時代,數位技術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也是各國競爭的焦點和大國博弈的主戰場。當前,數字經濟正在聚焦人工智慧、算力算法的主賽場進行博弈。算力不僅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更以科技雨露「潤物細無聲」地服務著各個領域。作為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的底座,算力需要大投入、重投入。否則,科技創新成為「空中樓閣」。

敢在「創新資本」上借力。「依法規範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發展科技,特別是科技產業,離不開資本的作用。」堅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定位,善於創新資本之力,謀科創未來。我們不僅要鼓勵民營資本、社會資本發揮重要作用,也要更多利用國際創新資本。在大國科技博弈日趨劇烈的當下,要用好國際創新資本的資金和技術,整合國際資源和網絡為我所用。當前,對待資本關鍵是一個「敢」字,我們在科技創新領域「不僅要打開綠燈,還要大開綠燈」。(文:曹鍾雄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數字戰略與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