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父親形象」的代言人:傳奇演員笠智眾的一生

石坊青斜 發佈 2024-03-28T17:29:07.648420+00:00

笠智眾個人的演出史幾乎就是一本日本電影史,他和最頂尖的日本導演都合作過——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黑澤明、木下惠介、稻垣浩、岡本喜八、伊丹十三…

笠智眾(1904-1993)個人的演出史幾乎就是一本日本電影史,他和最頂尖的日本導演都合作過——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1905-1969)、黑澤明(1910-1998)、木下惠介(1912-1998)、稻垣浩(1905-1980)、岡本喜八(1923-2005)、伊丹十三(1933-1997)……1993年他離開了我們,但銀幕形象依舊長留心間。

他的死,同時也預告了日本影壇20世紀的徹底結束。提到日本影壇巨匠小津安二郎(1903-1963)的作品,誰能忘記裡面那張質樸敦厚的熟面孔——笠智眾?

在笠智眾一生出演的200多部電影中,其中就有50部左右的影片是與小津安二郎合作的——正是這些作品才讓他廣為人知,也最受稱道。

特別是在電影史上的雙人組中,他與小津安二郎無疑是最為人稱道的搭檔之一。

笠智眾是從小津安二郎作品開始,主演的影片並不在少數,說他是日本電影中「父親形象」的代表、應該是再適當不過的了。

他那慈祥的臉龐,毫無贅肉的清瘦身軀,以及腰杆筆直的姿勢,加上蘊含於內的氣節和頑固的威嚴,都讓人聯想到老一輩的父親的形象。

生於明治時代的九州男兒笠智眾,從小便被灌輸「男子漢不哭不笑不多話」的觀念,因此即使笠智眾當了演員,我們也很少看見他開口露出雪白的牙齒或是狂放大笑,悲傷的時候也不會看見他在別人面前哭泣。

年紀大他一歲的小津安二郎也常說「高興時又跑又跳,悲傷時又哭又叫,這只是上野動物園的猴子幹得出來。笑在臉上哭在心裡,能夠這樣表演的才是演員。」

對於這些觀念,無論是在影片裡或者日常生活中,笠智眾都奉行不悖。

笠智眾時常以「不器用(笨拙)」三字形容自己,還說小津安二郎曾跟別人說「笠是個笨拙的人,因為他笨批,所以才用他」。

其實這是笠智眾謙虛,而不是真的笨拙。這可以從以下幾個例子看得出來。

以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為例,自《獨生子/一人息子》(1936)以來他時常演出比實際年齡還大的「老生」角色,在首次擔任主角的《父親在世時/父ありき》(1942)中,他以37歲的壯年,扮演佐野周二(實際年齡30歲)的父親;《東京物語/東京物語》(1953)中,則以48歲的年紀飾演70歲的老人!竟然演得天衣無縫,毫無破綻。

除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之外,笠智眾也在其他作品中留下無數令人難忘的演技,這豈是「笨拙」的演員做得到的?

例如木下惠介執導的《野菊之墓/野菊の如き君なりき》(1955)中的老詩人角色,在美麗的畫面中,透過他那格調高雅的旁白,將時光的流逝與青春的悔恨詮釋得令人動容:《春夢/春の夢》(1960)中所飾演因中風而臥病在床,鼾聲不絕的老人,也是個難度甚高的角色。

澀谷實(1907-1980)的作品《好人好日》(1961)中,被視為奇人的數學家,以及《醉漢天堂/酔っぱらい天國》(1962)中酷嗜杯中物的醉鬼角色。

山田洋次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中,具有畫龍點睛之妙的寺院住特「御前先生」,以及《家族》(1970)中的祖父都令人印象深刻,《家族》中的老人雖然台詞不多,但是單看他的背影,便有一種別人無法取代的重量。

與稻垣浩合作的影片,《孩子們手拉手/手をつなぐ子等》(1948)里飾演照料弱智孩童的教師;《被忘記的孩子等/忘れられた子等》(1949)中飾演一手撫養四個孩子長大成人的大學教授,發揮了令人感動的演技;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的《無法松的一生/無法松の一生》(1958)中,則演出擔當仲裁角色的黑幫老大,這對笠智眾而言是個難得一見的角色。

笠智眾在上述影片中的演出,一點兒也沒有給人「演戲」的感覺,這全都源自他那獨特的「自然演技」。

【差點兒當了和尚】

笠智眾,1904年5月13日生於熊本縣玉名郡玉水村,上有有一兄一姊,下有一弟,父親是寺院(本原寺派的來照寺)住持。

笠智眾的父親希望長子繼承寺院家業,因此替他取了個與僧侶相符的名字「潤生」,而且也打算把次子送給別的寺院當養子,將來好當和尚,因此取名「智眾」。

但是長子後來並未繼承寺院,反而跑到台灣當了巡察(警察),父親的期望自然落在次子智眾身上,所以1923年笠智眾從縣立玉名中學畢業後,便被迫進入本原寺派所興辦的龍谷大學就讀。

由於父親十分嚴厲,兒子早晚誦經時稍有懈怠便動輒打罵,因此笠智眾從小便對將來必須成為和尚一事十分反感。

進入龍谷大學後時常翹課,後來轉學到東京的家洋大學印度哲學系,依舊不肯好好念書。

就在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之際,室友被勵他去報考松竹浦田片廠首度舉辦的演員研習班招生。

錄取後,1925年2月進入研習班,成為第一期學生。當然,這一切都是瞞著父親偷偷進行的。

沒多久父親突然病故,笠智眾不得已回鄉,並且在同年底接任寺院住持之職,但是他非常厭惡這個工作,甚至寫信給身在台灣的哥哥,把責任推卸給他,說還是應該由長子來繼承寺院才是。

1926年,笠智眾不故親族的挽留,毅然回到蒲田片廠。

而研習班早已於前一年的11月結業,笠智眾總算成為松竹蒲田的正式社員,但也只不過是個月薪28元的基本演員罷了。

【演了11年路人角色】

笠智眾自小懦弱內向,不但沒有當面反抗父親,選擇自己未來的勇氣與機智,連小學時代的教學成果發表會也不敢參加而畏首畏尾,如今竟然出人意料地在大庭廣眾之前演起戲來!其實這純粹是他想逃避現實的壓力,才會進入電影世界的。

正經木訥、既不會喝酒,也沒有半句玩笑的笠智眾在一群熱愛表演,悟性又高的演員之中,是個相當不合時宜的存在。

這使得他在從影的10年內只能演出一些路人或者眾多人群中的龍套角色。

擔任研習班講師的大明星岩田祜吉曾經忠告他,「想當演員,不練習多講些話是不行的呀!」

片廠社長城戶四郎管他叫「Kasa」,老是記不住「笠」字應該念成「Ryu」。

這段期間,笠智眾的生活十分貧苦,夏天沒錢買蚊帳,為了避開蚊子只得白天睡覺晚上活動;也沒錢買米,只能啃些玉蜀黍果腹,但他仍然固守演員工作,並未中途退出,半途而廢。

剛開始笠智眾專門演出路人以及無關緊要的配角角色,蒲田片廠出品的大多數影片都有他的演出。

1927年,小津安二郎執導的處女作問世。從小津安二郎的第二部作品《年輕人的夢/若人の夢》(1928)開始,笠智眾在往後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除了二部之外都曾經參與演出。

《年輕人之夢》中,他飾演大眾路人中的一位;小津安二郎的第三部作品《老婆失蹤/女房紛失‎》(1928)中,則飾演在神宮外苑被岡村文子的座車壓過的路人,身上還畫著輪胎輾過的痕跡,小津安二郎稱許道「怎麼有如此熱心的演員。」

有時候笠智眾一次就飾演好幾個路人,而且即使某些場面幫忙並沒有自已的戲分,他還是會來到拍片現場,這種熱心的態度深受小津安二郎肯定。

1930年的《我落第了,但……/落第はしたけれど》(1930)中,笠智眾首次在片頭的演職員表上掛名,與齊藤達雄、橫尾泥海男(1899-1956)、月田一郎(1909-1945)等人扮演大學生,演出悲喜交集的學生生活。

之後雖然每片必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亮相,但都只是類似《我們要愛母親/母を戀はずや》(1934)中小職員的角色。

由於他在容貌和演技方面都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徵,除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之外,他所分配到的儘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惟的一次例外是1934年清水宏(1903-1966)執導的《滿洲進行曲/満州行進曲》(1932),起用他擔任第二男主角。

【《獨生子》是成名作】

1936年,松竹電影公司現代製片廠由蒲田轉移到大船。第一年在小津安二郎執導,描寫極度貧苦的學生生活的《大學是個好地方/大學よいとこ》(1936)中,笠智眾與近衛敏明、齊藤達雄等人合演,飾演放棄學業回到鄉下的學生。

雖然他在這部片中的戲分增加,但是在拍攝為生病的朋友在胸口敷藥的一場戲時,無法表現出手勢動作的感情、拍攝了30次仍然失敗。

就這樣,笠智眾在極度注重演技細節的小津安二郎的麾下,默默磨練演技。

儘管與生俱來的遲鈍也沒有改善、但是他的那份熱心、耐性、以及質樸的性格,漸漸在小津安二郎的心中沉澱了分量。

接著在小津安二郎的第一部有聲片《獨生子》中,笠智眾飾演從鄉下跑到東京謀求發展,但卻只能靠賣炸豬排為生的男主角野容良助的小學老師大久保,終於讓觀眾對他的名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年1月,他和徳大寺伸、佐分利信(1909-1982)等年輕演員同時調薪進階,獲得幹部待遇,結束了11年來僅僅調整7元新資的基本演員的清貧生活。

之後,笠智眾在五所平之助(1902-1981)導演,徳大寺伸(1910-1995)與田中絹代(1909-1977)主演的《花藍之歌/花籠の歌》(1937)等片中,陸續分配到重要的角色。

接著在島津保次郎(1897-1945)的《淺草之燈/淺草の燈》(1937)中與坪內美子(1915-1985)演對手戲,首次獲得主演的角色,展現了令人會心的演技。

1937年9月,小津安二郎因為戰爭徵調而被迫暫時告別銀幕,1939年7月回到日本。小津安二郎回國後首部拍攝的作品《戶田家兄妹/戸田家の兄妹》(1941)中,笠智眾出演戲分不多的配角。

緊接著的《父親在世時》是笠智眾首次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擔任主角的影片,他在片中飾演一位質實純樸的初中教師,看起來具備了超乎實際年齡的古代武士風範。

此外,他也參與了木下惠介導演的處女作《熱鬧的港口/花咲く港》(1943)的演出。

松竹公司在戰時和戰後的製片量大幅減少,但即使是這樣不景氣的時代,笠智眾仍然演戲不輟。

1943年6月,小津安二郎以陸軍通訊部電影班的一員,被徵調至南洋作戰,暫別影壇。

【《東京物語》成為世界經典】

1946年2月,小津安二郎由新加坡返國。隔年小津安二郎戰後第一部作品《長屋紳士錄/長屋紳士録》(1947)中,笠智眾飾演收養一名走失兒童的先生。

從1949年的《晚春》(1949)開始,小津安二郎與劇作家野田高梧(1893-1968)組成了不可動搖的黃金組合,約以一年一部作品的進度,確立了小津安二郎作品中特有的精緻洗鍊的風格,而笠智眾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恰如其分的角色地位也益形穩固了。

在小津安二郎的傑作《晚春》中,笠智眾飾演一個早年死了妻子,如今和女兒相依為命的大學教授曾宮周吉,女兒(原節子 飾)不忍心留下父親獨自生活,因此儘管過了適婚年齡仍然不願出嫁。

父親於是說服女兒說自己將會再婚,這樣總算才把女兒嫁了出去,了卻一樁心事。

笠智眾以真情流露的演技,深刻地體現了溫馨的人情味以及父親的孤獨,這部作品獲得該年度《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的第一名。

接下來《宗方姐妹/宗方姉妹》(1950)中,笠智眾飾演田中絹代與高峰秀子(1924- 2010)兩姊妹的父親;《麥秋/麥秋》(1951)中則飾演老植物學家營井一郎的長子,這是個配角的角色,《茶泡飯之味/お茶漬の味》(1952)中的角色也是配角。

經典電影《東京物語》中,笠智眾和東山千榮子(1890-1980)合演一對老夫妻,倆人從尾道上來東京探望久別的兒女,在匆忙的東京的生活步調之中,老夫妻並沒有受到兒女們像樣的接待,但他們一句怨言也沒有,只是黯然回到了家裡,沒多久老妻便與世長辭了。

片中深刻而且尖銳地呈現老人平山周吉的落寞與悲哀,這部影片堪稱為小津安二郎的極至之作。

1956年的《早春》(1956),笠智眾飾演主角池部良以及淡島千景夫婦的介紹人。

【小津安二郎的遺作《秋刀魚之味》】

接著笠智眾在小津安二郎的《東京暮色/東京暮色》(1957)中飾演過了退休年齡的銀行家杉山周吉。《彼岸花》(1958)中飾演海軍士官退役的三上周吉。《秋日和》(1960)中演的也是配角,和《麥秋》同樣,與三宅邦子(1916-1992)演出一對老夫婦,同時是旅館主人的三輪周吉。

就像前面所寫的,笠智眾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飾演角色的名字,幾乎都叫做周吉,不過《彼岸花》和《晚秋》中間的《早安/お早よう》(1959)卻改為林啟太郎。

而影片內容也和小津安二郎作品以往的作品大異其趣,是一部以新興住宅區為背景,甚至拿「放屁」大作文章的庶民喜劇,笠智眾飾演兩個天真爛漫的小學生的中年父親,三宅邦子再度飾演他的老婆。

接著在小津安二郎作品為大映拍攝的《浮草》(1959)中,則扮演團老闆,但在《小早川家之秋/小早川家の秋》(1961)中卻演出姓名不詳的農夫角色。

1962年,笠智眾隔了許久才又主演了《秋刀魚之味/秋刀魚の味》(1962),他在片中名叫平山周平,是個海軍士官退役的公司職員,妻子早已亡故,女兒(岩下志麻 飾)到了待嫁的年齡,當他替惟一的女兒敲定婚事後心中產生了悲喜交集的微妙變化,因為如此一來老人更加寂寞了。

笠智眾把這個自己已演過無數次的角色詮釋得入木三分。

然而,小津安二郎於1963年12月逝世,《秋刀魚之味》成了導演的遺作,笠智眾也像失去了依賴的支柱一般。

笠智眾曾表示自己演出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時,都是「先生告訴我怎麼演,我就怎麼演」、「自己什麼也不懂,從頭到尾都是遵照先生的吩附去做」。

笠智眾受到小津安二郎導演的眷顧,借著與生具來的真誠以及受薪階級的勤勉,他漸漸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創造出細膩深刻、充滿餘韻的人物形象,他這種敬業的態度是其他演員所難以企及的。

笠智眾後來回憶到:「一旦電影完成後,即使演員的表演再差,小津安二郎先生也從未抱怨過。即使我們確定他一定在心中有些怨言時,他也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自己身上,從不對別人說起。」

【《寅次郎的故事》中的老和尚】

雖然笠智眾的演藝事業是以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為重心,但在同一時間段,他也分別和其他導演共事,例如木下惠介的《天外的彩虹/この天の虹》(1958)、《惜春鳥/惜春鳥》(1959)、黑澤明的《惡漢甜夢/悪い奴ほどよく眠る》(1960)等片中助陣演出。

小津安二郎亡故之後,笠智眾連續在澀谷實的《夢露般的女人》(1964),以及根據小津安二郎遺留的劇本拍攝而成的《蘿蔔和胡蘿蔔/大根と人參》(1964)中參加演出。

澀谷實退出第一線導演後,笠智眾獲得山田洋次起用,在家喻戶曉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片中,飾演「御前先生」的老和尚。

從1969年的第一集開始,他那從容不迫,老僧入定的形象,成了這齣庶民喜劇中不可或缺的應景人物。

此外,笠智眾也在山田洋次比較嚴肅的作品《家族》、《故鄉/故郷》(1972)中參與演出。

他在《家族》中飾演由九州移民北海道的勞工家庭中的祖父,他在片中充滿活力的演出,令人難以相信他已經是66歲的小老頭了。

這部電影為他贏得「每日電影競賽」的最佳男配角獎。

【德高望重的老戲骨】

20世紀80年代之後,笠智眾儘管年事已高,但仍然以每年兩部的速度定期參與《寅次郎的故事》的演出,除此之外,也在其他傑出的老中青三代導演的作品中助陣。

鬼才導演伊丹十三一鳴驚人的《葬禮/お葬式》(1984)中,笠智眾飾演為死者超渡念經的「現代化」和尚,是個出入有高級座車,見錢眼開的滑稽人物;在森田芳光(1950-2011)的最佳作品《其後/それから》(1985)中,則飾演一心想為男主角松田優作(1949-1989)撮合婚事的慈祥爺爺。

笠智眾演出黑澤明的《夢/夢》(1990)的第八段故事《水車村》時,剛過完85歲生日,他在片中飾演一個103歲的人瑞,笠智眾開玩笑說自己演出這個角色嫌年輕了些。

另外,他在片中還有一段長達八分半鐘的長鏡頭,黑澤明用兩個不同的角度各拍了一次便順利完成,笠智眾高興地說這八分半鐘是他從影以來的記錄。

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向來敬仰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對於小津安二郎作品的最佳詮釋者笠智眾自然敬愛有加。

除了在他的散文體紀錄片《尋找小津Tokyo-Ga》(1985)中,請來笠智眾現身說法之外,也邀他在1991年的電影《直到世界盡頭 Bis ans Ende der Welt》(1991)中,客串飾演為男主角威廉·赫特William Hurt(1950-2022)治療眼疾的旅館主人。

儘管戲份不多,但已足以顯示笠智眾在日本海內外德高望重。

1992年,笠智眾在熊井啟(1929-2007)拍攝二次世界大戰時發生的一起吃人肉存活的真實故事《光蘚/ひかりごけ》(1992)中,飾演調查此一事件真相的審判長。

同年年底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第45集《寅次郎的青春》(1992)是笠智眾的最後遺作。

1993年3月16日,笠智眾因膀胱癌逝世,享年88歲。

電影史學家佐藤忠男總結笠智眾一生所飾演的人物,「就是沒有欲望、不攻擊別人、不囂張跋扈,也就是萬事都很注重禮儀,很客氣。在他身上能感受到日本人特有的人情味。」

  • 她曾是日本女性最討厭的藝人,靠出寫真一度翻紅又迅速涼涼
  • 高倉健因生活所迫演戲,和前妻甜蜜畫面曝光,遺產由女傭繼承
  • 宮澤理惠早年寫真《Santa Fe》曝光 熱賣155萬本創下銷售記錄
  • 日本電影界公認四大女優之首 山田五十鈴傳奇一生就是一本歷史
  • 和導演合作18年後決裂,婚內出軌,20年後遭情人拋棄變成痴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