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吹捧楊貴妃,寫下28字肉麻「情詩」,開頭兩句人人都會背

詩詞世界 發佈 2024-03-27T06:58:25.451523+00:00

有人說:「第一個將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將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仍將女人比作鮮花的,則是蠢才。」李白肯定不是將女人比作鮮花的第一人,他的詩作卻絲毫也不平庸。「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充溢著天才與靈性的14字一出,楊貴妃的美,從此世人皆知。



有人說:


「第一個將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將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仍將女人比作鮮花的,則是蠢才。」


李白肯定不是將女人比作鮮花的第一人,他的詩作卻絲毫也不平庸。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這充溢著天才與靈性的14字一出,楊貴妃的美,從此世人皆知。


大約在天寶三年的春天,有人進貢了四株牡丹,唐玄宗命人栽種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這一日,牡丹盛開,唐玄宗攜著楊貴妃一起欣賞。


牡丹花開灼灼,華貴雍容。


一眾梨園弟子,手捧檀板,正要演唱曲目。


唐玄宗忽然說:


「有貴妃在側,名花在前,怎麼能還用舊日的樂詞呢?速速宣召李白。」



卻哪知,李白此時前一夜的酒還沒醒,正是酩酊半醉的時候。


只見他醉眼惺忪,身體晃晃悠悠的,隨意拿起筆便寫,雋秀的辭章頃刻便灑落在紙張上。


《清平調詞三首》,橫空出世。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今天我們著重介紹第一首。


見雲而想到貴妃的衣裳,見花而想到貴妃的容顏。


貴妃的美,就如沉香亭畔那春風拂煦下猶帶露水的牡丹。


若然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那月光下才能偶然得見的神女。


花即人,人如花,花面人面交相映。


明明是爛熟無比的比喻,李白卻偏能寫出新意。


寫得瀟瀟灑灑,精妙至極。


楊貴妃劇照


李白的思緒,好似天馬行空。


一忽兒在皇宮,一忽兒又跑到玉山、瑤台,現實與夢幻交織。


花團錦簇,華容婀娜。


貴妃的美,從此脫離了具象的形,有了盪人心魄般的韻與神。


中國自古就有「郎才女貌」一說。


李白與楊貴妃,一個是曠世奇才,一個是絕代佳人。


後人不免揣想,這兩人會不會也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糾葛呢?


2010年有一部電視劇,名叫《楊貴妃秘史》。


影視劇照:楊貴妃(右一)、李白(中間)


劇里,編劇就大膽地讓楊貴妃、唐玄宗與李白,開啟了一段轟轟烈烈、纏綿悱惻的三角戀。


歷史依據大抵是沒有的,奪人眼球倒是實打實的。


不得不說,這個編劇很懂觀眾的八卦心理。


除了「相愛」一說,還有另一種說法。


據說,李白一次又喝醉酒了,竟伸出腳,對一旁的宦官高力士說:


「給我脫掉靴子。」


高力士何曾受過這樣侮辱,決定找機會報復李白。


楊貴妃很喜歡李白為她寫的《清平調詞》,常常吟誦。


影視劇照:高力士(左一)


這天,高力士跟楊貴妃說:


「我本以為貴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恨他入骨,沒想到您竟然這麼愛他的詩。」


楊貴妃很吃驚地問:「李學士怎麼會侮辱我呢?」


高力士煞有介事地說:


「詩中不是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兩句嗎?


那漢朝宮廷里的趙飛燕,出身歌女,身份貧賤,後來雖然被立為皇后,卻作風不正,最後落得個自殺身亡的結局。


李白竟然將您與趙飛燕相比,豈不是把您也看得下賤了嗎?」


楊貴妃從此也對李白惱怒起來。


後來唐玄宗幾次想要提拔李白,都被貴妃阻止了。


影視劇照:李白


這則小故事自然又是野史的成分居多。


後世人倒是講述得津津有味,直把一個貴妃對李白由喜愛到怨恨的故事,講得是天花亂墜。


倒是委屈了故事中的各位主人公。


李白得了個「文人無行」的罵名,貴妃成了心胸狹隘,玄宗則是昏庸無能。


最慘的是高力士,在後世人眼中儼然一個小人形象。


然而,一個能夠深得皇帝看重,地位權力都超然的人,心胸和謀略又怎會如此狹隘淺薄?


更不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就對李白心懷怨恨了。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葉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