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煙臺丨指尖上的藝術!精妙絕倫的煙臺麵塑

煙臺文旅發佈 發佈 2024-03-30T03:55:14.263619+00:00

在煙臺的眾多「非遺」項目中,煙臺麵塑是最獨特的一種。它既可以是逢年過節家中必備的膠東花餑餑,也可以是細膩精緻、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或人物塑像。作為一種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民間傳統藝術,如今的煙臺麵塑,在一代代傳承人的鑽研和創新下,早已成為一種可雅可俗,可觀可食的「指尖藝術品」。


在煙臺的眾多「非遺」項目中,煙臺麵塑是最獨特的一種。

它既可以是逢年過節家中必備的膠東花餑餑,也可以是細膩精緻、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或人物塑像。作為一種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民間傳統藝術,如今的煙臺麵塑,在一代代傳承人的鑽研和創新下,早已成為一種可雅可俗,可觀可食的「指尖藝術品」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煙臺的麵塑世界,了解那些精巧的製作技藝背後的匠心故事~



/


煙臺麵塑


麵塑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

煙臺麵塑,即以麵粉為材料的造型藝術,現已被列為煙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煙臺麵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我國民間美術中獨具特色、久負盛名。製作題材有結婚喜慶、滿月百歲、燒七祭祀、上樑大吉等,尤以歲時節令為多。

到了近代,麵塑藝人受文人藝術的影響,水平和風格都發生了變化,由民間節慶用品發展為案頭陳設品,登堂入室。



煙臺麵塑代表性傳承人


王曉燕 (藝名延鳳)


煙臺人,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得主,煙臺市首屆工藝美術大師,非遺煙臺麵塑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教育廳首批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台主持人。從事精品人物麵塑的創作與麵塑技藝傳承教學。

作品精緻細膩、靈動多姿,不霉不裂不變形,可長期保存適於收藏。主要作品包括古裝人物、京劇人物、神話人物、現代現實人物,以及體現頗具傳統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特色花餑餑等。與企業、學校、社區合作,開展非遺體驗宣傳活動受到大眾喜愛。




麵塑是一種指尖上的藝術。普通的麵粉、糯米粉加水經過和面、發酵到一定程度,先用捏、搓、揉、掀、切、刻等手法對麵團進行基礎處理,再經過捏面藝人們的巧思巧手,進行塑形,這是一個讓人驚艷的環節,醒好的麵團在藝人們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和靈魂,手指翻飛間,變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尤其是在染色之後,更為生動傳神。



作品

煙臺麵塑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普普通通的面竟然能做出這麼美輪美奐的藝術品。細如髮絲、薄如蟬翼,巧妙的手法、逼真的形象,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起來欣賞王曉燕老師的經典作品。

王曉燕與麵塑的緣分,起源於家庭的薰陶。小時候的王曉燕,最經常得到的玩具就是「一塊面」,將麵團揉扁搓圓成各種形狀對王曉燕來說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後來在家人的影響下,她開始喜歡上這門藝術。

興趣和熱情是最好的啟蒙老師,源於對麵塑的喜愛,王曉燕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對麵塑藝術的研究上。她大量觀賞歷代著名畫家的畫作,閱讀書畫理論書籍,學習構圖、色彩等,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

為了讓麵塑的顏色更豐富、作品更富有層次感,她想到了用一些蔬菜、水果作為「調色劑」,製作不同顏色的面。

並且為了保證麵塑作品能夠長久保存,王曉燕收集整理了與麵塑相關的民間習俗及操作技術,成功解決了傳統麵塑開裂、不穩定等問題。研究出既可表現人物服飾質感,又易於保存的新配方。

對於捏面手藝人來說,還原人物的外形、樣貌乃至神態永遠是一道難題。為了攻克這道關卡,王曉燕在一次次的製作和研究過程中也逐漸認知到:想要做出優秀的麵塑人物,僅靠手上功夫還遠遠不夠,還要對書中關於人物的描寫熟稔於心,立體剖析人物背後的故事、理解人物性格與心理。為此,她會在動手製作前反覆研讀與人物相關的著作和資料,先「吃透」,才能做到從裡到外、從人到衣的「神還原」

而在製作手法上,王曉燕也在細節處下足了功夫。著重於雕琢人物面部和手部,塑造出紋理和骨骼感,而也正是在她不厭其煩的鑽研下,這些麵塑作品才更加生動傳神、富有生命力。

在王曉燕的努力下,她的作品成了煙臺麵塑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2015年,王曉燕歷時10個月精心打造的作品《金陵十二釵》驚艷亮相,一經展出,立馬引起了圍觀。

一個個經典的形象呼之欲出,仿佛書中的人物走到你面前。在這幅作品中,鳳姐的精明潑辣、黛玉的多愁善感、元春的大氣雍容……從場景設置到人物的動作神態、衣紋雕琢無不惟妙惟肖,尤其是面部表情和手勢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生動傳神。

王曉燕的作品《金陵十二釵》一舉拿下了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為了便於區分自己的作品,王曉燕給自己的作品命名為「延鳳麵塑」,提及起名字的初衷,王曉燕說:「延有延續、傳承的意思,希望借這個名字,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

煙臺麵塑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作為煙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門手工技藝也正被傳承人們繼承發揚。

如今,王曉燕開展了各種麵塑體驗、公益教學、麵塑進校園活動,傳播普及麵塑文化。還在毓璜頂公園設立了工作室,進行麵塑文化展覽體驗與傳承。同時在勝利路開設「麵塑傳承小課堂」授徒,面向社會培訓麵塑人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並加入到其中,學習麵塑的製作和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