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600歲!一起來聆聽年輪背後的故事→

西安發佈 發佈 2024-03-30T07:17:14.579228+00:00

3月12日又是一年植樹節西安作為「國家森林城市」不僅擁有廣闊的森林覆蓋面積還有眾多被稱為「綠色活化石」的古樹據統計,我市現有登記建檔古樹名木15051株,其中古樹15016株,擁有量居全國前列。這些古樹如何讓千百年後的人們,從一干一枝一葉一花上領略且感知一縷歷史的生動和鮮活?

3月12日

又是一年植樹節

西安作為「國家森林城市」

不僅擁有廣闊的森林覆蓋面積

還有眾多被稱為

「綠色活化石」的古樹



據統計,我市現有登記建檔古樹名木15051株,其中古樹15016株,擁有量居全國前列。

這些古樹如何讓千百年後的人們,從一干一枝一葉一花上領略且感知一縷歷史的生動和鮮活?


在植樹節到來之際

記者帶大家一起探訪幾株古樹

傾聽它們背後的故事



古樹之最 你知道多少

最年長的古樹

樹種:銀杏

樹齡:超過2600歲

地址:周至縣終南山古樓觀歷史文化景區內



在周至縣終南山古樓觀歷史文化景區內,生長著一株枝繁葉茂的古銀杏樹。該樹胸徑將近3米,高約14米,樹幹非常粗壯,但主樹幹卻是空心的,遠遠望去,冠如華蓋,枝若虬龍,滿身滄桑。記者注意到,這棵銀杏樹下有四根水泥仿照樹幹所製成的支撐柱,樹旁還立著一塊刻有「老子手植銀杏」的石碑。

相傳這棵銀杏樹為道家聖哲老子親手栽植,距今已有2600餘年,是西安古樹中最年長的「老者」。1972年曾遭遇火災,導致樹幹外只剩下薄薄的外皮,樹心變空。雖然歷經歲月蠶食,但這株古樹仍茁壯挺拔,枝葉茂盛。


最有故事的古樹

樹種:國槐

樹齡:超過2300歲

地址:臨潼區城東一公里處的胡王小學院內



在臨潼區城東一公里處的胡王小學院內,有一株樹齡超過2300年的國槐樹,它在臨潼諸多古樹名木中位列榜首,也是全國少見的古槐。走進學校,記者一眼就被這棵古樹吸引,樹幹粗壯,枝繁葉茂,像一把巨大的傘。它不僅年齡長,造型更是「超群」,樹高為18米,胸圍達9米,冠幅超500平方米以上,需十多位小學生手牽手才能合圍一圈。

相傳楚漢爭霸之時,劉邦在鴻門宴中脫身而逃,行至驪山腳下已精疲力盡,便躺在這棵樹下休息,當地百姓給他端來開水和食物充飢。劉邦二次興兵打敗項羽建漢稱帝後,為了感激這個村莊的百姓,便把這個村子叫「護王村」,把這棵槐樹叫「護王槐」。因「護王」與「胡王」諧音,時間久了,人們便念成今天的胡王村,這棵樹也被稱為「胡王漢槐」。


最美的古樹

樹種:玉蘭樹

樹齡:超過1200歲

地址:陝西黑河國家森林公園玉蘭花谷景區八斗河村



有這樣一株玉蘭樹,它生長於陝西黑河國家森林公園玉蘭花谷景區八斗河村,樹齡超過1200年,樹高27米,胸圍5.3米左右,3人不能合抱。樹幹高大挺拔,樹枝葉茂繁盛,枝葉開張,向東伸展,亭亭如蓋,綠蔭覆蓋了樹下約2畝的範圍,堪稱「中國玉蘭王」,也被冠以全國最美玉蘭樹的美譽。

如今,這株古樹周圍和沿路又栽植了上萬株不同品系的玉蘭樹,每逢春季黑河國家森林公園玉蘭花谷景區便會舉辦周至縣玉蘭文化旅遊節,賞景之餘,也激發了人們愛護古樹的熱情。


有的古樹存活了幾百年

有的古樹存活了上千年或者幾千年

眾所周知

一棵樹要經受大自然的

雨雪冰霜、病蟲害侵襲

為什麼它能活這麼多年?

為什麼它在這兒活了這麼多年?

這些都是

值得我們探討的一些問題


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植樹造林處副處長李文軍表示,古樹名木攜帶的優秀基因,為科學家繁育出抗逆性強的優良林木品種提供了可能;而古樹年輪的生長狀況,也為科學家了解氣候變遷和自然地理環境演變提供了參考。除科研價值之外,一些古樹由於根系巨大、枝繁葉茂,自身就形成了一個小生態系統,調節著局部「微氣候」,其生態價值也不容小覷。

為此,我市從2020年就積極開展古樹名木優良基因保存繁育工作,至今,我市累計開展古樹繁育樹種44種,播種繁育成活2271株、扦插成活579株、嫁接繁育成活20株。




綠色是自然的底色

也是西安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我們接受並享受自然恩惠的同時

也應通過植樹造林

厚「植」綠水青山

創造金山銀山


數據顯示,我市共有林地面積76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53%。全市森林覆蓋率48.03%,在北方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一,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

「十四五」期間,我市計劃完成人工造林1.66萬畝,主要在秦嶺北麓等重點區域開展植被生態修復,堅持存量增量並重、數量質量統一,因地制宜增加森林直接增匯和間接減排作用,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作貢獻。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先後實施了「五路」兩側增綠美化工程、村莊綠化美化項目和秦嶺北麓恢復植被工程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國土綠化成績斐然。

三年累計完成了6條鐵路、7條高速公路、30條通景路的綠化,折合綠化面積2.1萬畝。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導向,累計完成400個行政村的綠化提升,栽植各類苗木376.64萬株,折合綠化面積0.79萬畝,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鄉村生態新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秦嶺區域內的宜林荒山荒地實施人工造林,營造針闊混交防護林,三年累計完成工程造林1.83萬畝,主要栽植側柏、油松、白皮松等樹種300.87萬株。通過這一系列生態修復舉措的實施,提高了秦嶺區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多樣性。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植樹造林處副處長李文軍說:

今年我市國土綠化的重點是加強在建綠化工程1.83萬畝的後期管護,開展封山禁牧工作,鞏固國土綠化成果;

持續推進農村綠化美化,引導村民開展庭院、荒地、村旁綠化,建設村莊小微公園、公共綠地和「口袋廣場」,採取留白增綠、見縫插綠等方式,不斷增加綠量;

積極開展「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全年完成1200萬株工作量;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嚴禁天然大樹進城,實施古樹名木保護復壯,確保古樹名木健壯生長

同時,積極申報「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範基地建設、「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強森林經營,推行以增強碳匯能力為主的森林經營模式,挖掘森林碳匯價值,拓展我市生態產品價值。

  近年來,我市林業主管部門也倡導廣大市民群眾積極行動、廣泛參與,將義務植樹與單位、校園、庭院、鄉村及身邊增綠活動深度融合,見縫插綠、見空植綠、拆牆透綠,通過養花種草、綠化宣傳、澆水施肥、整枝修剪、古樹名木保護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變一季植樹為四季盡責,將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多樣化、全年化、全民化。

  據悉,今年市綠委辦繼續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推進實施「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採取義務植樹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式,破解群眾愛綠捐助難、單位護林難、植樹找地難等問題。市綠委辦還策劃了一批「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線下活動,廣大市民群眾可登錄「全民義務植樹網」官網進行網絡報名,積極參加線下實體植樹活動。希望市民以實際行動,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到「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工作中來。

來源:西安日報 | 編輯:寬寬丨校對:王軍望丨審核:陳穎丨責編:王遠之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