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矽谷,歐洲的突破口在這裡

瞭望智庫 發佈 2024-03-11T10:13:07.295895+00:00

「我被解僱了」「都結束了」「失業第一天我這樣度過」……2022年四季度以來,高科技企業雲集的美國矽谷掀起裁員潮,數以萬計的軟體工程師、數據分析師不得不離開公司,不少人在YouTube、TikTok等社交媒體上分享經歷。

「我被解僱了」「都結束了」「失業第一天我這樣度過」……2022年四季度以來,高科技企業雲集的美國矽谷掀起裁員潮,數以萬計的軟體工程師、數據分析師不得不離開公司,不少人在YouTube、TikTok等社交媒體上分享經歷。

這是2022年6月15日在法國巴黎 VivaTech 科技創新展覽會上拍攝的奧迪展台 高靜攝/本刊

科技行業裁員的速度和它崛起時一樣快。2022年11月,推特宣布裁員50%;幾天後Meta宣布團隊規模縮減13%,超過1.1萬名員工被辭退;2023年1月18日,微軟宣布第三財季結束時員工將減少1萬人;兩天後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宣布減員約1.2萬人,占其員工總數的6%。

根據追蹤科技行業裁員情況的網站Layoffs.fyi的數據,2022年有超16萬名科技工作者失業,今年該行業已有超過10萬人被解僱。

文 | 郭雨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雜誌」(ID:GlobeMagazine),原文首發於2023年3月16日,原標題為《「撿漏」矽谷,歐洲準備好了——》。

1 「搶人」心切

大西洋的另一側,歐洲多國因技術勞動崗位大量空缺,正求賢若渴。矽谷大規模「裁員潮」讓歐洲看到了吸引人才的良機。

德國巴伐利亞州數字部長兼議會議員朱迪絲·格拉赫在求職社交平台領英上寫公開信給矽谷精英,表示「誠摯邀請你們搬到巴伐利亞」。

「我們擁有最適宜科技繁榮發展的環境,包括高度創新的研究社區和眾多相關企業——從初創企業到中小型企業,再到DAX市場(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推出的藍籌股指數)的重要參與企業。」她如此寫道。

近年來持續的勞動力短缺和通脹壓力再加上2022年能源危機,讓歐洲更加意識到必須尋找路徑獲得發展自主性,醫療保健、能源、金融等多個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是減少對其他地區依賴的關鍵。

據路透社報導,德國工商總會(DIHK)對2.2萬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3年1月,53%的德國企業表示目前人才短缺,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2021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一項2030年計劃:「通往數位化的十年之路」(以下簡稱「十年之路」),強調數位化轉型對於歐盟經濟復甦、繁榮、安全、競爭和社會福利的重要性,目標是到2030年16歲至74歲人口中具備數位化技能的人群達到80%。

歐盟委員會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DESI)顯示,歐盟2021年擁有890萬信息通信技術專家,「十年之路」計劃2030年將這一數字增加到2000萬人,從而縮小供需鴻溝。

根據這項計劃,到2030年,至少75%的歐洲企業應該已經開始使用雲計算服務、大數據和人工智慧,90%以上的歐洲中小企業應該至少達到了基本的數位化水平,通過改善融資渠道使歐洲獨角獸企業(指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又未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的數量增加一倍。

一名女子經過位於美國紐約的推特辦公室 新華社/路透

2 歐洲準備好了嗎

近年來,歐洲科技企業的成長環境已有改善。諮詢公司德勤的報告顯示,2021年歐洲的科技風險資本市場蓬勃發展,規模比2019年翻了一番,達到350億歐元。

報告稱,如果歐洲能夠有效擴大科技公司的規模,可能會產生世界一流的企業,甚至是可能達到萬億美元估值的企業。2021年,歐洲有65個城市擁有至少一家獨角獸企業,這表明歐洲萌生了一批有價值的科技公司。

基於以上,歐洲很可能以矽谷裁員為契機補充其自身的技術力量。

相比於美國,歐洲較為友好的勞動者環境創造了吸引人才的優勢。據英國某售票平台後端程式設計師童爽介紹,近期美國「大廠」裁員風雖然也波及了英國,但由於當地勞動法的保護,裁員會慢一些。「在英國,通知期(notice period)是雙向的,員工想辭職時需要給公司一定時間通知到位,公司想解僱員工也需要給同樣久的時間。」

據英國政府網站介紹,法定裁員通知期限根據工作年限而不同,如受僱時間在1個月到2年之間,須提前至少一周通知;如受僱時間在2年至12年之間,則工作幾年提前幾周通知,舉例說,受僱12年,須提前12周發出通知。

3 吸引移民

美國「裁員潮」中持有臨時簽證的技術人員如果無法在短期內找到新工作,將被迫離開美國。根據該國目前簽證政策,外來人口在工作合同終止60天內找到新工作才能留下來。

科技公司是雇用持H-1B簽證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多年來矽谷依靠這類簽證在工程、生物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等技術領域雇用了大量非美國籍員工。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印度公民占所有H-1B申請人的74.5%,是最大群體。

位於華盛頓的移民政策研究所高級分析師朱莉婭·蓋拉特表示,許多持H-1B簽證的人停留的時間比最初的臨時期限長得多,要在等待獲得美國居留權的同時不斷續簽簽證。過去幾年,處理綠卡申請的積壓數量激增,許多人等待幾十年才能成為合法的美國居民。

分析人士認為,市場上成千上萬的流動勞動力將使在美國科技行業找工作更加困難,而其他希望加強本國產業的國家剛好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吸引人才。

為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德國推動改進移民政策,吸引非歐盟籍的技術型人才。德國總理朔爾茨2022年11月宣布,計劃改革德國移民制度,支持內政部使移民更容易入籍的計劃。根據該計劃,入籍等待時間由8年縮短至最快3年,且移民被允許擁有雙重國籍。

反對聲音隨即出現。「出賣德國公民身份不會促進融合,還會對非法移民產生『拉動效應』。」基督教社會聯盟成員亞歷山大·多布林特說。

然而,可能阻礙這項改革的,不僅是反對聲音,還包括德國政府機構的官僚主義傳統。據德國《世界報》報導,在德國一些大城市的行政系統內公民申請被大量積壓,僅柏林就有2.6萬份——其中的1萬份是2021年的申請。

「我們正在利用這次機會(移民制度改革)制定現代移民法,讓外國技術工人更容易來到德國。」德國內政與國土部長南希·費澤表示希望整治過度官僚主義的作風。

4 初創企業或成突破口

簡化移民流程就能把人才吸引來嗎?未必。事實上,「撿漏」的競爭對手不僅僅局限在科技企業領域,而是包括所有需要技術的行業。

信息技術人員勞動力市場「具有彈性」,他們除了能在科技領域發光發熱,也廣泛被其他行業需要。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在接受亞洲新聞台(CAN)採訪時表示,「沒有任何一家汽車企業不需要軟體工程師,沒有一家能源企業不需要軟體工程師,零售企業、銀行等也都需要他們。」

專家認為,此輪「裁員潮」更像是一次路線調整,而非行業泡沫破滅,而且人才分散到主要科技公司之外的其他經濟領域,也是健康的發展。美國計算機行業協會CompTIA的研究顯示,超過一半從事技術的人實際上並不在技術行業工作,金融、醫療保健、零售和製造業公司等都非常需要技術人才幫助他們實現業務數位化和自動化。

「幾乎每家公司都在經歷,他們需要技術人才。」摩根大通全球首席信息官洛莉·比爾說。據《紐約時報》報導,儘管經濟形勢仍不明朗,該銀行仍在有選擇地投資技術,聘用在雲計算、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數據科學和網絡安全方面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目前摩根大通擁有超過5.5萬名技術人員,超過新冠疫情前的5萬人。

與此類似,沃爾瑪2022年3月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雇用5000名技術人員,而在此之前,這家零售巨頭已在2萬多名數據分析師和技術產品經理的支持下,逐漸建立起電子商務和貨物配送服務系統。

掌握技術的人無論去哪裡都可能更容易找到工作,科技行業需要雇用各工種人才,此次裁員是科技公司本身出現問題,而非技術不再有用了。根據科技招聘平台Dice的報告,美國2022年12月有達30萬個職位招聘科技專業人員,雖低於峰值,但與過去四年大致持平,最大僱主包括谷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企業,以及富國銀行、通用汽車和安森保險。

Dice分析認為,無論經濟衰退的範圍如何,由於技術專業人員對所有企業都具有巨大效用,技術招聘尤其是軟體開發、工程、網絡安全和數據管理等核心領域的招聘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諮詢公司麥肯錫2022年的報告認為,歐洲在B2B垂直軟體、中小企業跨境平台和研究機構等幾個領域需要技術人才——或許,初創企業才是歐洲招攬人才的突破口。

「大型科技公司和『常規』初創公司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前者的黃金歲月即將結束,他們裁掉一些員工對於那些輝煌歲月尚未到來的年輕團隊來說是一個機會。」非營利組織盧森堡創業協會主席派屈克·克斯滕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