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楊志殺虎,沒毛大蟲牛二隱喻天策上將,揭秘建文帝迷蹤?

綠野萍蹤01 發佈 2024-03-18T10:30:00.567660+00:00

#歷史開講#四大名著中的歷史卻說楊志謝絕王倫挽留,要回那擔財物,回到了汴京。楊志來到樞密院,以金銀財物上下買告,「理會本等的勾當」,想官復原職,回殿帥府做制使。沒想到高俅看了楊志的文書,立即「把文書一筆都批倒了,將楊志趕出殿帥府來」。

四大名著中的歷史

卻說楊志謝絕王倫挽留,要回那擔財物,回到了汴京。楊志來到樞密院,以金銀財物上下買告,「理會本等的勾當」,想官復原職,回殿帥府做制使。沒想到高俅看了楊志的文書,立即「把文書一筆都批倒了,將楊志趕出殿帥府來」。楊志舍財求官不成,沒了盤纏,只好將出祖傳寶刀,來到汴京集市尚插標待沽,在田漢州橋殺了一個沒毛大蟲牛二。

這段故事,隱伏了四(五)個朝代四個牛二,尤其是暗藏了兩個朝代的天策上將。那麼,這些「牛二」究竟是誰呢?

楊志確實押運過花石綱,他真的是楊令公的孫子嗎

且說王倫叫停了林沖、楊志二人斗朴刀,走下山渡水過來與楊志見面。介紹了林沖,王倫便問:「青面漢,你卻是誰?願通姓名。」因為楊志「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王倫便以此稱呼於他。楊志答道:「洒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

聽了楊志的話,王倫感到很驚訝:「你莫是綽號喚做青面獸的」楊志說:「洒家便是」。原來,王倫當年到汴京應試,就聽說了楊志的大名,恐怕王倫應文舉,楊志則是應武舉,楊志高中做了殿試製使官,王倫卻成了不第秀才。能夠到京城應試,王倫的文才梁山無敵。

楊志說自己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這一筆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從楊令公算起,第二代是兒子輩,第三代是孫子輩,楊志既然是楊令公之孫,為何又是「三代將門之後」呢?

這一筆,其實照應了「開篇引首」中寫的那段北宋皇位傳承的話,這裡又差輩了。施耐庵這樣寫,其中隱伏的還是「孫立」。楊姓,主要源自於姬姓,與朱元璋是同一源流,都出自顓頊這一脈。楊志,還是寫的朱家人。五侯,指的是朱家皇室五行字輩,也是建文帝削藩時先削掉五大藩王的寓意。

這樣差輩的寫法,書中不止一次,楊志由重孫而變成孫,則又隱伏了後文書中,林沖火併王倫,在梁山搞「三足鼎立」的故事。這段故事,就延伸到了朱元璋的重孫,這一代藩王中,又有人要效仿燕王發動兵變,奪侄子皇位。這個人,就是楊志汴京城賣刀時殺掉的牛二。由這段故事所隱伏的歷史可知,《水滸傳》的作者至少活到了宣德初年

楊志說,他流落關西,是因為道君皇帝要修萬歲山,差十個制使去太湖邊轉運花石綱。到黃河時,遇到大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因而不敢回朝廷,逃到他處避難。

這段故事,出自《大宋宣和遺事》。楊志與林沖、孫立、楊雄、關勝、花榮、徐寧、李應等十二個指使押運花石綱,他們結義為兄弟。返京途中,十一個指使到了潁州,唯獨孫立掉了隊。楊志讓十個兄弟先押花石綱進京,自己在潁州等候孫立。

楊志等了很長時間,盤纏用盡,又遭遇大雪,便變賣寶刀。「行至日哺,遇一個惡少後生要賣寶刀,兩個交口廝爭,那後生被楊志揮刀一斫,只見頸隨刀落」。楊志殺了惡少後生,潁州太歲判他發配衛州。押解途中,孫立趕到,便回汴京叫齊其他是個兄弟,他們殺了解差,一同到太行山落草。

後來,晁蓋劫取生辰綱,上了太行山樑山濼,與楊志等人合為一家。正史史料中,沒說宋江具體在哪裡聚義,以《大宋宣和遺事》之說,梁山不是如今山東梁山縣的梁山,而是太行山中的梁山濼。濼讀pō,同「泊」,這就是《水滸傳》中梁山泊的出處。

《水滸傳》移植了《大宋宣和遺事》,但卻把楊志的事跡一分為二,虛寫了押運花石綱,又虛構一段失陷生辰綱故事。丟了生辰綱,楊志再次流落江湖,遇到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聯手花和尚魯智深打下了二龍山。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王倫說,楊志的綽號是「青面獸」,這個綽號也出自《大宋宣和遺事》。那麼,青面獸是什麼意思,楊志得這樣一個綽號,只是因為他麵皮上有一搭青記嗎?

楊志的綽號青面獸,暗喻大明三代皇帝

《水滸傳》人物的另一大藍本《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也講到,宋江是在太行山聚義。在這個藍本中,楊志也有綽號,兩個藍本中,都是青面獸。楊志得了這樣一個綽號,藍本中沒有交代,只是《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有一首四言詩,簡要介紹了楊志其人:「聖人治世,四靈在郊。汝獸何名?走壙勞勞

無論是《大宋宣和遺事》,還是《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都沒有楊志形象的具體描述,也沒有講述「青面獸」的來歷。施耐庵於是以「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從外貌上交代了楊志為何叫「青面獸」。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極少有「字」,宋江有表字「公明」,吳用的表字是「學究」,都是因為藍本中人物而得。比如「吳用」,這是一個虛構的人名,《大宋宣和遺事》中有「吳加亮」,《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卻是「吳學究」,施耐庵虛構「吳用」,說他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吳用的名、字、號,既規避了當時「語禁」,又深藏寓意。

梁山好漢大多無字,其實,星號、綽號都是他們的字或者號。古人取名字,如「吳用」,以「吳」為姓,以「用」為名,稱為姓名,有字,這才有「名字」一說。名、字是一對相互解讀的關係,「青面獸」不僅解讀了楊志的長相,而且,「青記」的「記」就是「志」。那麼,「青記」到底記的是什麼呢?

上文講到,楊姓與朱姓同源於姬姓,在《水滸傳》的語境之中,特指朱元璋家。「楊志」,記的就是朱元璋家的事。

讀《明實錄》,發現一個比較奇特的星象,洪武時期,夜間出現流星都是青白色的,「夜有流星大如盞,青白色」之類。到了永樂年間,《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中,流星的顏色就變了,夜觀天象,則幾乎是:「有星如雞子大,赤色,尾跡有光」這樣的描述。

朱棣這樣修撰《明實錄》,也暴露了其野心,他才是大明國運的代言人,「玉皇大帝」的接班人玄武大帝轉世。永樂皇帝不僅否定了建文年號,還把太祖武德皇帝的「洪」說成了「青」,自己是「赤」,比他老子朱元璋強多了。施耐庵於是點化「青面獸」,暗示朱棣篡改《明實錄》就是篡改大明皇統。藩王作亂,皇帝要奪鳥位,那是六親不認的

《爾雅·釋獸》中說:「獸,毛蟲總號」。唐朝時,武德皇帝李淵(高祖)為避祖上李虎之諱,把虎改稱為獸。但是,祖上變成「獸」卻又大不敬,因而,虎又叫做「獸君」。楊志是「獸」,因「青記」而是「獸君」。賣刀殺牛二,牛二綽號是沒毛大蟲,也是「獸君」

如此,楊志豈不是自己殺自己嗎?《水滸傳》中,寫的就是自己殺自己,是朱元璋「封建諸子」隱伏的藩鎮之亂,朱家大火併。故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自己打自己,鄭屠綽號鎮關西,魯達同樣是鎮關西。

虎,第一回書中就有「白額錦毛虎」。錦毛虎是燕順的綽號,燕順與王英、鄭天壽合起來就是「燕王英武真天授」。《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中,就有「燕王英武」四個字,從太祖實錄起,燕王就不斷宣揚他的天命,自稱玄武轉世,玄武是玉皇大帝的接班人,「玉帝」中《水滸傳》中暗喻的是朱元璋。

「白額錦毛虎」,與武松打死的「白額吊睛虎」,隱藏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這段歷史,到武松打虎時再來解讀。

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中,出現了一個「青面聖者」,照應的就是「青面獸」。青面聖者,本義指的是獄神,古代的獄神是虞舜的臣子皋陶。皋陶,顓頊帝姬姓分支出了的贏姓,也就是秦始皇的先祖,上古四聖之一。皋陶之後改姓李,被唐高祖尊為先祖。《水滸傳》是以唐朝的玄武門之變,隱喻明朝的靖難之役,靖難之役的最後一戰,就發生在玄武門附近的金川門。

過去的監獄大門上有類似虎頭的狴犴,狴犴是龍之九子之一,正應朱洪武「封建諸子」所封之九大親王藩王。梁山好漢郝思文之「井木犴」,既是井宿之星,又含有狴犴之意。郝思文,即好思念建文帝。

「青記」即青面,聖者,暗喻「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後文書中的「泗州大聖」、「飛天大聖」,以及「替天行道」中的老聃大聖,都暗示了朱元璋諡號中的「大聖」。所以,「青面獸」即青面大聖,楊志一人暗喻了大明三代皇帝。

高俅趕走楊志,只因一擔財帛

楊志從梁山來到汴京,去樞密院上下打點,此時,書中把被林沖奪走的一擔財帛,寫成了「金銀財物」。這個小小的細節變化,便是高俅趕走楊志,不再委用的原因。

前面一篇文章中講到,這擔財帛是可以抵投名狀的。因為,「白衣秀士王倫」這六個字中,隱藏著「皇」,是「白帽加王」的寓意。「帛」,是「白巾」,加在「王」的頭上,也是「皇」。林沖的女使叫「錦兒」,後文書中還有「錦毛虎」、「錦豹子」,更是點明了「白巾」指的是朱元璋家「白帽加王」

以龍虎山伏魔大殿中石碣暗喻的《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說:「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元籍淘金戶」,《水滸傳》中的「金」指的是朱元璋家,梁山的金沙灘,便暗點了朱元璋的家世。梁山大聚義時,「金」又暗喻的是滅掉北宋的金國。施耐庵寓意,大明將如北宋那樣為「金」所滅。此時的「金」裹著一團火塊墜落於水滸,也就是說,大明自己滅了自己。朱元璋「封建諸子」,建立藩鎮制,是自取其亡。

楊志得了樞密院的文書,前往殿帥府報到,高俅看了文書,了解到楊志的情況,一筆批倒樞密院的委任狀,將楊志趕出了殿帥府。這回,卻不是高俅陷害楊志,而是楊志自取其禍。高俅當時怒斥楊志道:

既是你等十個制使去運花石綱,九個回到京師交納了,偏你這廝把花石綱失陷了。又不來首告,倒又在逃,許多時捉拿不著。今日再要勾當,雖經赦宥所犯 罪名,難以委用。

十個制使,指的就是朱元璋「封建諸子」。《大宋宣和遺事》中,楊志押運花石綱,當時是十二個指使,《水滸傳》減掉兩個,意在暗喻洪武三年朱元璋為大明滅亡埋下的禍根。當年,朱元璋總共封了四家藩王,其中九家是朱元璋的兒子親王,另外一家則是朱元璋大哥的孫子,靖江王朱守謙。這件事,九尾龜陶宗旺還將予以解讀。

十個制使,其中也有謀反者,卻只有燕王成功了。所以,高俅罵楊志,偏你這廝失陷了花石綱。花石綱,確實是宋徽宗修建萬歲山所用之太湖石。但是,《水滸傳》中的「花石綱」,卻說的是「鳳陽石」,在「花和尚」這個綽號中,已經解讀了「花」有鳳陽的寓意。石,指大明建立於戊申年,天干「戊」為土,土石同為五行土。

開篇詞中說:「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猿,暗指大明為「猴」。這一筆,被《西遊記》借用,石猴,指的就是大明建立於戊申年。開篇詞中出現的「柳」,不斷出現在正文故事中,柳,指的是柳宿,南方朱雀七宿之一,寓意大明火德運,以及建立在燕雀湖上的大明皇宮。

北宋鄭樵《通志·天文略》中,提到了《步雲歌》,其中是這樣解讀柳宿的:「柳八星,曲頭重如柳」,柳宿中暗藏了「重八」。

在解讀「高俅發跡」,以及林沖誤入白虎堂的故事時,講到了燕王之藩,以及朱元璋封藩。高俅既有燕王的隱喻,又象徵了太祖武德皇帝。花石綱是為「道君皇帝」修建萬歲山所用,道君皇帝是提拔高俅的皇帝,也就是端王。《水滸傳》中,把端王叫做「九大王」,這一筆寫的是小明王韓林兒

元末,韓山童自稱宋徽宗的八世孫,他的兒子韓林兒就是九世孫,也就是施耐庵所說的「九大王」。朱元璋一直打著九大王的旗號,又以九大王所封之吳國公而自稱吳王,又從吳王的位置上「進」為洪武皇帝。楊志失陷花石綱,又把「帛」留給了王倫,高俅這個「王」不能加白帽,於是十分惱怒,當然不會委用楊志了。

這段故事中,高俅又回到了燕王的身份,燕王頭戴白帽,王進位為皇。楊志卻沒有帶來「帛」,那就肯定不能要他了。高俅趕走楊志,於是,就發生了賣刀殺牛二的故事。

牛二隱藏一段北宋世仇,影射兩朝玄武門之變

楊志被逐出殿帥府,來到客店,心中怨恨高太尉道:「王倫勸俺,也見得是。只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來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 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不想又吃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沒了盤纏,楊志無奈將出祖傳寶刀,到汴京集市上插標待沽。晌午時分,楊志來到天漢洲橋,遇到了喝得半醉的沒毛大蟲牛二。於是,引發了賣刀殺牛二的故事。此處,書中再次寫到了「橋」,而且,是「天漢洲橋」。這座橋,隱藏了大明漢王天策上將朱高煦

回頭再說楊志在客店中的內心獨白,這其中隱伏著一段北宋恩怨。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北伐遼國。遼國太后蕭綽大敗宋太宗,西路副帥楊業被俘,因不屈絕食而亡。蕭太后下令斬其首級,傳於遼國邊塞鼓舞士氣。

蕭太后生於遼應歷三年(953年),農曆癸丑年,屬牛。巧合的是,這一年中,後周柴宗訓出生。因此,「牛二」首先隱藏了這樣兩個歷史人物。《水滸傳》「開篇引首」揭露了皇帝假禪讓真篡位的謊言,歷史事例就是陳橋兵變,趙匡胤篡奪了柴宗訓的皇位。

蕭太后名綽,小字燕燕,雍熙北伐之戰的轉折點就是幽州的爭奪。幽州指代北京,也就是後來的大明都城。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曾經建有諸侯國燕國,特以楊志為楊令公之孫,蕭燕燕也就暗喻了燕王。

楊令公入書,暗喻了「燕」,楊志賣刀殺牛二,也是了卻了一段歷史恩仇。但是,牛二的寓意還遠不止此,其中隱藏了唐朝、明朝玄武門之變中的兩個天策上將。

唐朝的天策上將是李世民,大唐太宗文皇帝的母親竇太后生於北周四年(569年,己丑年),屬牛。李世民是竇太后的第二子,唐太宗便是是「牛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因戰功被封為天策上將。

唐太宗不僅在這段故事中被寫成「牛二」,還是林沖滄州故事中的李小二,以及後文書中的唐牛兒、李鐵牛等。施耐庵以此太宗文皇帝,喻彼太宗文皇帝,以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影射明朝的靖難之役。

無獨有偶,明朝的太宗文皇帝有個兒子名叫朱高煦,是仁孝皇后所生之第二子。《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中說:「永樂五年(1407年)秋七月乙卯(七月初四),皇后徐氏崩……後年四十六」。以此倒推,徐皇后出生於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辛丑年),朱高煦的母親也屬牛,他也是書中的「牛二」。

靖難之役後,被封為漢王的朱高煦自以為功高,永樂皇帝也曾暗示將傳位與他。因而,聯絡趙王朱高燧爭奪太子之位,又引發了大明第二次藩鎮之亂。

《明實錄·大明世宗章皇帝實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高煦既強聽,得蹔留南京,遂請天策衛為護衛,輙矜詫謂左右曰天策上將,唐太宗之號也,此豈偶然者」。

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煦封漢王,但卻不肯之藩,太子朱高熾前往勸阻不聽,留在了南京。隨後,又向永樂皇帝請求天策衛為護衛,得逞之後對手下人說,我就是天策上將。因而,《明實錄》中說朱高煦要效仿李世民,學其父謀奪侄子皇位。

這就是《水滸傳》以唐朝玄武門之變隱寫靖難之役的歷史依據之一,玄武門之變中,天策上將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靖難之役中,明朝的天策上將又將在南京玄武門中演繹什麼樣的歷史呢

這段歷史,是永樂朝,或者是大明的最高機密,那就是明朝的牛二在玄武門射殺了建文帝。這段歷史,在《水滸傳》中不斷重複,以各種隱喻揭露。即將出現在楊志故事中的「托塔天王」,將接著「牛二」的隱喻,繼續揭秘歷史之謎——建文帝究竟去哪兒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