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個張養浩——漫話張養浩之為人為政為文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發佈 2024-03-25T21:57:13.484101+00:00

濟南以泉水聞名天下,汩汩泉水不僅養育著濟南的山川風物,也育養出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賢。張養浩就是其中一位。

  濟南以泉水聞名天下,汩汩泉水不僅養育著濟南的山川風物,也育養出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名賢。張養浩就是其中一位。

  張養浩第十九代嫡孫張宗倫在散套《張養浩傳記》序中說:開源先祖張公養浩學養醇正,人品極高,「正大剛方,磊落有大節」(張起岩《文忠張公神道碑銘》)如其名字「養浩、希孟」所示,像孟子那樣「我善養吾浩然正氣」至大至剛,做一個超凡脫俗的正人君子」。

  一、張養浩是元代卓有成就的政治家、文學家。

  張養浩祖籍濟南章丘,出生於北園柳雲,是喝著濟南泉水成長起來的歷史名賢。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因撰寫了風靡一時的《白雲樓賦》,而使這位剛剛步入弱冠之年的他被薦為東平學正。

  應當說張養浩能夠獲得這個官職,能在經濟繁榮文人諸多的東平州行走,可謂少年得志了。在其父及其親朋好友看來,這是張門修來的福分,是莫大的榮譽。但是,深入探討張養浩的心裡軌跡,我們便會發現他走入仕途其實並非是自己的初衷。

  他生於一個富商家庭,自幼聰明好學,喜歡遊覽山水。寫《白雲樓賦》是他的性情所至,而被舉薦東平學正,卻是遵從父命,遂了親朋好友所願。

  在仕途中,張養浩努力想當一個好官,同時因其骨子裡愛詩喜文,行走官場與寫詩撰曲的心情常常糾結。官場環境的污濁與險惡,常常使他鬱悶於懷,常常思念家鄉的山水,借詩文以抒胸臆。「馳身官場常驚觸,趵突千佛夢裡浮」,就是他當時身心的真實寫照,直至他後來「欣歸六月明湖地,遠了朝喧醉鄉羋」,欣喜地過上了嚮往已久的隱居生活。

  今天,我們評說張養浩,概括起來不外這三個方面,一是他的為人。他「養浩然之氣」,做剛正之人。他「正大剛方,磊落有氣節」。二是他為官。他能廉潔奉公,直言敢諫,體恤民情,頗有建樹。他不僅勤於職守,而且結合自己的為政經歷,寫下了《三事忠告》,言皆近理,為各級官員明確了行事準則,有些主張,對今天的反腐倡廉仍然有借鑑之處。三是他為文。在文學創作上,他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詩、文、詞、曲,是一位頗有成就和影響的文學家。一首【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堪稱千古絕唱: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還有一點要說及的是,他還是一位書法名家。他的書法作品遒勁瀟灑,因其文學成就,「他的書名與陸游、張孝祥等文學巨匠一樣,被其顯赫的詩文名聲所掩蓋」(《宋元明清法帖墨跡》語,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二、張養浩撰寫了許多關乎濟南山水風物的詩、文、曲、賦。

  張養浩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詩文詞曲,僅在歸隱雲莊期間就有許多。據2013年濟南出版社出版,薛祥生著作的《張養浩》一書中統計,他所寫的現存碑文30多篇,寫下的序文現存有17篇,各種記文13篇,元刊本《張文忠公文集》為28卷,其中2至10卷為詩,9卷共收錄詩詞272首。《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簡稱《雲莊樂府》)收集了他的散曲152首,補遺8首,套數2首。

  張養浩在任期間,曾借回鄉探親的機會,攜友冒險遊覽了龍洞山,穿越了龍洞,以古文寫下了《龍洞山記》;觀賞名泉,欣喜地看到難得一現的金線飄動,寫下了排律十四韻以記金線泉;辭官歸隱,更是「邀朋偕友林山轉,茗煮詩書撰」。偕友一道登匯波樓、泛舟大明湖、遊覽華不注山,寫下了七律《游華不注山》,還寫下散文《重修匯波樓記》《標山記》,七律《登匯波樓》等文學作品。

  張養浩對自己的歸隱之地——雲莊,頗為用心。他效陶淵明,於宅邊栽了五棵柳樹,自喻五柳公,因此「雲莊」也就有了「五柳莊」的別稱。他把自己的歸隱地雲莊,不僅當作物質的家園,而且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這裡他寫下了散文《雲莊記》,寫下了《我愛雲莊好九首》等諸多詩與曲。當時雲莊墅內的建築景觀,如遂閒堂、綽然亭、半仙亭、翠陰亭等,他不僅為此用心命名,而且大都為其寫下了諸多詩、曲作品,以寄託自己的情感。

  此時的作品,他常以組詩體現,常以「一題十首」寫出。如《雲莊遣興自和十首》《綽然亭落成自和十首》《田居自和十首》《書半山亭壁自和十首》《翠陰亭落成自和十首》《遂閉堂獨坐自和十首》等。

  三、「民生為重,民安為本」的思想貫穿著張養浩整個人生的軌跡。

  民本意識是儒學的思想內核,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珍貴的精神傳承。古人云:「民者,國之根也」「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民無憂則國泰,民富足則國強。緣於此,歷代明君及其為政賢良,修身治國平天下皆在黎民百姓上做文章、下功夫。這不僅是古代文人的深情呼喚,也是貧寒百姓的殷切期待。張養浩這種「民生為重,民安為本」的思想,貫穿著他的整個人生軌跡。他視「民病如己病」「民陷水火,如己陷水火」。民之「一切疾苦,皆如己身當之」(語出張養浩《牧民忠告》)。他不懼惹禍上身,責問污吏、責問神靈,傾其所力為受苦受難的百姓驅災祈福。比如他說,「伏望明神咸加寬宥,杜其禍源,開以生路,滌之以甘雨,盪之以祥飈,使人蒙休嘉,物遂生息」(語出張養浩《為民病疫告鬥文》);比如他說,「國之所以昌,四夷之所以靖,朝廷之所以隆,宗廟社稷所以血食悠久者,微民不能爾也」(語出張養浩《廟堂公告》)。他深刻地認識到民本意識關係到事業的成敗,國家的興亡。

  這種民本意識還融入到他的不少詩作和散曲之中。他有一首題為《憫農》的五律,後四句這樣寫道:「征賦敲門急,充飢飲水勤。何當天雨粟,四海共歡忻」。

  四、張養浩的詩、文、詞、曲等文學作品,有著很高的思想藝術水平,尤其他的散曲,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張養浩自幼受儒學思想的薰陶,「仁義禮智、忠孝恭廉」的中華美德,已經深入了他的骨髓。他的作品常常文以載道,有著濃厚的思想性和教化功能。其古文平實實用,不為浮誇之詞;其詩題材廣泛,由感而發,「自抒胸臆,婉轉如意」。清人陳焯在《宋元詩會》中,曾把張養浩奉為元代詩家四傑。尤其他的散曲,雄渾蒼涼、真情豪放、質樸秀美,多種風格並存。他的散曲創作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元代張養浩時期的散曲,其主要風格偏於豪放雄渾,聲韻鏗鏘有力。而在歷史上評論張養浩的散曲風格,卻有著不同說法,或豪放,或清逸,或端謹。我贊同張養浩的曲風「兼有豪放與清逸」之說(馮元君《中國詩史》下卷語)。比如張養浩以【中呂·山坡羊】寫下的驪山懷古、北邙山懷古、潼關懷古、未央懷古等,「莫不蒼涼悲壯,沉鬱頓挫」(引自《元曲三百首辭曲》徐培均前言)。這些曲子應該屬豪放渾厚的風格吧!而他歸隱雲莊寫下的散曲,更多的卻是典雅清新。

  語言是文學作品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構築。張養浩散曲的語言有「自立一家」的評說。「語言清新雅潔、工美自然」「直率灑脫、語意俱高」(引自薛祥書著作的《張養浩》一書)。

  清人沈祥龍在《論詞隨筆》中說,「詩語入詞,詞語入曲,善用之即是出處而愈工」。張養浩的散曲語言,在散曲創作的百花園中,給人呈現出不一樣的清新亮麗。這些曲句不只是給人以視覺的景觀美,也給人以情感的律動和豐富的聯想,頗有魅力。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張養浩為人正大方剛,磊落光明;為官清政廉潔,處處為民著想;為文成績卓著,尤其他的散曲創作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應該說,張養浩是屬於中國文學界的,屬於中國散曲界的,但他應該首先是屬於濟南的。(來源:齊魯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