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復交,日韓「和解」,中國向西,美國向東,究竟誰棋高一招?

貓爺的漁場 發佈 2024-03-26T09:17:50.198941+00:00

尹錫悅剛剛不惜頂著「賣國求榮」的帽子,冒著被民眾抽臉的風險,也要訪問日本和美國,以昭告天下,美日韓同盟馬上就要成立了。這邊中國立馬不聲不響地扔出一個大瓜,在中國的斡旋下,千年宿敵,握手言和了。

這幾天的國際形勢可太熱鬧了。

尹錫悅剛剛不惜頂著「賣國求榮」的帽子,冒著被民眾抽臉的風險,也要訪問日本和美國,以昭告天下,美日韓同盟馬上就要成立了。

這邊中國立馬不聲不響地扔出一個大瓜,在中國的斡旋下,千年宿敵,握手言和了。

美國顯然是被這個「驚天大雷」震懵了,但畢竟還是要維持大國姿態,因此整個白宮還在「故作堅強」。

先是拜登面對記者詢問,回答「以色列和它的鄰國關係越好,對所有人都好」,不知所云的回答讓所有人再次疑惑,是不是拜登已經被震驚到口誤了;

後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回應,這件事沙特已經向美國通報了,以此來彰顯美國在中東依舊「強大」的影響力。

可表面的堅強,掩飾不了內心的虛弱,美國妄圖拉攏日韓,構建東亞「小北約」,從中國背後下手,中國卻早已挺進了美國的「戰略核心」地帶。

中國向西,美國向東,究竟誰的戰略更高一籌?

沙伊復交,民心所向

當中伊沙的聯合聲明發布以後,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中國?這件事情為什麼只有中國能做到?

眾所周知,沙特伊朗上一次斷交是在2016年,沙特處死伊朗神職人員事件,引發了伊朗的強烈不滿。

但這只是兩國關係的一個小小縮影,因為宗教矛盾,兩國之間不和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可想而知,讓這兩個千年死對頭放下仇恨,並且開展合作,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可中國做到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不可忽視的國際影響力。

對沙特和伊朗而言,中國都是可以信賴的、十分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和沙特建交已經30多年。沙特已經連續19年成為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中國自2013年以來,就是沙特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主要的石油進口國。

更重要的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中沙兩國的合作,早已經從傳統能源領域到全方位合作了。

對沙特而言,雖然地底下豐富的石油,讓其走上了發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但是石油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

隨著新能源的不斷發展,國際油價的下降,沙特靠單吃石油過日子的時代已經快要結束了。

因此,沙特急需進行經濟轉型。

而中國有優質的產能、廣闊的市場以及全球聞名的基建能力,對沙特來說是最好的合作對象。

沙特還想成為核能大國,而中國早已經掌握先進的第四代核技術,也促進了兩國的合作。

伊朗更不用說,在美國及其盟友的「趕盡殺絕」下,伊朗想要挽救經衰退十分需要中國。

中國如今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伊朗最大的石油貿易夥伴,主要的石油出口國。

中國的經濟、科技實力都能夠滿足伊朗的需求,中國對伊朗來說,是最值得依賴的經濟合作夥伴。

而且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伊朗也對該倡議有了全新的認知,如今對於「一帶一路」態度也十分積極。

此外,伊朗還需要中國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也會和中國搞好關係。

因此,從中國和沙伊兩國之間的關係來看,中國有能力同時對兩國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在和兩國合作時,還是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中國一直展現的都是愛好和平、維護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的加入,讓兩國能夠更加放心的握手言和。

當然,除了中國的影響力之外,還是因為,中國所做的事情,符合沙伊兩國的意願,更是整個中東地區的需要。

對於沙伊兩國來說,恢復昔日輝煌,重振經濟,是他們共同的心願,但是光靠賣石油已經根本不可能,只能靠貿易。

兩國想要實現貿易的發展,前提就是促進中東地區的穩定,進而才能實現亞歐大陸陸上貿易的復興。

所以,沙伊兩國在過去兩年來,也進行了多次談話,雙方已經有合作的意向,再加上中國的斡旋,一切水到渠成。

此次復交,很快就產生了積極的附帶效應,一天之內就有兩個國家跟進,可以預料,中東地區和平的曙光就在前方。

那促成沙伊重新建交,對中國來說,又有哪些積極意義呢?

二、穩定中東,拓展海外利益

在歷史上,中東並不是中國對外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東雖然是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但是因為長期的戰亂,導致了這裡更多時間是中國通往歐洲的阻礙。

但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以後,中東對中國的重要性就不斷上升。

中東石油一直占到中國全部石油進口的50%以上,中東的石油供應直接關係到中國的能源安全。

可是,自從冷戰以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戒心和遏制不僅沒有消除,反而隨著中國的崛起而不斷加大。

中東地區長期以來基本都處於美國的控制下,中東的石油市場根本就是美國治下的石油市場。

這樣一來,一旦美國切斷供應,勢必會威脅到中國的能源安全。

即使美國沒有切斷供應,中東的動盪局勢,也會有可能導致中國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中東國家的政權本就脆弱,再加上美國在中東大搞「顏色革命」,顛覆合法政權,導致中東動盪不斷。

這些動盪,不僅影響中國在當地的經濟利益,也加劇了中國西北地區的安全壓力。

另一方面,在能源貿易的帶動下,中國已經逐漸邁入了中東經濟的中心舞台,中國已經是中東1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中國經濟變化對中東的吸引力很大,每個國家都不想錯失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開始紛紛向東看。

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我們也需要從商品輸出大國向產能、技術、資本輸出大國過渡,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提升,因此我們也需要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一帶一路」的倡議為中國和中東的共同發展需求,提供了平台和機遇,但這個平台實現的前提就是中東地區局勢的穩定。

所以,「西進」戰略雖然不是中國全球戰略的核心,但是保證此地的穩定、發展、促進中東各種力量向「溫和化」方向發展,依然是中國的中東主要戰略目標。

因此,促成沙伊復交對中國來說,意義同樣重大。

只要中東局勢不斷穩定、中國的海外利益就能不斷擴展,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局勢下,中國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大。

那另一邊,美國為了遏制中國,費盡心力促成的美日韓同盟,效果又怎麼樣呢?

三、三邊同盟,難以穩固

隨著中美實力趨近,美國對中國越來越焦慮,尤其是當美國看到中日韓合作不斷增長之時,更頭疼了。

如果中日韓合作不斷加深,東亞地區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深入發展,不僅美國的經濟體系受到衝擊,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小。

因此拜登一上台就向全世界宣稱「美國回來了」,接著,就趕緊著手修補美日韓關係。

在美國看來,鞏固美日韓同盟以後,就可以繼續深入推進印太戰略,促進「亞洲版北約」的建立,最大程度地完成遏華「統一戰線」。

可是,這個同盟能夠修復到什麼程度呢?

因為川普處處「美國優先」的外交方針,導致美國和日韓兩國之間,已經在分攤防衛費、自由貿易協定等問題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拜登為了促進同盟建立,在軍費分攤比例和基地搬遷返還問題上,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讓步。

可即使這樣,美日韓同盟依然難以促成,因為日韓之間的矛盾實在難以調和。

日韓之間矛盾不可調和,不僅僅因為歷史遺留問題難以解決,更因為地緣政治衝突。

兩個國家都想發展,可兩個國家又都害怕對方發展。

日本一直懷疑韓國想和朝鮮和好,擠壓日本的空間;韓國又一直認為,日本在覬覦著朝鮮半島,妄圖將朝鮮半島作為實現其勢力擴張和大陸野心的跳板。

為了促使日韓和解,美國可謂「軟硬兼施」。

拜登一方面效仿歐巴馬政府,通過三邊高層會議、電話溝通等方式對韓日積極勸和。

另一方面,在不誘發兩國反美情緒的前提下,對兩國進行施壓。比如操控韓國政局,脅迫文在寅政府對日緩和關係、含蓄批評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等。

雖然作為典型親美派的尹錫悅,已經十分積極地「聽從」美國人的指揮了,但他卻不能控制所有韓國人的意志。

自上台以來,尹錫悅的支持率就不斷走低,如今已經跌破了40%大關。

為了保證自己的支持率,尹錫悅不斷向國內的親日勢力、親美勢力靠攏,甚至不惜執行「屈辱外交」。

為了促進韓日友好,尹錫悅在韓國三一獨立運動會上,宣稱日韓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此話一出,引來一片咒罵。

接著,尹錫悅又提出,讓韓國企業賠償韓國勞工的損失,這一驚世駭俗的想法,再次讓韓國民眾譁然。

從韓國民眾的反應來看,韓日同盟還是違背很大一部分人的意願的,這樣強行結成的同盟,真的能夠牢固嗎?

況且,美日韓三國即使結盟,各自的關注點也並不一致。

美國的關注點全部在遏制中國上,日本一心想著加速本國軍事正常化進程,韓國最關心的是半島局勢、朝核問題。

這樣結成的三角,最多是個「紙三角」,難變「鐵三角」,這三方能走多近,行多遠,誰都說不準。

因此,究竟誰棋高一招,這是很明顯的事情。

編輯:浮生

責編: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