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康為標準,給清代小京官算算帳,看他們一年要花多少銀子?

左都御史 發佈 2024-03-30T13:09:04.847363+00:00

晚清時期,京城的消費水平很高,當時很多京官常為生計發愁,可謂是長安米貴居大不易。根據現存的《李慈銘日記》、《翁同龢日記》、《庚子記事》等私人筆記,大致可以推算出當時京官的開支情況。

晚清時期,京城的消費水平很高,當時很多京官常為生計發愁,可謂是長安米貴居大不易。根據現存的《李慈銘日記》、《翁同龢日記》、《庚子記事》等私人筆記,大致可以推算出當時京官的開支情況。

總的來說,京官的年用度主要分為四個層次,涵蓋了在京大員及六、七品小京官的生活狀況。

第一檔是困苦型

這一類主要是指剛入仕品級較低的主事、翰林一類的京官。根據《李慈銘日記》的描述,當時的京城的物價居高不下,米約2.5兩每石,最低限度的兩間住房租金2兩每年。僅此兩項的開支,就需支出20兩左右。

若是加上生活必備的油鹽醬醋茶,以及取暖、穿衣等,一年下來最少也得100兩銀子。

在一本名叫《過去的錢值多少錢》的書中(作者邵義),就曾對光緒年間的物件進行過細緻的研究,認為當時北京城五口之家維持生計的最低標準為白銀48兩。

當官的畢竟不同百姓,所以100兩每年的生活開支是底線。根據何德剛《郎潛憶舊》描述,他一個名叫錫彬的同年的生活狀況為:余家平常不舉火,上下四人,晨興食饅首四斤,加以蔥、醬、小菜,日不過錢一百有零。

錫彬時任刑部主事,是典型的小京官代表,他一家四口每天的生活費僅有100文錢(時銀錢比價為1:1500),年伙食費開支大概在20兩左右,而錫彬的俸祿是60兩,若是加上簡陋的住房、服飾和必要的人情開支,100兩的年開支非得精打細算不可。

像錫彬這樣生活在底層的小京官,在晚清時期占了京官數量的一半,拋去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至少也有40%以上。

第二檔是溫飽型

相比與困苦型,這一類京官的品級略高、入仕較久,且在京內外有一定的人脈關係。

官當得長了,來錢的路子也就多了,他們可以通過種種方式獲取一些灰色的收入,不過這類收入不會太高,無非是外官的施捨以及保結一類的小額收入。

但有總比沒有強,正是在這些額外收入的支持下,他們的生活水平可以提升一個檔次,住房、吃穿方面多少也能體現出當官的體面。

晚清名臣張之洞探花出身,在京為官生活了近20年,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溫飽型」官僚。

由於長時間飽受經濟的困擾,光緒九年張之洞上了一道《請加翰詹科道津貼片》,在這道奏疏中,張之洞就給朝廷列出了一個京官的基本開支標準:「計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須一金。歲有三百餘金,始能勉強自給。」

奏疏中說的「一金」意指一兩白銀,可以說張之洞所列的這個標準,是符合當時實情的。故而很多學者將京官的溫飽水平確定在300兩這個區間。

第三檔小康型

這一類官員與品級聯繫不大,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家庭條件。在京為官日子艱難,若是能得到家庭和族人的經濟支持,那麼生活水平將會更上一個台階。

小康型京官的生活就不僅僅局限於最基本的生存開支了,在吃好穿好的基礎上還涵蓋了一定限度的娛樂、宴請、應酬等方面的開銷。

當然了,娛樂、宴請、應酬是個無底洞,具體花費多少沒有上限。基於小康這個水準,當時的最低標準是600兩。

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於光緒九年考中進士,後被選為刑部主事。劉家的經濟條件尚可,至少是中等地主之家。

他在京生活期間,就曾寫信回家說:「留京有家眷,每年非六百金不可。」這樣的標準,可以在好的地段租上一套像樣的四合院,還能雇上兩位傭人,到衙門上班也可以僱車。

每逢節日,劉光第都要向老師、上司贈送小額的節禮,不過他自己也說了,即便是年支六百兩,也不能在飲食、服飾上有過多的追求,錦衣玉食那是遠遠達不到的。

處在小康型這一水平的典型京官代表是曾國藩,如果看過張宏傑的《給曾國藩算算帳》一書的讀者,應該都是清楚的,曾國藩喜歡寫日記更喜歡記帳,所以為我們保留了許多珍貴的資料。

曾國藩翰林散館的第一年,就支出了800兩銀子,不過曾家的財力不及劉家,所以在京為官多年,曾國藩欠下了一屁股的債,直到他第一次放考差(鄉試主考官)的時候,才逐漸還清債務。

即便是每年支出800兩,曾國藩也得精於算計,一旦某項開支過大,就會影響一年的生活質量。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張佩綸,此公是李鴻章的東床快婿,他被革職後失去了生活來源,老岳父李鴻章倒也慷慨,按照小康的標準每年資助他1000兩銀子。

第四檔奢華型

同、光時期,高級京官的開支動輒四五千兩,甚至超過萬兩,但這都是在京的高級官員,不是宗室王公就是侍郎等二品以上大員。

官做到了二品,自然不會為銀子發愁。根據眾多筆記的記載,正一品的大學士歲入在50000兩以上,尚書41000兩以上,侍郎33000兩以上,至於這些數字到底可信不可信,御史認為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而且是只高不低。

不過此類官員畢竟是極少數,不是京官群體的代表,略作了解便可。從以上幾種情況來看,清代的京官大多數生活水平不高,僅僅是比一般的百姓略高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