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忱談大江健三郎:和川端康成相比,他描述了日本的社會病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3-29T20:19:28.075666+00:00

曾翻譯《大江健三郎文選》的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中忱告訴澎湃新聞,大江健三郎是戰後日本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並且特別關心社會以及人類的命運。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於當地時間3月3日去世,享年88歲。

大江健三郎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曾翻譯《大江健三郎文選》的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中忱告訴澎湃新聞,大江健三郎是戰後日本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並且特別關心社會以及人類的命運。「如果說在他之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描寫了日本美好的一面,那麼大江先生更注重分析日本戰後的社會病。」

王中忱表示,川端康成在其諾獎演講中談論了「我在美麗的日本」,而針對這一表述,在其1994年的諾獎演講中,大江健三郎提出了「我在曖昧的日本」,批判日本文化用曖昧的表述遮蔽了真實歷史。「日本現在仍然持續著開國120年以來的現代化進程,正從根本上被置於曖昧(ambiguity)的兩極之間。而我,身為被刻上了傷口般深深印痕的小說家,就生活在這種曖昧之中。」大江在自己的演講辭中說道。

「大江健三郎認為,日本在反思發動侵略戰爭方面有很多問題,這是不能簡單地以『美麗的日本』遮蓋過去的。」王中忱在採訪中說道。大江健三郎開始寫作的年代,日本正從戰後的衰敗開始走向經濟發展,「但大江始終堅持自己文學的批判性,可以說是日本乃至人類社會的良知。」

1967年,大江健三郎出版小說《萬延元年的Football》,彼時日本政府正忙於紀念日本明治維新百年,展現其現代化的成就。王中忱指出,大江健三郎在這部作品中恰恰展現了一百年來日本國家權力對於民眾的打壓,以及延續到戰後的國家暴力裝置。

除了文學作品外,大江健三郎也參與過一些社會活動。「他在晚年參與發起了名為『九條會』的組織,」王中忱介紹道,這個組織由九位日本知識界德高望重的著名人士組成,他們反對政府的修憲行為,即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力圖維護和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