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前艙富餘的空間為什麼不能用在駕駛艙里?

踢車夏東 發佈 2024-03-26T18:04:58.187790+00:00

樂吾ᴸᵘ:夏老師您好,有些電動車有前備箱,那麼既然動力艙有富餘的空間,為什麼不把這部分空間挪到乘客艙?

樂吾ᴸᵘ:夏老師您好,有些電動車有前備箱,那麼既然動力艙有富餘的空間,為什麼不把這部分空間挪到乘客艙?這樣豈不是可以體型小、方便操控的同時獲得大的駕乘空間?用A級車的外部尺寸給消費者提供B級的內部享受,豈不美哉。不這樣做,是出於碰撞安全的考慮?還是出於延續人們審美習慣的考慮呢?


答:車的結構要從三維空間來看。通常它們都是左右對稱的,可以忽略。探討主要就在上下和前後。也就是垂直向和縱向。電動車因為電機本身就是旋轉的,沒有燃油機氣缸要把活塞的上下運動轉變為曲軸的旋轉,所以它是「扁」的,也就在垂向上空出來很大的空間。它還可以直接安裝在車軸上,就能輕鬆做到後置後驅。但是,騰出來的空間卻無法用在乘客艙里。因為車乘客艙的被動安全性要求前面有吸能結構,電動機騰出了空間,卻不能省去吸能結構。所以這個地方也就只能當作一個儲物空間來使用。隨著汽車走向完全自動駕駛,對吸能結構的要求會逐步降低。

已經有很多概念車把這部分空間納入了座艙,就是基於這個假設前提。其實在燃油廂型車上早就有這種設計了,最著名的就是大眾跟老甲殼蟲同時代的BUS。它與甲殼蟲共用後置後驅的底盤設計,所以就做成了前置駕駛艙,也就是駕駛座位於前軸的前面,使車內座艙最大化,風靡一時。後來這個設計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原因就是被動安全的標準越來越高,而這種設計並沒有考慮撞車時的吸能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追求車內空間最大化。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汽車的多樣化。大眾當年就是一邊做甲殼蟲一邊做BUS,而且,是甲殼蟲更暢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