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的東風26,中國獨創顛覆性技術,5000公里外貫穿美軍航母

胖福的小木屋 發佈 2024-03-18T16:51:19.686622+00:00

東風26是全球首款中遠程反艦彈道飛彈,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定義里,單獨摘出任何一個名詞,美國和俄羅斯都不擁有這樣的裝備,受限於《中導條約》,美國和俄羅斯並沒有發展中程飛彈,同樣,美國和俄羅斯也沒有反艦彈道飛彈,全世界僅中國擁有反艦彈道飛彈。

如果要說中國全球第一的武器,那麼肯定離不開東風26,因為根本沒有對手。

東風26是全球首款中遠程反艦彈道飛彈,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定義里,單獨摘出任何一個名詞,美國和俄羅斯都不擁有這樣的裝備,受限於《中導條約》,美國和俄羅斯並沒有發展中程飛彈,同樣,美國和俄羅斯也沒有反艦彈道飛彈,全世界僅中國擁有反艦彈道飛彈。外媒評價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叫做「顛覆遊戲規則的武器系統」。



反艦巡航飛彈和反艦彈道飛彈的區別

一般國家的都只有反艦巡航飛彈,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有本質上的區別,彈道、制導方式、精度、作戰方式完全不同。射程差異巨大,彈道彈道可以達到上萬公里,大多數巡航飛彈的有效射程在100公里左右,中國「鷹擊」-18反艦巡航飛彈,最大射程600公里,已經創造了艦載巡航飛彈的世界紀錄了。

巡航飛彈一直有動力,彈道飛彈只有上升段有動力。 彈道飛彈由於是拋物彈道,末端沒有動力,所以精度跟巡航飛彈比很差,誤差在幾米到幾十米。由於這些特性彈道飛彈只能攻擊軍事基地、雷達站、城市等固定目標,沒辦法攻擊移動目標。

巡航飛彈的發動機會一直工作直到擊中目標,尤其是反艦巡航飛彈末端有雷達制導或者紅外製導,可以通過雷達開機調整方向,精準命中目標。所以在國外的科研專家都認為,反艦飛彈是違背了常理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實現。

但是偏偏中國就實現了,「反艦彈道飛彈」 (ASBM)的概念源於中國發展彈道飛彈的經驗,因為陸基彈道飛彈能從隱蔽機動的平台上發射,擊中距離中國沿海幾百英里的目標,而中國海軍實力很弱,如果艦隊來襲,那麼如果可以從陸地上發射彈道飛彈來攻擊移動目標,就可以彌補海軍差距的現狀了。


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與美國在海軍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中國專家認為,如果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之間再次發生戰爭,除了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地面作戰,解放軍的實力遠不足以在境外區域同美國對抗,因此除了要構建與美軍相抗衡的海軍之外,還需要向「非對稱能力」方向發 展,建立所謂的「撒手銅」武器與戰術,所以那個時候中國就開始琢磨在西 太平洋部署傳統彈道飛彈去迎戰包括航母戰鬥群在內的美國海軍艦艇。實際上蘇聯也進行過相關的研究,但最終蘇聯放棄了。

中國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來研究這個技術方案是可行的,在90年代中國終於攻克了相關難題。

反艦彈道飛彈的技術難題

反艦彈道飛彈打擊航母必須克服三個技術關鍵,分別是:一、彈道飛彈必須能夠突破美國飛彈防禦系統(宙斯盾攔截系統)。二、這種武器的系統必須具備跟蹤目標,並在飛彈末制導段擊中移動目標的能力。三、需要提供準確無誤的、實時目標定位的信息。中國最早將東風21改造成為反艦彈道飛彈,這就是東風21C,射程約為1750千米,釆用末段制導,圓概率誤差 (CEP)據稱約50米或更小。 該飛彈的研發據說只用了24個月。而在東風21C的基礎上中國又改進了東風21D,射程在2500千米,這標誌著中國在反艦彈道飛彈技術上的成熟。



中國熟練運用了錢學森彈道解決了跟蹤制導難題,飛彈在返回地面的飛行過程中將「錢學森彈道」,以取代傳統的拋物線彈道。釆用助推-滑翔彈道時,飛彈在近太空(20〜100千米高空)與大氣層間跳進跳出,大部 分飛行停留在大氣層內,這使飛彈具有巡航飛彈與彈道飛彈的混合特性,從而增加飛彈末段的目標搜索涵蓋,以便擊中海上運動的目標,而這樣複雜的飛行彈道,讓美國的宙斯盾實施中段攔截產生極大困難。



除此之外,中國專家還在反艦彈道飛彈上配備有合成孔徑雷達、主動或被動式微波雷達及紅外圖像等末 段制導設備,以及自動的目標識別軟體,使飛彈能自動 制導與導向。

而這一切技術的集大成之作就是東風26,射程達到了5000公里,東風-26的末端衝刺速度不低於18馬赫,對中太平洋重要目標進行攻擊時誤差可控制在30米內,戰鬥部重量1.2噸至1.8噸,結合其巨大動能,那麼即使是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被命中後也必然會因多層甲板被貫穿而遭到重創,如果爆炸波及其機庫、燃料庫和彈藥庫,那麼航母就會發生連鎖殉爆反應,進而沉沒。



中國還在發展無人機與反艦彈道飛彈協同作戰

事實上,早在中國研發出來了反艦彈道之後,美國就發文說:「反艦彈道飛彈的能力與1964年中國獲得核武器,在戰略上是等值的。」而美國之所以研究分布式作戰法,就是因為反艦飛彈的強大威懾力,將目標分散,從而消耗中國的飛彈數量。

另外,彈道飛彈打擊航母, 依靠的 不僅是單一的武器投送平台, 更 是多系統集成的武器系統。要想 用陸基彈道飛彈打擊數千公里外 的海上移動目標, 需要綜合利用天基、空基 、陸基和海基的多種 偵察監視設備, 實現對航母編隊的探測、確認、跟蹤和實時精確 定位。



這樣一套成熟的指揮控制、 通信、計算機 、情報 、監視和偵 察(C4 ISR) 系統, 首先不僅要求 有完整的天基成像偵察衛星系統 ( 即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系統) 或電子情報偵察衛星系統, 而且要 具備對目標區域較短的重訪周期 和觀測間隔期, 否則航母編隊可 以利用這些時機進行機動和防禦。

所以在無人機技術發展之後,中國對航母的偵察與定位技術更上一層樓,偵察衛星系統本身雖然不能 持續跟蹤目標, 但是可以將所發現的目標信息傳遞給地面控制中心, 並經過超視距雷達確認目標信息。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根據數 鏈傳來的情報, 立即飛往航母編 隊上空長時間持續跟蹤和精確定位, 為反艦彈道飛彈的中段機動 和末段制導提供信息支持, 提高 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命中精度。 比如彈載合成孔徑雷達根據無人 機指示的目標區域, 可以實現精 確的目標成像和自動識別。



另外,中國還在打造電子戰無人機,利用電子戰無人機飛抵航母 編隊空域或預警機附近, 遂行電 子對抗支援干擾, 壓制航母編隊 反導系統, 掩護反艦彈道飛彈突防 。同時, 無人機還可以攜帶反 輻射飛彈, 利用航母編隊的輻射 源發射的電磁信號。

總結

可以說,中國在對反艦彈道飛彈技術的發展與利用上已經非常成熟化,美國海軍學會網站曾發文表示:「中國一直在偏遠沙漠磨練其獵殺艦艇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潛在衝突」。

美國通過衛星照片發現中國在西部沙漠地區建造航母靶標,作為反艦彈道飛彈的攻擊對象。但最近發現的一系列靶標,形成了沿著沙漠邊緣延伸的一連串大型目標。

看看這個靶標上的命中位置,就能知道中國反航母彈道飛彈的命中精度有多高了——不用懷疑,這樣的平面靶標設置是通過在地面鋪設金屬板和其他模擬設施而構成,適合於典型反航母彈道飛彈「從上至下」的打擊模式,而非掠海的反艦巡航飛彈需要的立體靶標。



如果未來中美如果真的發生戰爭,面對從美國本土或者夏威夷或者關島趕來支援的航母編隊,中國可以利用相當數量的東風26反艦飛彈,5000公里外貫穿美軍航母,拒敵於千里之外。從而削弱美國海軍戰隊力量,為在第一島鏈內消滅介入的美軍提供有力支持。這也是中國先輩創造出反艦飛彈的重要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