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聲丨「破圈」之後,3億年輕人陪伴B站邁向下一站

浙江日報 發佈 2024-03-29T19:58:33.374189+00:00

潮新聞 執筆 劉俏言B站不愛說教,因為年輕人最懂年輕人。《中國奇譚》爆火、小破站跨晚整活兒,剛剛開年不久,B站再度「破圈」,成為熱搜上的常駐嘉賓。

潮新聞 執筆 劉俏言

B站不愛說教,因為年輕人最懂年輕人。

《中國奇譚》爆火、小破站跨晚整活兒,剛剛開年不久,B站再度「破圈」,成為熱搜上的常駐嘉賓。

不過B站總部大樓里的貓咪們感知不到外界的聲音,它們躺在落地窗前曬著太陽,它們是員工家屬或者「在職人員」,擁有B站工牌,在辦公室里散步巡視,或是趴在角落呼呼大睡。

貓咪總是給人恰如其分的陪伴,正如B站和年輕人的關係,年輕人在B站追番,看UP主整活玩梗,參與彈幕狂歡,他們給B站取名「小破站」,眼看著「小破站」乘風破浪,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和認可。

2023年的春天,在各大平台企業紛紛展露十八般武藝之際,頻頻破圈的B站,到底在做些什麼?潮新聞記者走進位於上海楊浦區的B站總部辦公樓,在這個二次元濃度拉滿的地方,尋找和追問這個中國網際網路上聚集了最多年輕人的社區,未來的路在何方。

小電視裡的風景

B站的中文名叫嗶哩嗶哩,被稱為國內領先的年輕人文化社區。在上海,它的辦公樓有好幾幢,被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包圍」著。行走在周邊的五角廣場和大學路上,穿著洛麗塔和漢服的女孩頂著精緻的妝容經過,讓人分不清這到底是大學生還是B站的員工。

B站大樓前的擺件

走進B站,員工可以牽著狗上班,把貓咪養在公司,這些寵物都和主人一樣有自己的B站工牌,休息區里,設置了單獨的電話亭,裡面有厚厚的隔音層,保護著員工的隱私。

在這裡,每一個會議室都有它自己的名字。

動畫內容製作的會議室叫「白色相簿」「四月謊言」,都是知名的動畫番劇,員工休息區裡的小房間叫「前方高能」「一鍵三連」,都是B站知名的彈幕梗。如果你不是活在B站彈幕里的深度玩梗專家,很難搞清每一間辦公室名頭的來歷。這些名字被框在一個小電視機里,這個小電視,就是B站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小電視在大樓里隨處可見,就連負責看大門的石獅子,都被換成了小電視頭。紙巾盒上,冰箱門上,還有員工們的身上——在離B站總部最近的三門路地鐵站,掛著小電視玩偶的他們迅速交換眼神確認同伴,這是從線上到線下的一個小小影射,也意味著B站對於大部分用戶的意義——絕不僅是一個看視頻的工具,而是精神與文化生活上的歸屬地。

B站總部大樓被打卡的地點

很多人對B站有個誤解,認為它很年輕,事實上B站在2009年就誕生了。那時還沒有微信,更沒有抖音,動畫作品也並非銀幕主流,小眾的動畫愛好者們遇上了小眾的B站,創作者們「為愛發電」剪輯動畫,愛好者們便自發用全屏遮臉的彈幕表達支持,陌生人因共同的愛好聚集在這裡,社區文化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誕生了。

十多年間,B站已經從一個小眾的動畫愛好者社區,靠著《後浪》、《不被大風吹倒》等作品和羅翔、手工耿等知名UP主,每一年都在不斷「破圈」,成為了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網站。

逐步「破圈」之後,很多人好奇,B站還是原先那個B站嗎?

可以確定的是,他做社區的風格依舊未變。如今擁有番劇、國創、知識、科技等34個分區的B站,依然遵循著成立之初這種自然而然的規律和法則。並非B站想要開拓哪些內容,而是UP主們自發上傳的某些內容變得越來越多,就會創建一個新的分區,來承接這些內容。

以內容和社區為核心競爭力的B站,鮮少引導年輕人「應該看哪些內容」,那些火出圈的彈幕梗,大部分是用戶基於喜好逐層篩選推助的結果。於是,你能在B站看到用硬核數據分析「王者榮耀遊戲裡有多少根草」的UP主,也有「優雅,真是優雅」這種全網爆紅的梗在彈幕中誕生。

改變也會發生在B站上對於前沿文化形式的總結和升華。這幾年,B站突然多了很多國風舞蹈內容相關視頻。察覺到年輕人的喜歡,B站便與河南衛視合作打造了舞蹈劇情綜藝《舞千年》。2021年末,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上,還展現了火出國門的舞蹈作品《只此青綠》。

B站跨年晚會的節目《只此青綠》

越來越多新的視頻形態湧入,讓B站逐漸變成了一座文化富礦,B站的員工們則是淘金者。他們在B站社區生態中觀察並尋找屬於中國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內核,並用平台的力量把金子鍛造成首飾擺在光鮮的玻璃櫥窗里,供人欣賞。

而越來越多新用戶的湧入,也愈發考驗著B站的對網際網路社區環境的運營能力。負責社區工作的「小小」說,他們需要建立更複雜的一套規範,處理各種糾紛,保障這裡環境的晴朗。

這遠比現實生活中社區的「居委會大媽」需要操心的事要多。以近期頻繁被討論的「網暴」為例,語言暴力的呈現形式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屏蔽了這三個關鍵詞,明天又冒出了新的替代詞,漢語夾著英語,有時還用首字母代替,層出不窮。

為此,B站內部上線了用於處理網暴等負面信息的AI系統。這套系統被命名為「阿瓦隆」,這個名字來自動畫《Fate》裡的寶具,象徵著正義的寶劍。2021年,在B站12周年的演講里,CEO陳睿介紹阿瓦隆系統每天可以處理70萬條社區負面內容。

和網暴的鬥爭是一場持久戰,幾乎每一階段都會有新的特徵出現。2022年,B站又根據新的現象推動上線一鍵防騷擾、一鍵取證、彈幕優選、添加屏蔽詞等功能,幫助受害者保護自己。

在B站,小小以及無數社區的工作者們都是「管家」,悉心維護著社區生態的新老平衡。

給「淋雨」的國創動畫撐上一把傘

儘管如今的B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二次元」愛好者聚集地,但B站的辦公大樓里或許還是網際網路公司里「二次元」濃度最高的地方。

走進B站的其中一幢大樓,一個巨型的高達就放在公司入口左邊最顯眼的位置。電視大屏滾動播放著知名UP主的視頻,入口處被裝成了一個巨大的電視,再往裡走,經過兩排印在左右兩側巨大的彈幕,才能到達等待電梯的區域。

B站的高達和彈幕牆

每一間辦公室的玻璃門上,都能見到B站的「站娘」22和33,這兩個被粉絲票選出的卡通形象,也始終留存在B站App的開屏畫面上。

B站聚集了動畫製作、動畫版權部門的辦公樓里,最頂層的電梯門打開是B站當家國創《時光代理人》的展板,旁邊立著兩個穿JK制服的衣架,員工的工位上的手辦被放在玻璃展柜上高高摞起,遠遠望去更像是個動畫IP專賣店。

也是在這裡,上線了被稱為是中國版「愛、死亡與機器人」的中國動畫短篇集「膠囊計劃」。

儘管如今看來,在電影院看一場動畫片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國產動畫都被認為是低幼向,甚至有過低質作品頻出的時期。B站依靠動畫發家,被更多人熟知後,也想給淋雨的孩子們撐把傘——

2019年,B站啟動「小宇宙計劃」,這是一個針對美術院校學生的動畫扶持計劃,B站試圖從院校中挖掘一批動畫人才。

中國動畫的崛起,離不開人才的湧入,然而對於動畫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去做廣告或是做遊戲,都能迅速實現價值變現,而去做動畫,未來卻是迷茫的,行業門檻太高,很難有合適的機會。B站的「小宇宙計劃」不僅讓更多學生的作品被看見,也在動畫公司和學校之間牽線搭橋,給那些想做動畫的學生們,更多進入行業的機會。

2021年,B站宣布將「小宇宙計劃」升級為面向群體更廣泛的「嗶哩嗶哩尋光」,增加了「原石計劃」和「膠囊計劃」,扶植更多有創作能力的動畫製作團隊,製作動畫作品。

尋光計劃的項目負責人「科昂」,在2021年第一期膠囊計劃開啟時遍尋國內的CG團隊、廣告團隊和、獨立的小動畫工作室、以及留洋海外的華人動畫創作者。他希望能通過資金和平台的扶持,做出屬於中國自己的優秀動畫作品。

平時,這些團隊靠做廣告和代工養活自己,創作的欲望被長久的壓制。科昂和團隊商定,第一期的「膠囊計劃」以「情緒」為母題,對內容和形式都不設限,最大程度保留創作團隊的自由。

「我們希望有動畫初心的創作者能夠回到動畫裡。」科昂說。在中國,動畫短片還並未形成一個成熟的工業鏈條。B站作為探索模式的先行者,在平衡小眾與大眾、主流與非主流之間做了一系列的嘗試,膠囊計劃第一期,就是這樣一次先鋒的探索。

2022年,「膠囊計劃」中12個動畫短片在B站上線,短片《癔症》因對家暴話題的探討成功破圈,創作團隊們久違地聽到了外界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無論好壞——因為對於這些內容生產者來說,他們最害怕的不是差評,而是聽不到回聲,看不見反饋。

動畫短片《癔症》截圖

有了第一期膠囊計劃的聲量,科昂在今年籌備第二期時收到了三十多個團隊的合作意向。不少專業團隊主動找來,讓他有點兒激動,按照動畫短片製作的漫長周期,第二期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推出,他期待著這些短片內容能夠反哺到國創番劇製作中,為國產動畫崛起添上一把烈火。

夜幕降臨,B站員工三三兩兩聚在附近大學路上的「人生一串」體驗店,這個在B站上爆火的紀錄片,也在附近開了實體店,幾乎成為了B站員工們的夜間食堂。店門口同樣佇立著一個電視機,成為不少大學生們打卡的網紅地點。

學習直面情緒與死亡

B站的能量加油站小組收藏著一組特殊的禮物,裡面有自製的小扇子、成捆的明信片、牛皮紙包著的手寫信等等。

最顯眼的是一幅畫,那是孩子想像中能量加油站四個客服小姐姐的樣子,也是能量加油站最原始的形態。

能量加油站收到的禮物

客服感知到,有人在動態中發布負面情緒,甚至提到「自殘」這樣的詞彙,也有人進線到正常的客服流程里傾吐煩惱,占據了大量的工作時間,聽到求助的聲音,他們決定做點兒什麼。

能量加油站就這樣誕生了。2022年,能量加油站的入口被調整為更重要的等級,在推薦服務頁面上,和B站的會員購中心、直播中心等重要入口一起,成為了一個可供那些處於負面情緒的B站網友的傾訴出口。

2022年,隨著求助的人越來越多,團隊有十餘位心理學相關背景的人加入,每天下午一點到凌晨一點,守在電腦旁,他們的工位上擺了香薰和玩偶,用以疏解時刻接收到負面情緒帶來的影響。

凌晨12點,辦公室里,只有加油站團隊的員工們的座位還亮著燈,鍵盤的敲擊聲此起彼伏,這往往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刻。

客服統一稱呼來求助的網友為「小夥伴」,根據他們言語的激烈程度分析他們所處的狀態,「小夥伴」里青少年居多,他們大多困擾於學業和校園關係的問題,也有嚴重的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需要啟動危機干預流程,必要時報警。

最近兩年時間裡,能量加油站月平均完成線上諮詢服務近1萬例,其中疑似或確認精神類疾病用戶約800位,在過去一年裡通過危機電話干預救下了268人。去年3月24日,B站和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建立了合作,接入了上海市心理熱線的志願者團隊。

能量加油站負責人「多多洛」說,他們想做的不僅是為這些失意的人提供幫助,更希望呼籲青少年能夠正確認知心理問題,勇敢地尋求專業幫助。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汪洋大海,B站不僅希望年輕人能直面情緒,也在觸碰著年輕人連說話都要「避讖」的那片禁地——死亡。

一個人去世後,他的B站帳號會怎樣?在B站去年最新上線紀念帳號功能里,給了每個人三種選擇——留下全部的信息痕跡、保留帳號內容刪去自己的其他評論和彈幕足跡、以及一鍵清空。

「這讓一些人開始思考,帳號究竟意味著什麼?」小小也參與了紀念帳號項目,她說,當把帳號的選擇權交給自己,你會意識到自己留下的那些評論是否是友善的,是否可以被留下,或是很想去抹除。

這個新功能上線後,小小在後台看到,不少人都會頻繁修改一次選項,在刪除和保留之間反覆猶豫,而每一次猶豫,都是一次對數字遺產本身的追問和思考。

紀念帳號是B站對數字遺產如何處理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問題——如何認定帳號主人已經死亡?是否保留帳號內的打賞功能?是否需要把頭像的顏色變灰?B站究竟是在悼念他的死亡,還是留下他的內容?

方案反覆修改,留下的是帳號下一個很克制,不顯眼的灰色條框——「請允許我們在此獻上最後的告別,以此紀念其在嗶哩嗶哩留下的回憶與足跡。請點此查看紀念帳號相關說明」。

目前,有超過52000個用戶進行過紀念帳號的設置。「每個人對死亡的態度都不相同,我們儘量做到尊重不同信仰、民族之間的差異。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小小說。

關注年輕人的脆弱,尊重年輕人的選擇,無論是能量加油站還是紀念帳號,B站從來不會替年輕人做決定,也正是因為這種恰到好處的陪伴,讓「小破站」一次一次地「出圈」。《後浪》讓長輩見識了年輕人的朝氣和希望;「跨年晚會」讓每一代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中國奇譚》的出現,更是讓國產動畫短片邁入了新的高峰。

B站最新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B站日均活躍用戶數達9280萬,同比增長29%;月均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0%,達3.26億。超3億年輕人陪伴下的B站,正在逐步邁向當初設定的「出圈」目標——2023年MAU(月活)達到4億。

不愛說教、有些「宅」基因在的B站,就連CEO陳睿也鮮少接受採訪,以陳睿為數不多的訪談內容作為此文結尾——

「只要用戶站在你這邊,你必將戰無不勝,只要用戶站在B站這邊,B站未來一定是戰無不勝。這是我的信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