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開門上大課 學在天地間

中新網上海 發佈 2024-03-17T00:05:39.058306+00:00

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16日電(高坤 向娟 許婧)「同學們,上周中國、沙特、伊朗一起幹了件大事,這件事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呢?」3月16日,在東華大學錦繡會堂,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90後」思政課教師劉盼紅帶來了一堂「熱氣騰騰」的思政公開課。

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16日電(高坤 向娟 許婧)「同學們,上周中國、沙特、伊朗一起幹了件大事,這件事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呢?」3月16日,在東華大學錦繡會堂,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90後」思政課教師劉盼紅帶來了一堂「熱氣騰騰」的思政公開課。

與這堂課伴隨的是上海市「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試驗區(松江區)、重點試驗高校(東華大學)啟動儀式暨松江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推進展示活動,來自東華大學和松江區大中小學的300多名思政教育者濟濟一堂,共同探索如何上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

打開「書齋」之門,用新時代偉大實踐造硬核課堂

說這堂課「熱氣騰騰」,不僅因為講的是「中國式現代化」這個熱門話題,還因為老師把最新的國際大事搬到了課堂,讓學生們在鮮活的現實中學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個內容要講好,其實不太容易」,劉盼紅坦言道。現在大學生絕大多數是00後,他們生在和平年代,其成長伴著中國「強起來」的時代歷程,是典型的「強國一代」,沒有經歷過「落後就要挨打」,更沒有經歷過戰亂,要讓他們懂得和平發展道路的深意確實不易。

2022級碩士研究生閏東明課後告訴記者:「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國家,趕上了新時代這個偉大的時代,這樣的思政課聽上去不是乾巴巴的,既接地氣又解渴,上得意猶未盡,聽過還想聽。」

在東華大學,像劉盼紅這樣上課喜歡「接地氣」的老師還有很多,聽過還想聽的「硬核」思政課也不少。

近年來,學校深入實施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思政課創優行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瞄準「大思政課」建設集中發力,引導教師立足教學主陣地,把牢課堂主渠道,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主動打開「書齋」之門,用好新時代偉大實踐這本「活教材」,向學生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理」。學校結合紡織辦學特色建有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錦繡中國》,為上海高校「中國系列」課程增加特色名片;摘得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在同類高校率先出版紡織類與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系列教材,建設上海市示範馬院、上海市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大思政課」建設在東華大學正不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走出「教室」之門,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

實地探訪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革命舊址、走進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參觀「燈塔照耀中國」中共中央駐地展、調研革命文物保護現狀、頂著炎炎烈日錄製情景黨課……回想起兩年前跟著老師去江西瑞金開展紅色專項暑期社會實踐,東華大學2021級碩士生費亞倩至今都記得當時的火熱場景。正是那個紅色夏天的紅色尋訪,讓她切身體悟到紅彤彤的思政課就得到紅色中國的廣闊天地中去上,這樣書上的學問才能最大限度變成自己的。而今即將畢業成為一名中學思政課教師的她篤定地說:「我也要像我的老師那樣,帶著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大地。」

在東華大學,「大思政課」不只是「讀書本」,整個社會都是「大課堂」。比如講到愛國奉獻,學校根據老校長錢寶鈞的真實生平故事製作原創大師劇《錢寶鈞》,自2015年以來每年堅持向新生、新教師演出,錢先生的詩句「不為一己求安樂,願作別人嫁衣裳」成了一代代東華人為人為師為學的座右銘。

又如講到服務為民,2021年學校專門把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寶妹請到70年校慶的舞台,請這位耄耋校友傾情講述「一輩子只為讓全國人民穿好衣」的大愛人生,激勵青年一代接續奮鬥。再如講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學校用連續十一年定點幫扶雲南鹽津,生動詮釋了學校與這座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跨越萬里的山海情,講到志願服務,學校用紡織援疆十年接力有力書寫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學校把黨和國家牽掛的「大事」「要事」變成了師生看得到聽得見、能參與受教育的「身邊事」「眼前事」,讓社會中的每個人、每件事成為思政課鮮活的教材,讓每一次社會生活體驗變成流動的育人課堂,讓青年學生在社會大課堂里感受時代變遷、國家發展進步的脈搏,真正做到學用結合、知行合一。

連通「學校」之門,大中小學牽手「接力跑」育新人

撕不爛的芳綸紙,燒不斷的碳纖維線,複合材料做成的最輕行李箱,助力天宮、北斗、嫦娥飛天的星載天線金屬網……「科學的世界真奇妙,今天真是大開眼界」,說這話的是來自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四年級八班的小學生黃俊喬。在東華大學哥哥姐姐的帶領和講解下,他和小夥伴走進了東華大學科技館、校史館,來了一趟神奇的科技之旅、大學之旅。這也是此次東華大學、松江區啟動「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試驗高校、重點試驗區為在松中小學生特別安排的研學實踐環節。參觀中,小朋友們不僅看到了這些神奇的科學成果,還聽到了很多東華科研工作者研究背後的感人故事,科學報國的小苗在心中又一次得到了澆灌。

這樣的「大手」拉「小手」,在大小東華間早已成為常事。近年來東華大學依託馬院為東華附校中小學生送去了240餘堂紅色文化主題思政課和20多講「童心向黨·師說百年」紅色精神系列音頻黨課;依託紡織學院將傳統扎染技藝帶到了中小學課外科普活動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感受祖國傳統服飾文化技藝的奇妙;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把從祖國各地採集的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搬」到了附校經緯展廳,打造「校園特色博物館」,中小學生通過民族服飾親身感受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育部則充分發揮攀岩、旱地冰球、足球等高水平運動隊優勢,派出專業教師團隊到附校指導開課;校團委「科學商店進附校」活動也已成為東華附校每年科技節的重磅組成……而僅僅只是大小東華牽手還遠遠不夠,東華大學發揮紡織、材料等一流學科及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科技館、東華大學校史館、學校負責建設的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等資源優勢,把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觸角從思政課輻射到課程思政、從東華附校教育集團輻射到松江二中、閔行三中、行知實驗中學等更廣區域更多學校。學校積極強化服務溢出,參與編制《松江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在與松江二中結對中,學校依託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先進纖維與低維材料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強化中小學生科學精神培養,廣泛開展科普育人,指導中學生摘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一等獎等獎項20餘項。

面向未來,以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試驗高校為「再上層樓」的重要契機,東華大學將深化全過程全要素全環節「大思政課」鏈式教學改革,持續在大中小學段思政課進階性、本碩博思政課整體性、思政課課程結構協同性上發力,全方位挖掘育人要素資源,打造「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東華特色「大思政課」課程體系,善用「大思政課」為黨育新人、為國育大才。(完)

編輯:許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