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第二十七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三借芭蕉扇

孤獨的探路者 發佈 2024-03-25T19:18:14.580801+00:00

西遊記 第二十七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三借芭蕉扇光陰似箭,轉眼到了涼爽的清秋。這一日,師徒走在大路上,越往前走卻越覺得熱氣蒸人。他們看見路旁有一座莊院。行者來到門前,門裡恰好走出個老者。老者一見行者的模樣,吃了一驚,喝道:「你是哪裡來的怪人?

西遊記 第二十七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三借芭蕉扇

光陰似箭,轉眼到了涼爽的清秋。這一日,師徒走在大路上,越往前走卻越覺得熱氣蒸人。他們看見路旁有一座莊院。行者來到門前,門裡恰好走出個老者。

老者一見行者的模樣,吃了一驚,喝道:「你是哪裡來的怪人?」行者施禮道:「老施主,我不是什麼怪人,而是東土大唐去西方取經的和尚。我們師徒來到寶地,見天氣炎熱,一來不解其故,二來不知地名,特向老人家請教。」老者這才定下心神,忙把他們請進了莊院。

待師徒進屋坐定後,老者對唐三藏道:「前方六十里處,在去西方的必經之路上,有座火焰山。火焰蔓延八百里,周圍寸草不生。借人物的對話介紹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背景,使情節流暢、自然。

唐三藏聽了,大驚失色。行者問道:「老人家,你可知如何熄滅那裡的火焰?老者道:「西南方有座翠雲山,山中有個芭蕉洞,洞裡有個鐵扇仙。她有一柄芭蕉扇,一扇熄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我們這裡的人年年供奉鐵扇仙,等農耕時借扇子一用,方能播種莊稼,收取五穀。」行者聽後,就辭別了師父,駕雲來到了翠雲山。

行者正不知那芭蕉洞的洞口在何處,忽見一個樵夫正在林中砍柴,就上前詢問。

樵夫笑道:「芭蕉洞中有個鐵扇公主,又名羅剎女羅剎」是梵就上前詢問。語詞,指吃人肉的惡鬼。在神話里,男羅剎往往生得極丑,而女羅剎則非常美麗。羅剝誓願守護佛法及信佛民眾,因此被人們奉為佛教的守護神,是牛魔王的妻子。

行者聞聽,大驚失色,心中暗想:「當年收服的紅孩兒正是她的兒子,前者我找紅孩兒的叔叔如意真仙借點兒水都不肯給,這次要找他的母親借扇子,恐怕更是難上加難!此處的內容與前文遙相呼應,又為下文借扇之難作了鋪墊。

行者按樵夫的指引,來到芭蕉洞外,硬著頭皮叫門道:「牛大哥,開門!」洞門開了,裡邊走出一個侍女。行者說明來意,請侍女回洞轉告。

果然,羅剎女一聽侍女說出「孫悟空」三字,就狠狠地罵道:這潑猴!今日終於來了!

她立即拿著青鋒寶劍,怒氣沖沖地走了出來。

行者見了,躬身施禮道:「嫂嫂,老孫在此行禮了。羅剎女喝道:「誰是你的嫂嫂!」行者又道:「尊夫牛魔王當初曾與老孫結義,公主是牛大哥之妻,

我如何不該叫聲嫂嫂?羅剎女道:「你這潑猴!既然認了兄弟之親,卻如何坑害我那紅孩兒?行者滿臉賠笑道:「嫂嫂原來不知,錯怪了老孫。你那令郎當初捉了我師父要蒸著吃掉,幸虧觀音菩薩收了他去,他如今在菩薩那裡做了善財童子,得了正果。你不謝老孫,反而怪老孫,是何道理!

羅剎女道:「你這個巧嘴的潑猴!伸過頭來,讓我砍上幾劍!你若受得了,我就借扇子給你!」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老孫伸著頭,任你砍上多少都行,你可一定要把扇子借我用呀!」

羅剎女不容分說,掄起寶劍,照著行者頭上「乒桌球乓」砍了十幾下,行者卻若無其事。

羅剎女慌了,回頭要走,行者攔道:「嫂嫂,快借扇子讓我使使!」羅剎女道:「我的寶貝從不輕易借人。

行者也翻臉道:「既不肯借,吃你叔叔一棒吧!」

二人棒來劍去,羅剎女見行者棒重,自知打不過,就悄悄地從腰間取出芭蕉扇。她只扇了一下,就吹起漫天大風,把行者扇得不見蹤影。

行者飄了一夜,直到天明才落在一座山上。羅剎女只扇了一下,便將孫悟空扇得飄了一夜,足見芭蕉扇的厲害之處。行者認出這裡是小須彌山,就去找靈吉菩薩相助。

靈吉菩薩聽了行者的講述,說道:「那芭蕉扇本是天地間產成的靈寶。虧得大聖有留雲之能,才停在這裡。要是凡人受這一扇,不知要飄到多遠呢。

說完,他將一粒定風丹交給行者,囑咐道:「有了它,鐵扇公主就扇不動你了。行者謝過靈吉菩薩,返回了翠雲山。他用鐵棒打著洞門,叫道:「開門,老孫又來借扇子了!」

羅剎女聽了大驚,心想:「這潑猴真有本事!這麼快就回來了!這回我要多扇幾下,讓他都找不著歸路!」想到這裡,她持劍出了洞。二人打鬥了片刻,羅剎女漸漸手軟乏力,就又取出扇子向行者扇了一下。

行者巍然不動,羅剎女又扇了幾下,還是扇不動。她慌忙收了寶貝,轉身回洞,將門緊緊關上。行者見羅剎女不再出洞,就變成一隻小蟲飛進洞中。他見羅剎女正在喝茶解乏,就飛到茶沫之下,隨著茶沫進了羅剎女的肚子裡。

隨即,行者在羅剎女的肚子裡現出原形,把腳往下一蹬,羅剎女疼得滿地打滾,直叫道:「孫叔叔饒命!行者住了手,道:「看在牛大哥的情面上,我就饒了你。快把扇子拿來!」

羅剎女忙叫手下拿來扇子。行者便又變成小蟲飛了出去。行者現了本相,接過扇子,一個筋斗雲翻回了莊院。唐三藏見行者借來扇子,就辭別老者趕路。他們快走到火焰山時,漸覺地面酷熱難耐。

行者來到山前,舉扇奮力一扇,不料火光立即騰空而起;再-扇,火光更盛;又扇了兩下,那火光躥起千丈高。

行者慌忙大叫:「師父,快回去!火燒來了!」一行人往回走了二十多里才停下。行者這才醒悟,自己被騙了。謎底揭開,原來,孫悟空借來的是一把假扇子。

這時,火焰山的土地神走來,對行者道:「要借真芭蕉扇,還得去找牛魔王才行。」行者問土地神道:「這山莫非是那牛魔王放的火,所以才託名叫火焰山?」

土地神道:「不是,不是。要說這火,原是大聖放的。」行者怒道:「我怎會是那放火之徒?」土地神道:「此處原無這座山,只因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郎神擒了,又轉交太上老君,被安放在八卦力內煅燒,到開爐之時,你跳了出來,蹬倒了護,落下了幾塊磚,降到此處才化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宮守爐的道士,老君怪我失職,把我降在了這裡,做了火焰山的土地神。

"行者半信半疑,又問道:「你再說說,何要去尋那牛魔王的道理?」土地神道:「牛魔王原是羅剎女的丈夫在此正南方的三千餘里處,有個積雷山摩雲洞,那摩雲洞有個玉面公主,有百萬家私,家產,兩年前她訪得牛魔王神通廣大,情願倒賠家私,招贅為夫。若大聖尋到牛魔王,求他來此,方可借得真扇。

」行者聽罷,立即駕雲向南而去。行者來到積雷山,只見松陰下有一個美貌女子。行者見那女子走到身邊,就躬身施禮道:「女菩薩到哪裡去?」

那女子抬頭忽見行者相貌醜陋,問道:「你是哪裡來的?」

行者假意道:「我是翠雲山來的,初到貴處不知路徑。敢問女菩薩,這裡可是積雷山?」那女子道:「正是。

」這是本書中極富戲劇性的場景之一,孫悟空的計謀百出與羅剎女的疼痛難當形成了鮮明對比。孫悟空借來的芭蕉扇非但沒有緩解酷熱,反而扇出火光,而且火勢越扇越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火焰山的形成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便已埋下伏筆,前後情節遙相呼應,足見作者的構思縝密,值得借鑑。行者道:「這裡有個摩雲洞,卻在何處?」那女子道:「你找摩雲洞做什麼?」

行者道::「我是翠雲山芭蕉洞鐵扇公主派來專請牛魔王回家的。」那女子一聽這話,心中大怒,破口大罵鐵扇公主不識羞。行者知道她是玉面公主,故意掣出鐵棒大喝道:「你這賤人,賠錢嫁漢倒不知羞,還敢罵誰?"

那女子見了,嚇得魂飛魄散,不敢再言,跌跌撞撞回頭便走。她穿過松陰,跑進一個洞中,「撲」的一聲把門關了。原來,那洞就是摩雲洞。

洞中的牛魔王聽了玉面公主的哭訴,就披掛整齊,高聲叫道:「是誰膽敢在我這裡無禮?」

行者急忙上前施禮道:「兄長,你還認得小弟嗎?」牛魔王道:「你不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嗎?"行者道:「正是,正是。一向久別,今見兄長丰采更勝當年!」

牛魔王喝道:「我聽說你大鬧天宮後,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如今脫了天災,保護唐僧到西天拜佛求經,為何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把我兒牛聖嬰給欺負了?我正在惱你呢,你還敢來這裡!」


行者道:「兄長錯怪小弟了。當時令郎捉住我師父要吃肉,小弟奈何不得他,幸虧觀音菩薩前來勸他歸正,如今令郎做了善財童子,得享逍遙永壽,你又何必怪我呢?」

牛魔王罵道:「你這個巧嘴的猢猻!那你剛才欺我愛妾,打上我的門來又是為何?」行者笑道:「我不知那女子就是二嫂嫂。小弟一時魯莽,驚了嫂嫂,望兄長寬恕!」為借芭蕉扇,孫悟空多次賠笑臉,這對心高氣的孫悟空而言,實屬難得。

牛魔王道:「既是如此,我看在故舊之情上,饒你去吧。行者道:「既蒙寬恕,感謝不盡,但有一事還望兄長成全。實不瞞兄長,小弟保唐僧西行至火焰山受阻,得知嫂嫂羅剎女有一柄芭蕉扇,要借來用用。昨日到府中拜求嫂嫂,嫂嫂堅決不借,所以特地來求兄長。」

牛魔王聞聽,咬碎鋼牙,罵道:「你一定是先欺我山妻,如今又趕我愛妾!」說罷,牛魔王掣出混鐵棍,劈頭就打。行者也舉起金箍棒,隨手相迎。二人鬥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

二人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忽聽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爺爺,我家大王有請!」牛魔王忙用混鐵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猻且住,等我去一個朋友家赴會再來!」說完,牛魔王回到洞裡。他對玉面公主交代了幾句,就跨上辟水金睛獸,半雲半霧地一直向西北方去了。

行者心中暗道:「這老牛往哪裡赴會去了?等老孫跟他走走。」行者化為一陣清風,隨著牛魔王一同走。不多時,牛魔王進了一座山中,卻不見蹤跡。行者進了山才發現,山中有一面深潭,潭邊的石碣上刻有「亂石山碧波潭」六個大字。行者暗道:「老牛定然下水去了。」

行者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螃蟹,「撲」的一聲跳在水中,直沉到潭底。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常使故事的發展曲折動人。只見前方有一座玲瓏剔透的牌樓,牌樓下拴著那金睛獸。牌樓裡面,卻沒水。行者爬了進去,只見大殿上面坐著牛魔王,左右有三四個蛟精,正在那裡觥籌交錯,看舞聽樂。

行者暗想道:「這牛魔王在此貪杯,幾時才散?就是散了,他也不肯借扇給我。不如偷了他的金睛獸,變做牛魔王,去哄那羅剎女,騙出扇子,送我師父過山去吧。」

行者就變成牛魔王的樣子,悄悄偷了金晴獸,來到了芭蕉洞。羅剎女以為丈夫回來了,連忙設酒席款待。

趁著酒酣耳熱之際,假牛魔王道:「夫人,那孫悟空變化多端,別讓他把寶貝扇子偷了去。」

羅剎女便從口中吐出一個杏葉大小的扇子,交給假牛魔王道:「這不是那寶貝?

看那猴子怎麼偷走!」假牛魔王趁機問道:「這么小的扇子,怎麼能扇滅八百里火焰?此時,羅剎女已是醉意朦朧,隨口說道:「你怎麼連自家的寶貝都忘了?只要用左手拇指捻著扇柄上第七縷紅絲,念一聲口訣,扇子就變成一丈二尺長。

假牛魔王把寶貝噙在嘴裡,一抹臉,頓時現出猴王本相。羅剎女嚇得推翻桌子。行者笑嘻嘻飛出洞外,吐出扇子,念了聲口訣,果然那扇子長了一丈二尺。行者大喜,把扇子扛在肩上,找舊路而行。

再說牛魔王在碧波潭吃完酒出了大殿,卻不見了金睛獸,料定是行者偷的,便立即趕到了芭蕉洞向羅剎女詢問。

他得知行者變成自己的樣子騙走了芭蕉扇,氣得怒髮衝冠,立即去追趕行者。不多時,牛魔王趕上了行者,見他肩上扛著那柄芭蕉扇正歡歡喜喜地走著。牛魔王心道:「想那唐僧的二徒弟豬八戒,我曾會過他,不如變成那豬精的模樣,騙那猢猻一場。」

牛魔王也會七十二變。他搖身一變,變成八戒的樣子,當面迎著行者叫道:「師兄,師父讓我來接你!那行者見是八戒的模樣就叫道:「兄弟,我已經借扇得手了。」

假八戒道:「師兄辛苦了,讓我幫你拿扇子吧。」行者就把扇子遞給了他。假八戒接扇在手,捻了個訣,把扇子依然變成杏葉大小,隨即現出本相,破口罵道:「潑猢猻!認得我嗎?」

行者見了,氣得暴跳如雷,掣出金箍棒,劈頭便打。牛魔王用扇子一扇,卻不知行者已經吃了定風丹,憑他再怎麼扇也扇不動。牛魔王把寶貝丟進口中,掄劍來砍。兩人在半空中,又是一場惡戰。

兩人正斗得難解難分之時,八戒趕到了。原來,唐三藏見行者久去不回,怕他遇到什麼麻煩,就讓土地神給八戒帶路,前來接應行者。

孫悟空「一抹臉的動作是故事的轉折之處,表明他既拿到了芭蕉扇,又報了被騙之仇,讀來酣暢淋漓。而對羅剎女此時的惱羞成怒從其「推翻桌子」的動作中便知。

不僅孫悟空善於變化,牛魔王同樣如此他變成豬八戒的樣子,正是讓孫悟空放鬆警惕,以此才將芭蕉扇騙回手中。

行者見了八戒,恨道:「我從羅剎女那裡弄來了扇子,卻被他變成你的模樣,把扇子騙去了。」

八戒聽罷大怒,罵道:「你這遭瘟的老牛!你怎敢變成你豬祖宗的模樣來騙我師兄,看打!」

說罷,他舞動釘鈀沒頭沒臉地亂築。土地神也帶領著陰兵上前助陣。牛魔王與行者鬥了一日,力倦神疲,又見人戒的釘鈀兇猛,一時遮架不住,敗陣就走。牛魔王退到積雷山摩雲洞前時,五面公主率領群妖前來接向。

人成見群妖來勢洶洶,措手不及,倒拖著釘鈀敗陣而走。行者他縱起筋斗雲,跳出了重圍。牛魔王得勝後,率領群妖歸洞,緊閉了洞門。

行者和八戒歇息了片刻,又領著土地神的陰兵一齊上前,乒乒丘乓,把摩雲洞的前門打得粉碎。

牛魔王十分惱怒,拿了鐵棍,率領群妖出戰。只見三人廝殺在處,三般兵器叮噹亂響!三人又鬥了一百多回合。八戒抖擻威風,仗著行者的神通,舉鈀亂築。牛魔王一時遮架不住,敗陣直奔洞門,卻被十地神率領陰兵攔住了洞門。

牛魔王進不了洞,急忙抽身返回,又見人戒、行者趕來,慌得他卸了盔甲,丟了鐵棍,搖身一變,變成一隻天鵝,向高空飛去。行者見了,對八戒和土地神道:「你們兩個打進門去,剿除群妖,拆了他的老窩,等老孫陪他賭變化去。"

行者搖身一變,變成一隻海東青,「嗖」的一聲鑽進雲中,去啄那天鵝的眼睛。牛魔王也知這是行者變化的,急忙抖翅,「刷」的一聲落下山崖,變成一隻香獐。行者落下山崖,變成一隻餓虎,向香獐猛撲過來。牛魔王慌了手腳,現出本相,原來是一隻巨大的大白牛。

行者也現了本相,抽出金箍棒,把腰一躬,喝了一聲:「長!」他就長得身高萬丈,舉起一條金箍棒,照牛頭就打。那牛魔王硬著頭皮,用角來頂行者。這一場爭鬥,真是搖山撼嶺,驚天動地!

這段對兩人打鬥的描寫十分精彩,激烈的場面躍然紙上,令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他二人大展神通,驚得眾神前來助陣。牛魔王急了,就地一滾,往芭蕉洞逃去。牛魔王闖人洞裡,閉門不出。

這時,八戒與土地神剿除了摩雲洞的群妖,也趕來了。八戒舉鈀一築,將石門打爛。牛魔王聞報,從口中吐出扇子,遞給羅剎女,又帶了兩口寶劍,殺出門來。

這時,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也奉玉帝旨意前來助戰。牛魔王急了,搖身一變,還變成大白牛,用兩隻鐵角去頂李天王,李天王忙用刀來砍。哪吒三太子飛身跳在牛魔王背上,用斬妖劍一劍就砍下牛頭。

只見那牛魔王的腔子裡又鑽出一個頭來。哪吒一連砍了十幾劍,牛魔王隨即長出十幾個頭。哪吒又取出風火輪掛在牛角上,吹動真火,把牛魔王燒得狂吼。

牛魔王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鏡照住了本相,動彈不得,只得哀告道:「饒我性命!」

哪吒道:「快拿扇子來!」牛魔王道:「扇子在我山妻那裡收著哩。」

哪吒聽了,就用縛妖索穿了白牛的鼻孔,用手牽著,來見行者。行者帶著眾神,簇擁著白牛,來到芭蕉洞口。羅剎女得知牛魔王被擒,只得獻出了芭蕉扇。行者拿了扇子,來到山邊,只三扇就扇滅了大火。

土地神道:「大聖,大火雖滅,一年後仍會復發。不如斷絕火根,拯救此地的百姓。羅剎女深知熄火之法,問她便知。」羅剎女道:「要想斷絕火根,只需連扇四十九扇,永遠不復發了。

行者聽了,就一連扇了四十九扇,頓時大雨滂沱,斷絕了火根。行者又把扇子還給了羅剎女。唐僧師徒謝了眾神。師徒四人安然過了火焰山,找大路西行而去。

本回中,孫悟空為借芭蕉扇,先後與羅剎女、牛魔王據理力爭,借扇不成又大打出手,還用盡威脅、哄騙等手段,故事情節一波三折,令讀者隨著故事情節的起伏而感嘆。同時,作者運用細緻的人物描寫,將每個人物的特徵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巧妙的情節安排、細膩的人物刻畫,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運用文字的深厚功力。

所謂反覆敘事,簡單地說就是將某一個事件、某一個細節在小說的各個不同章節中一次次重複地敘述。作者描寫孫悟空借芭蕉扇,一共寫了三次,就是運用了反覆敘事的創作手法。情節雖然基本相似,但敘述內容不斷變化。不變中有變,相同中有不同,將故事逐步推向高潮。讓讀者讀起來不僅不感覺重複,反而更加耐人尋味,充分表現了故事情節的豐富性、曲折性和生動性,文摘自西遊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