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國元代青花瓷中,美學與文化的融合

視界說talk 發佈 2024-03-27T16:57:01.955886+00:00

文|視界說Talk編輯|視界說Talk在五千多年的歷史裡,中國一直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文化的古老國度。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一座橋樑,為中國的繁榮文化與世界文明的融合、東西方的經濟貿易發展和科技交流與傳播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視界說Talk

編輯|視界說Talk


在五千多年的歷史裡,中國一直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文化的古老國度。

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一座橋樑,為中國的繁榮文化與世界文明的融合東西方的經濟貿易發展科技交流與傳播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土特產,經由「絲路」,被傳往世界各地,深受當地人的歡迎。

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科技、生產技術以及中華文化不斷向周圍的其他地區擴散,使西方世界對中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與此相對應的是,外來的產品、技術和精神文化也經由這條「絲路」傳入中國,對中華的文化與物質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在英文裡是「China」,而「China」在中文裡是「瓷器」的意思。所以中國有「瓷器之國」的美譽,瓷器也是中國對人類文化作出的巨大貢獻。

隨著西方國家大量輸入我國的瓷器,一方面,西方國家開始對中國陶瓷進行仿造,推動了其在西方國家的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伊斯蘭文明的東向傳播,我國的匠人們又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藝術和工藝之中,並最終形成了藍色和白色的青花,這一現象也是絲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結果。

青花瓷形成於唐宋時期,元朝趨於完善,明朝為主流,清朝康熙年間達到鼎盛,並在國內外貿易中占據主要地位,是西域伊斯蘭文化與中國蒙古、漢族等多民族文化的結合體,是中國陶瓷的典範。

元青花在江西景德鎮的經濟政策和技術條件的成熟和扶持下,在本地和外國的共同作用下,迅速崛起,並逐步成熟,成為中國青花瓷器發展的首個高峰。

一、元代青花瓷中的藝術美

「陶藝的美感,就是在它的質地,形狀,裝飾等多種藝術形態的緊密結合中,表現出它的魅力和神韻。」

元朝青花瓷是工匠根據審美規則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美學,它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

(一)元代青花瓷的藍白之美

青花瓷最先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它那仿佛天造地設的組合,藍與白的完美結合讓欣賞它的人,不管身處多麼複雜的環境中,都能得到一份心靈的寧靜與安逸。

畫家們用鈷藍料在素坯上畫出的青花,在窯里的高溫下,可以創造出無窮無盡的視覺可能,將青花的自然之美發揮到了極致,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秘感覺。

就文化方面而言,元青花瓷器「藍與白」這一突破的結合,與蒙古族崇尚藍、白的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遠古氏族中,蒙古人由於生產力的低下,形成了一種有神論的哲學觀在這樣一種哲學觀的影響下,各個部落都以他們所信奉的動物為象徵,以區別於其它部落。

在蒙古人中,種族的圖騰曾用過蒼狼和白鹿,所以他們喜歡藍色和白色,並將這兩種顏色用在了陶瓷上。

當然,也有其他的原因。元青花瓷器的「藍色」和「白色」的使用,是與蒙古人在早期的「天道」觀念相聯繫的。

蒙古族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信仰薩滿教,而薩滿教則是一種「天命論」相信神靈是天地萬物的主宰,他可以決定一切,安排一切。

因此,蒙古族對藍天和白雲有著極為崇高的敬意,並視白為吉祥之物,於是,在蒙古族崇尚藍色和尚白的文化的影響下,青花瓷就誕生了。

(二)元代青花瓷的造型藝術特點

元朝的青花瓷,大都是以模為主,分大小兩種,大的用的是國外的綠色原料,氣勢雄渾,而小的則用的是國內的綠色原料,精緻典雅。

從形制上看,元青花可以劃分為體積龐大的大號元青花製作工藝較為粗糙的中等元青花以及形態小巧的元青花。

元朝青花瓷的體型一般都很大,這與蒙古族的美學特徵是分不開的。

蒙古族是中國人公認的騎馬民族,他們性情豪爽,驍勇善戰,崇尚力量,因此,他們在美學上也有一個喜歡大的特徵,在瓷器的外形上,越大他們就越是喜歡

因此,青花瓷器的外形一般都比較大,厚重,這也是元朝統治者野心勃勃的體現。

再加上蒙元時代的統治者,經常打仗,再加上瓷器的脆性,很難隨身攜帶,因此,這些青花瓷大多都是出口的,也就成了我們國家出口的主要產品。

也正因此,元朝的青花瓷出口甚多,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的只有幾個小的元青花,而在那個時候,為了便於蒙古族人的馬匹馱運,這些元青花大多都是有耳朵的。

中亞和西亞的人都很喜歡中國的瓷器,因此,青花瓷在對外貿易中很受歡迎。

不過,一件瓷器要在其他國家暢銷,就必須符合當地的審美和習俗,因此,元青花就是將西域伊斯蘭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

西域穆斯林們習慣一群人圍坐在一起,用餐盤吃飯,對盤子、碗、瓶的需求很大,因此,中亞和西亞的瓷器,大多都是大青花。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許多來自國外的工匠也來到了中國。

1219年1260年之間,成吉思汗發動了三次西征,俘虜了大量的西域居民,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全部被處死,剩下的都是一些手藝人。

這些人被引入了中國,為中國的手工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景德鎮的瓷器也有一些伊斯蘭的特徵。

(三)元代青花瓷的紋飾藝術特點

元青花的圖案有花卉、樹木、人物和動物等,這些圖案或單個或相互結合,構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元朝青花。

在我們對元代青花瓷器進行研究的時候,可以明顯地看出,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全身都被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所覆蓋,非常精緻。

但整體瓷器的層次非常清晰,呈現出一種既複雜又不雜亂的美。它改變了在我國的元代之前,瓷器簡單、疏朗、飄逸的裝飾風格,這是一種對我國陶瓷裝飾形式的一大突破。

元青花繁複、富麗的紋飾與以前的中國瓷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以推斷,該紋飾的形成是受到了西域伊斯蘭文明的影響,從而形成了東西文化的交融。

伊斯蘭人崇尚複雜的美學,不喜歡空白,因此,複雜的紋路和裝飾被廣泛應用,從建築的牆壁到清真寺的裝飾,再到絲綢和地毯,再到器皿里的裝飾,都是複雜的紋路。

伊斯蘭藝術之所以不喜歡空虛,有三點理由:

第一都市熙來攘往,人潮湧動是文明的必然。

第二荒蕪的沙漠和農村是令人討厭的。在一件藝術品上,如果一片空白,就會給人一種畫家沒有想法,沒有才華的感覺。

第三伊斯蘭和阿拉伯人對誇張的偏愛,導致了一種複雜的美學形態。中國傳統的青銅、絲綢和繪畫,為元朝青花瓷提供了豐富而又豐富的裝飾圖案。

體型巨大的尊、觚等器物,在某種程度上對元朝青花瓷的瓶、罐紋飾有很大的影響。而更扁平的盤面、鏡面等也給了元代青花瓷的盤面、碗的裝飾以某種啟示。

此外,它還吸收了元代繪畫、絲綢、金屬等工藝的許多優點,比如,它的人物圖案,都是以元代戲劇為背景。

對元青花裝飾藝術產生影響最大的是元代絲綢紋樣,例如其上的纏枝紋、底紋與浮紋的組合以及青地白花等圖案,都與其在藝術上有直接的聯繫。

二、元代青花瓷的生活美

中國陶器在最初的時候,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但是,在這種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藝術和美學的因素。青花瓷的生活美就是對青花陶瓷與人們生活之道的一種審美理念的研究。

蒙古族天生好喝,因此在元朝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用來製作酒器的。

除此之外,陶瓷還有著美化人類生活的目標,因此,它同時具備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作用。

因此,在設計時,應該以滿足普通民眾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和審美情趣為首要目標,不能像其它的美術作品那樣,只供小部分人觀賞,或者只有設計者一個人欣賞。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陶瓷有著強烈的民族美術特徵。


元朝的青花人物圖樣,吸取了許多元朝曲藝的題材,這也說明,青花在造型上,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繫。

這是由於蒙古族向中原、江南挺進,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大量的漢族士紳受到了欺凌和壓迫,他們放棄了學習,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感情寄托在了文藝上。

因此,在元朝的青花瓷當中,有些並不是出自普通的工匠之手,而是出自大量漢族文人之中的傑出畫師,這才使得元朝的青花瓷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獨樹一幟。

目前,非洲、西亞和東南亞都已出土了元朝的青花瓷,它們的形狀雖有差異,但具有一定的區域特徵。

其中,西亞和東南亞的大型元朝青花瓷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個57cm左右的巨大圓盤,這與其所在地區的風俗習慣有著很大的關係。

馬來西亞人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在宴席上,盤盛著可以容納四到八個人的食物,每一道食物都是用盤子裝著,然後用手抓著食物吃下去。

在東南亞地區,考古學家們還在一些地方找到了一些五六公分高的青花瓷罐子,用來盛放檳榔。

三、元代青花瓷的技術美

青花瓷的技術美是指在生產工藝中,以科技方法來完成對設計的預期,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的一種審美。

元青花在七世紀到九世紀時,由於其裝飾工藝的發展,使其具有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同時又具有一種磅礴的氣勢和一種獨特的風韻。

元王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以多民族為主體的大一統王朝,其統治者樂此不疲地向外擴張領土,率軍西征至東歐。

元朝以其強大的軍力和不斷擴張的野心,征服了波斯,並利用便利的交通工具,將波斯的瓷釉技術引入到中原。

在此以前,長沙銅官窯釉面彩畫已經相當發達,而宋金兩個時代,北部磁州、南部吉州兩個吉州窯釉面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都已經相當完善,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在元朝,聰明的匠人們利用瓷土與瓷石的二元配比,將其燒製成純白色、細膩、光亮的瓷胎,為純白色的釉面上繪製圖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二元配比的陶瓷胎體具有較高的燒結溫度和較小的耐火能力,適合於大規模生產,為元青花的出現提供了一定的造型支撐。

南宋以後,一大批磁州窯瓷藝高超的匠人紛紛南下,為景德鎮陶瓷藝術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在元朝的「匠戶制度」中,因為連年的戰爭,俘虜了一大批人,其中一部分人原本是匠人,另一部分人則因為種種原因被迫改行為匠人。

「匠戶制度」是元朝戶口制度中的一種,其目的是使從事紡織、手工藝品、軍械等行業的匠人成為官吏,並在官吏中形成一個獨立的群體,世世代代,從事特定的職業。

元朝「匠戶制度」也是元朝青花瓷器出現的重要原因。

四、結語

可以說,青花瓷是絲綢之路上與世界各國交流和各民族文化互動的藝術珍品,在中國陶藝發展史上獨樹一幟。

其特點是將中國的漢族文化、蒙古族的文化以及西域伊斯蘭的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多元化的藝術形態。

[參考文獻]

[1]熊廖.陶瓷美學與中國陶瓷審美的民族特徵[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89:94.

[2]Oliver Leaman.Islamic Aesthetics[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4:40.

[3]朱裕平.元代青花瓷[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