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橋中學校長李衛軍:用「情」書寫教育人生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3-28T18:12:59.442380+00:00

來源:他們是一校之長2018年7月,上海市閔行區顓橋中學被列為上海市百所「強校工程」實驗校。彈指五年間,這所基礎薄弱的公辦初中,衝出低谷,成功「翻盤」,榮獲閔行區辦學績效評價綜合發展獎一等獎。

來源:他們是一校之長

2018年7月,上海市閔行區顓橋中學被列為上海市百所「強校工程」實驗校。彈指五年間,這所基礎薄弱的公辦初中,衝出低谷,成功「翻盤」,榮獲閔行區辦學績效評價綜合發展獎一等獎。此外,學校還榮獲全國航天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紅旗大隊、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等諸多榮譽,都讓這所曾經的薄弱學校從「谷底」升到「高位」。

校長李衛軍,這位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長,和顓橋中學有著特殊的緣分。這裡既是他教育之夢開始的地方,也是他校長生涯的啟航地。「看著顓橋中學70多年的歷史和閔行區40多所初中滾滾前進的步伐,我決心以凝心聚力、求真務實、攻堅克難、守正出新構建顓橋中學的精氣神。」

李衛軍

上海市閔行區顓橋中學校長,曾榮獲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長」、上海市園丁獎、閔行區新長征突擊手、閔行區教育系統首屆「希望之星」、「顓橋好人」等榮譽稱號,是上海市第三期名師後備人選,第四期校長「攻關計劃」後備人選。

領銜和參與國家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和市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5項,20餘篇科研論文在各類刊物發表或各級各類評選中獲獎,執教的《與朱元思書》課堂教學錄像被指定為「上海市二期課改全員培訓」示範課。

塑精神

用心打開「三重門」

「學校的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只有凝人心聚人力,然後才能實現破局和突圍。」來到顓橋中學以後,李衛軍覺得首先要打開三重門:「第一重門是校門,第二重門是室門,第三重門是心門。」

「打開校門,是要讓老師能走出顓橋中學,去更廣闊的天地,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技能,同時也要讓外面的專家學者走進校園。」李衛軍說道,「所以後來我們提出了兩句口號:走出去『虛懷若谷』,請進來『海納百川』,這是第一重門。」

「第二重門是室門,就是我辦公室的門。」李衛軍提起校長室的那扇門,源於自己初到顓橋中學時,發現老師找校長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有的老師戰戰兢兢,有的心裡十分忐忑,不免在校長室門口徘徊。」為此,李衛軍決定,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校長的門始終是開著。

第三重門是心門。「因為我覺得校長要打開自己的心門,要包容、悅納每一個不同性格的老師,與他們推心置腹發自肺腑的交流和溝通。只有老師們氣順了,幹勁足了,他們的正能量就能激發出來,推動學校不斷正向地發展。」李衛軍認為, 「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老師的性格多種多樣,學生的心房等著教育者前去叩響,所以辦學校,做教育,就要形成最大的合力。」

挖潛能

正向首創「三」「四」「五」

李衛軍初到顓橋中學時,面對一所較為薄弱的學校,他始終通過對人的正向激勵來凝聚正向力量,從而推動學校朝正向發展。其中「三正向」 「四有」「五精」都是李衛軍的「獨創法寶」。

三個正向指的是:通過「正向激勵」來凝聚「正向力量」,從而推動學校、師生「正向發展」。「『三個正向』的辦學主張讓學校逐漸的走上了快車道。」李衛軍說,「我認為在學校管理中,通過激發老師的工作內驅力和工作熱情,激發他的潛能,能極大增強老師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促進更多老師進行自發的改變。」

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對於顓橋中學來說也不例外。為了變革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李衛軍提出了「四有」和「五精」。其中「四有」指的是「腦中有標(課標)」「眼中有人(學生)」「心中有數(方法)」和「手裡有本(教材)」。「此外,我們還通過剛性的集體教研來推動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我們學校出台了教研組備課組的活動條例,對老師們備課組活動的時間、地點都做了明確的規定。」李衛軍說。

「五精」指的是「備課要精細」「上課要精彩」「輔導要精心」「作業要精緻」「檢測要精準」。「尤其是在雙減政策落地以後,我們的『五精』對應減負增效起到了非常直接的作用。」李衛軍談到,「不僅如此,我們在閔行區數據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背景下,藉助『閔智作業』區域共享平台、『閔曉數』智慧筆,通過對作業數據的採集分析,準確掌握學情變化趨勢,精準定位教學薄弱點,有效開展了數據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的探索和實踐,有效提升了我們課堂的教學質量。」

謀發展

整合資源創特色

隨著新時代的教育轉型和發展,李衛軍一手抓教學質量,一手抓特色辦學,通過整合各方資源,開設了一系列特色課程,順應學生多元發展。

顓橋中學的特色課程有近五十門,其中,航天特色、籃球特色、射箭特色、農耕特色都是顓橋中學的名牌課程。

作為全國航天特色學校,顓橋中學與上海航天八院的電子技術研究所展開深入合作,並在上海市宇航協會的指導下,開設了一系列的以北斗航天夢為中心的特色課程,在學生的心裡種下了航天的夢想。

李衛軍非常重視體育特色課程的建設。學校的籃球特色課程覆蓋了整個七年級的學生:「七年級每個班每周都有一節籃球課,因此每一屆的孩子到了七年級以後,都有一年的時間,進行系統的籃球學習。」李衛軍說。

2019年,顓橋中學被評為全國籃球特色學校。雷射設計課程則開設在六年級。「這是我們學校與世界射擊冠軍陶璐娜及她的團隊進行合作的課程。因為上海市射擊射箭中心就在顓橋,離我們學校不遠。我們採用基礎加提升的課程設計,普及射擊課程,在有特長的孩子中間進行加深學習。」顓橋中學連續兩年承辦了上海市雷射射擊錦標賽,並曾包攬了男團和女團的冠軍。

在這些特色課程中,顓橋中學的農耕文化是別具特色的。李衛軍介紹道,顓橋中學校園面積將近100畝,因此學校在幾塊自留地中做了精心的規劃和部署。

「我們在農耕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例如很多學校都會舉辦讀書節,這在我們學校不叫讀書節,我們稱為『耕讀節』,把農耕和讀書結合了起來。」李衛軍說,「顓橋鎮原本就是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底蘊深厚,尤其顓橋剪紙、顓橋桶蒸糕等等,都在我們上海市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知名度,我們學校通過農耕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塑造顓橋中學的人文情懷。」

不僅如此,在李衛軍的主導下,顓橋中學專辟了兩塊地,一塊是占地一畝多的「夢之源」,主要種植傳統蔬菜。如今「夢之源」里,四季瓜果飄香。另一塊將近兩畝的地可以說是「夢想之地」,因為裡面種植了太空植物,作為全國航天特色學校,航天種植本就是顓橋中學的特色,太空種子在顓橋中學生根發芽,帶給了孩子重要的收穫和啟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