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讓你看懂,百家爭鳴究竟到底在爭什麼?

叫我貓叔兒 發佈 2024-03-15T18:47:46.429326+00:00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次思想大碰撞,它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源頭,它的偉大和重要性無以言表。我們拉高視角,放在世界的維度來看,這個時期在古希臘、古印度同樣湧現出了燦爛的思想文化。


大家好,我是貓叔兒,喜歡人文歷史,換一個視角為大家解構歷史故事【上方點擊關注】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次思想大碰撞,它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源頭,它的偉大和重要性無以言表。

我們拉高視角,放在世界的維度來看,這個時期在古希臘、古印度同樣湧現出了燦爛的思想文化。畢達哥拉斯、釋迦牟尼、孔子、老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莊子、墨子眾多大咖先後登上舞台。他們給人類帶來了新思想、新文化,東西方交相輝映,爭芳鬥豔。

這是一個思想大爆炸的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給這個時代定義了一個高端霸氣的名字——軸心時代

話說回來,不同於西方先哲們一錘定音,我們的諸子百家不斷發展,不斷進化。各學派各有各的理論,各有各的主張。相互誰也不服誰,動不動就掀桌。孔子講,克己復禮,我們要仁愛。那墨子首先就不同意,肯定會第一個跳出來理論。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對諸子百家、百家爭鳴這些個名稱耳熟能詳,但他們是如何誕生的呢?又到底在爭論什麼?又是誰笑到最後了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現象

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指的是什麼?社會生產力嘛。那上層建築是什麼呢?與社會生產力對應的意識形態以及社會制度、設施等,比如各種思想、道德觀念、法律法規等。大家好好品品馬克思的這句話,馬克思作為人類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思想家,就是因為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為什麼會有各種學術思想湧現出來?就是因為大家想的多了嘛!

先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大家在幹完活之餘,有了更多空餘時間可以去思考人生。大家可別覺得可笑,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真就是大家吃飽了閒的。

這種現象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最好的詮釋,為什麼這麼說?

農業技術發展、牛耕和鐵器的普及,生產力發展引起經濟基礎的變化。它就決定了上層建築要形成與它匹配的制度、政府組織、法律道德等意識形態。直白的說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周王朝舊有的管理方式不行了,那得找尋新的路子啊!當時的知識分子(士)通過對舊制度的反思,探尋解決方案的這個過程就是百家爭鳴。

他們爭論的是國家以後該怎麼發展?社會秩序該怎麼建設?人與人該如何相處?人們該秉承著什麼樣的道德?國家應該施行什麼樣的法律制度?等等。

思想的產生就是在這些問題的激烈辯論中產生的,這是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

從戰國早期的西河學派,到戰國中期的稷下學宮,亦或是戰國後期的呂不韋三千門客編纂《呂氏春秋》都是百家爭鳴的重要載體。

因為一切都是混沌狀態,新的統治思想同樣沒有得到確立。各個君主都不排斥宣揚學說的各學派人士,都紛紛給他們很好的待遇,君主們當然也想知道,到底什麼思想最適合終結這亂世!這也就給百家爭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當然,隨著大一統封建王朝的出現,封建統治思想的確立,百家爭鳴的盛況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諸子百家數得上名字的一百八十多個,有十二家發展成學派。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學派雖多,可實際上只有儒、法、道、墨四家華山論劍,讓我們看看各門派的絕學吧。


各學派主張

  • 儒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最重要的學派之一,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核心價值觀是「仁愛」,政治上主張「禮」制,就是呼籲恢復周禮制度,屬於保守主義。

儒家認為這個社會還有救,世道變亂了,主要是人們缺少教化。孔子提倡大家要有愛,要愛護自己的父母妻子,臣子要忠於自己的君主,君主要愛護自己的臣子,朋友之間要講信義。提出五倫:要求「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要求人們牢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

講究」克己復禮「,大家都克制自己的欲望,都從愛的角度出發,這個社會才有救,我們才能回到從前禮樂昌明的盛世太平。

孔子時期呢不談人性,到了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則截然不同,提出性惡論。

儒家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講究有教無類,使人人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特別要說一下孔老夫子,世人評價:「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兩千多年前,孔子帶著一眾弟子,滿世界巡演。他用一生努力教學、遊說,向我們詮釋了何為」君子「。《論語》一萬五千多字,金句比比皆是,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處世方法。孔夫子的思想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影響它成為中華文化的脊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 墨家

墨家同樣從愛這個觀點入手,但與儒家不同,墨家講求的是」兼愛「,是無差別的愛。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家認為儒家的愛是有區別的,有遠近的。你愛父母愛妻子,鄰居張三李四你咋不愛呢?墨家認為愛應該不避親疏、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大家愛別人,都應該和愛自己一樣。

墨家還提倡」非攻「,反對侵略戰爭。認為戰爭是勞民傷財的無意義行為,是典型的和平主義者。

墨子是一個科學家,在力學、光學、數學都有過重大貢獻,這樣讓墨家成為了先秦時期鮮有的,在科學方面有建樹的學派。

那麼墨家為什麼漸漸消失的歷史長河中了呢?主要是墨家這套理論是反人性的,歷朝歷代沒有任何君主支持這一套。人性是什麼?天生逐利,能做到無目的的愛?你信嗎?

  • 道家

道家的終極思想就是」無為「。認為很多事,越是管的多,就越亂。不如不折騰,靜待事物發展,就是最好的管理方式。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道家講這個世道之所以亂,就是人慾望太多了,這和儒家很相似。但是不同的是,道家沒有抗爭和救世。道家覺得越折騰越亂,不如當甩手掌柜。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道家有一段經典言論,說水平最高的領導,屬下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點的領導,屬下會親近他,稱讚他;再次一點兒的,屬下會害怕他;最次的,屬下人在私下會罵他。作為領導的讀者,可真得多琢磨琢磨這段話,蘊含了道家的大智慧。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道家這套理論,在漢初很有市場。當然這是對秦無節制榨取民力的反思,休養生息、刪繁就簡的道家理念是當時的政治需要。

  • 法家

法家可以說跟儒家是完全對立面,法家認為儒家的主張是「高言偽議」,不切實際的「浮論」。滿嘴仁義道德,背地裡淨是男盜女娼。嘴上是禮義信廉恥,實際上呢?老百姓照樣犯罪,當官的照樣貪污,君主動不動就開啟戰爭。

法家主張法治,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誰犯法,就搞誰,搞得他不敢再犯為止!誰犯了法都一樣,不管你是天王老子,還是皇親國戚,都要依法辦事。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韓非。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法家主張變革,廢井田開阡陌,反對世勛世祿制。

法家把法律作為統治國家的強制性工具,這體現了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後世王朝大多儒皮內法。法家提倡的授田於民、廢除貴族世襲特權、軍功爵制度給平民提供了上升渠道,從根本上瓦解了周王朝的制度,瓦解了以血緣維繫的貴族政體。


為什麼是法家笑到最後

我們知道,隨著始皇帝的大一統,這持續了三百年的大辯論終於畫上了句號。秦國以法家思想統一中國,無疑是向世人宣布了這場辯論的結果。

我們回到開頭馬克思的這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根據馬克思的理論,我們知道經濟基礎要求的政治上層建築的變革一般較快,而觀念上層建築的變革則一般較慢。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戰國初期,各國就已經開始變法,但是這場辯論卻一直持續到始皇帝統一。

看完各個學派的主張,我們其實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是法家笑到了最後,因為只有法家是實幹派,只有法家完成了社會變革。

儒家在舊制度中尋找希望,「禮」「樂」是什麼?你什麼人該穿什麼樣的衣服,什麼人該聽什麼樣的音樂,都有詳細規定,這就是通過禮樂的方式讓人知道,自己該屬於什麼等級。周禮本質就是一個貴族政體的等級制度,這在當時是被人們所摒棄的,所以孔老夫子那一套在當時是行不通的。道家那就更不必說,直接撂挑子不幹了。墨家主張不符合人固有的本性,得不到當權者的支持。

所以說,戰國至秦統一,法家理論得以全面實踐,秦朝結束了諸侯紛爭的局面,開啟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

百家爭鳴讓戰國這一時期不止有血腥殺戮,也多了人文氣息。讓戰國成為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黃金時期!篇幅有限,關於各學派我們也只是簡單做了一下介紹,感興趣的話,建議大家多去讀一讀相關著作。

儒家關於人性的思考、道家的辯證思維和哲學世界觀、兵家的戰略戰術思維等等,往後兩千多年,包括現在,又有多少人說能超越了當時的思想水平。你我很多習以為常的知識、常識、概念,都是在這一時期確立的,這就足以說明他們的偉大了!

往期精彩

深度解析丨一篇文章讓你看懂商鞅變法的底層邏輯!

秦國崛起過程中,你最容易忽視的一個人?他就是秦獻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