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村民劇團」唱響鄉村大舞台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發佈 2024-03-19T15:17:27.600736+00:00

《山村往事》是固隆村「村民劇團」精心編排的第三部上黨梆子大戲,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在偏僻山村,祖祖輩輩為了求生存、謀發展所進行的找水、打井的感人故事。

近日,陽城縣次營鎮固隆村農民劇場上演了上黨梆子現代戲《山村往事》。《山村往事》是固隆村「村民劇團」精心編排的第三部上黨梆子大戲,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在偏僻山村,祖祖輩輩為了求生存、謀發展所進行的找水、打井的感人故事。演出現場,掌聲雷動,喝彩聲不斷,為廣大觀眾獻上了高質量、高水準的惠民文化大餐。

一位中年婦女拉著固隆劇團團長陳樹林的手說:「固隆村今天真熱鬧啊!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麼精彩的演出,真得感謝劇團全體人員的辛苦付出!」

70多歲的王大爺看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固隆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打造的是百姓大舞台。村里唱大戲,台上演員是村民,台下觀眾也全是村民,我作為一個老戲迷場場不誤,打心眼兒里高興。」

固隆劇團是一個「村民劇團」,有著光輝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太岳行署授予固隆劇團「不扛槍桿的隊伍」榮譽稱號;朱德總司令曾為固隆劇團提筆寫下「固隆劇團是不扛槍的隊伍」之崇高榮譽。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固隆村堅持文化傳承,努力打造農民喜歡的「村民劇團」,採用「村里支持+演職員和街面商鋪捐款」的模式,初期購買了服裝、道具、音響、燈光等專用設備,並編排了《黨的女兒》《脫貧路上》兩部上黨梆子大戲和兩個小時的綜藝節目,使劇團的聲譽越來越高。

「村民劇團」的近40名演員均來自陽城縣次營鎮固隆村以及澤城村、府底村、白澗村等6個村莊。為了保證節目的排練和演出,他們像在田間勞作一樣,忘我而投入。陳樹林是一個小工頭,因為團隊業務忙,也只能多次放下自己的工作,服務於團隊。副團長張平榮兼劇團導演,原來在長鋼鋼鐵廠上班,現在已經退休,2020年回村牽頭髮起重組已逐漸衰落的劇團,舍小家顧大家,克服異地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為全身心投入到戲劇、歌舞節目排練中,毅然在縣城租了一套房,排練期間拉上城裡居住的團員往返來回,從來不計成本。平時拿出自己和丈夫的退休工資為團里新排的兩部大戲購買全套服裝,還購買了幕布等大小道具。去年冬季,她意外摔傷,但還拄著拐杖來回跑著排戲,直至初演成功。劇委會成員王玉兔,今年76歲,退休職工,把劇團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出謀劃策、捐款捐物、處處帶頭。冬天排練室寒冷,就請演員們來家裡排練,把暖氣開得大大的,順便還負責大家的一日三餐。開著門市部的齊晚鐲、王芳平等人,為了演出甘願放棄掙錢機會。樂隊頭把梁安樂,白澗村人,經營著多種生意,但他抽出時間硬是一場不落地服務團隊,且多方面技能都會,燈光、音響、幕布出現問題,都能第一時間幫忙解決。樂隊上手張志宏、魏紅社分別是澤城、府底村人,每年冬春排戲,不顧寒冷、不辭辛苦,回回都是最先到場,且業務熟練、工作認真。樂隊負責人李建林,是一名退休職工,兩部大戲由其他劇目改為上黨梆子,所有的譜曲都由他一人來完成,默默無聞,任勞任怨。還有劉潔、劉有堆、劉國豐、魏立軍等成員,自己解決往返排練的通勤難題。張書萍、李鮮花、魏新梅、張子豐等成員家住城裡,每天都由張子豐和張平榮的私家車負責接送。外出演出時,陳樹林、張平榮、韓建偉、梁安樂、張子豐、邵敏光等人都開自己的小車負責接送其他成員;張雲、魏青霞、王金和、王李勝等有三輪車的開三輪車,拉道具、音響、幕布等。他們白天為自己的生存忙忙碌碌,晚上不顧疲憊參加演出……他們用自己對文化藝術的一腔熱情,感染著身邊的鄉里鄉親,改變了鄉里的文化氛圍,吸引了各村的「民」星主動加入劇團,隊伍不斷壯大,先後共有40多人參與演出活動。

這支農村的「文藝輕騎小分隊」,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潛心創作,挖掘地域文化特點,唱響鄉情鄉韻,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使惠民、為民、樂民的文化活動與鄉村農民文化需求精準對接。如今,「村民劇團」既能演大戲,又能演舞蹈、小品、音樂、鼓書、表演唱等綜藝類節目,堅持義務為村民和周邊群眾演出,讓群眾在家門口欣賞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有效地推動了農民文藝團隊的健康發展,帶動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讓人民群眾有了滿滿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陳來全)(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