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無法溝通?竟然用一個APPLE就能化解?!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3-14T00:30:14.396614+00:00

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做好心理準備了嗎?獨創「蘋果法則」幫助你提到青春期,大部分家長腦子裡出現的都是孩子「叛逆」的形象,著裝打扮稀奇古怪看不慣,狐朋狗友不求上進看不上,興趣愛好根本不是一個次元,更是看不懂......孩子口中的父母,則是古板、專制、囉嗦,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管....

孩子進入青春期

父母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獨創「蘋果法則」幫助你

提到青春期,大部分家長腦子裡出現的都是孩子「叛逆」的形象,著裝打扮稀奇古怪看不慣,狐朋狗友不求上進看不上,興趣愛好根本不是一個次元,更是看不懂......孩子口中的父母,則是古板、專制、囉嗦,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管......影視作品裡,當「更年期」碰上「青春期」,更是雞飛狗跳,親子衝突爆發像火星撞地球一樣慘烈。好像青春期就是麻煩的代名詞,青春期就是曠日持久的親子大戰。

好消息是,在過去三四十年中,心理學家開始系統研究青少年的思維、觀點、行為,以及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父母教育方式的回應。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許多關於青少年的普遍看法其實存在誤區。

總結下來,好孩子並不會在青春期突然變壞,青春期確實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但問題行為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普遍和持久;同伴壓力也不會成為塑造青少年的唯一壓倒性力量,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仍然可以且必須有所作為,孩子仍然非常需要父母,只不過需要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在門診和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問題」青少年,他們的父母要麼過度擔憂,過度控制,總是把孩子當作長不大的小寶寶;或者完全忽視孩子的情緒和內心世界,很少陪伴,一旦出現問題要麼高壓管制,非打即罵,要麼就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因此,父母需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規律,不斷學習和調整親子溝通方法,才能真正勝任青少年家長這個角色。

我獨創了一個好記的「蘋果法則」(APPLE),可以幫助您順利進入青少年父母的角色!

✦+

+

Attitude 態度

1、保持積極,樂觀,淡定!放輕鬆,再輕鬆點!

現在的很多父母,太焦慮,神經繃得太緊了。孩子成績波動幾分,全家就要一級戒備,如臨大敵。孩子要是偷偷打個遊戲,就要上繳平板電腦甚至砸手機。如果孩子再有抑鬱焦慮的表現,那父母更是無法承受。在門診,常常可以看到痛哭流涕的媽媽,暴跳如雷的爸爸,比孩子更崩潰。

俗話說,如果你手裡拿著錘子,看任何東西都是釘子,同理,如果你總抱著挑毛病的心態,那你的孩子肯定到處都有問題。沒有完美的孩子,孩子們當然有缺點,父母難免會失望,但是請不要忘了,如何面對挫敗,也是家長給孩子言傳身教的重要一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父母承受不了任何失望,你又怎麼能埋怨孩子輸不起呢?如果父母面對孩子任何問題都一驚一乍、反應過度,你又憑什麼指責孩子心理太脆弱?

大量的研究證據發現,當遇到問題時,縮小困難面,放大積極面,更多強調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優勢,一起展望那些有機會變得更好的地方,孩子往往會做得更好。

2、保持開放的心態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巨變。當孩子開始質疑父母的權威,要求保護自己的隱私,渴望獨立,這些都是正常的成長表現,不要認為孩子是針對你,故意疏遠你。對孩子的種種變化,不要預設「應該」和「不應該」,不要總是隨意去否定和批判。回憶一下自己在青少年時期,是多麼討厭父母的專橫和武斷。

反之,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孩子的成長和變化。保持好奇,多聽聽孩子的感受和見解,你會發現,與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進行平等的成人式對話很有趣,我常常通過和女兒的周末臥談會,接觸到最新的流行歌曲和小學生最愛的網絡用語。用好奇而不是質問的態度去了解孩子的生活,你就會發現,大多數時候他們把自己照顧得挺好的。

Position 位置和姿態

進入青春期以後,父母的位置要慢慢退到孩子身後。

青少年階段就是從對父母言聽計從的兒童,成長過渡到獨立自主的大人。對青少年來說,父母的最佳角色應該是「高級合伙人」。雖然父母擁有更多的經驗和知識技能,但是青少年最終還是要接管自己的人生,獨當一面。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地逐步授予孩子自主權,比如買衣服,先允許他自己選擇衣服款式,父母把控預算;然後他可以決定買衣服的花銷,但在購買前要與父母核對;最後可以給他一筆零花錢,完全讓他支配,自己買喜歡的衣服。

無論孩子走多遠,當他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安慰,轉身奔向我們時,我們也要毫不猶豫地先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Presence 「在場」

你可能常常聽到「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父母高質量陪伴」這句話,可是你理解什麼是」高質量陪伴」嗎?陪伴的核心是滿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讓他們被看見、被理解、被肯定。然而如果父母一邊陪孩子,同時刷手機看電視或者想工作,是沒法真正「看見」孩子的,連孩子說什麼可能都語焉不詳,談何揣摩孩子的言外之意,更不用說體察到孩子自己都不是很清楚的內心掙扎了。高質量的陪伴就是要求父母在親子溝通中,對孩子全然關注,持續「在場」。

Less is better 做的少效果更好

學會放手,是青少年父母的必修課。當父母知道孩子犯錯,會有立刻去糾錯的強烈衝動。但請記住,除非孩子的健康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否則請克制再克制,做得少效果會更好。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同時要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青少年需要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學會為自己負責。

當你想要制止和糾正孩子時,先問自己:「如果我不做會發生什麼?」例如孩子總是漏掉老師布置的作業,或者丟三落四,反覆丟失書本,導致重要考試成績不及格。你會怎麼做呢?如果你每天替孩子去打聽記錄作業內容,整理書包,可以預見的是孩子類似的錯還會一犯再犯,是你阻礙了孩子培養個人責任感。

Enable 賦能

關注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背後的困難與缺乏的能力,幫助孩子提高這些能力而不是一味指責。

大多數青少年父母往往只關注孩子學業成績和是否聽話易於管理,卻忽略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父母給孩子報補習班,一個不行就報兩個三個,直到課餘時間全被占滿。然而不管多麼高大上的補習班,主要還是知識的灌輸,你是否關注過孩子真正的問題在哪裡?也很少有家長去思考,補習班就算通過超前學、題海戰術提高了幾分成績,但到底能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很多時候,問題的本質往往是孩子能力不夠。父母需要去認真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感知和管理能力是否需要提高?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俗話說,一天一蘋果,麻煩遠離我!青少年父母們,不妨常常問問自己,和孩子的溝通中,自己做的還APPLE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