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夜塬遺址入選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

商洛日報 發佈 2024-03-30T13:49:10.928419+00:00

3月12日,由省文物局指導和省社科聯支持,陝西省考古學會評選出了「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洛南夜塬遺址、旬邑西頭遺址、秦漢櫟陽城遺址、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遺址、靖邊清平堡遺址6個考古項目入選,涇陽蔣劉遺址、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咸陽北城墓地3

3月12日,由省文物局指導和省社科聯支持,陝西省考古學會評選出了「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洛南夜塬遺址、旬邑西頭遺址、秦漢櫟陽城遺址、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遺址、靖邊清平堡遺址6個考古項目入選,涇陽蔣劉遺址、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咸陽北城墓地3個考古項目入圍。

夜塬遺址位於洛南盆地西部,處在南洛河與其南部支流縣河之間的第二級階地部位,屬於曠野類型舊石器遺址,距離洛南縣城中心約4千米。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大學、商洛市博物館、洛南縣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洛南夜塬遺址位置圖

洛南夜塬遺址附近數字高程模型

發掘區位於近水向陽、堆積最厚、出露遺物最豐富崗地東南部。發掘證實,遺址地層堆積厚達24米,可劃分為36層:第1-4層為表土和近現代堆積,第5-35層為舊石器時代堆積,最底部的第36層為含石製品的河流相洪積-砂礫石層。

洛南夜塬遺址發掘區三維影像圖

洛南夜塬遺址地層剖面-西壁

發掘總計出土石製品12000餘件,類型包括備料、石核、石片、修理的工具、斷塊和碎屑。經研究可知,夜塬遺址下部含古人類文化遺存的第36層在不晚於距今11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便已形成,當時人類的石器加工技術屬於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工具主要為簡單修理的砍砸器、刮削器等。

洛南夜塬遺址第36層發現的石製品

洛南夜塬遺址第36層石製品分布狀況-由東向西

洛南夜塬遺址第一期石製品-早更新世晚期礫石層出土石製品

距今約78萬年至25萬年前後的中更新世早期至中期,雖仍為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但古人類的石器技術持續進步,工具中新出現了單面修理、形態較規整的手鎬。從距今約25萬年的中更新世晚期開始,人類活動進入繁盛期,並一直延續至距今10萬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早期,古人類在此期間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物,在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繼續發展的同時,新出現了形態規整、修理精細的手斧、三棱手鎬、薄刃斧、大型石刀等具有阿舍利技術特點的工具。

洛南夜塬遺址第二期石製品-中更新世早期至中期

洛南夜塬遺址第11層原位埋藏的單面修理手鎬

洛南夜塬遺址第7層石製品分布狀況-由南向北

夜塬遺址確認了洛南盆地存在百萬年前人類活動的證據,實證了我國百萬年以上的人類史,將洛南盆地人類活動的歷史向前至少延伸了30萬年,對研究中國遠古人類與文化的起源與早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夜塬遺址考古發掘首次完整揭露了洛南盆地第二級階地部位的地層堆積物,獲得了盆地內深度最大、序列最完整的地層剖面,對於建立洛南盆地的標準地層剖面、構建舊石器遺址年代序列、研究不同時期古人類活動強度與環境變遷之間的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夜塬遺址出土遺物數量眾多、內涵豐富,且在不同時期地層中均有發現,初步構建起了洛南盆地百萬年以來古人類石器技術的發展脈絡。洛南盆地古人類石器技術的發展脈絡與秦嶺南麓的漢中盆地、秦嶺北麓的藍田地區在宏觀上具有較多的一致性,並以阿舍利技術更加流行為顯著特色,因此夜塬遺址的發掘對於洛南盆地和整個秦嶺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演變過程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價值。

夜塬遺址再次發現有層位關係清晰、種類和數量較多的阿舍利類型石器組合,進一步確認了該類器物在洛南盆地及秦嶺地區的流行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初步證明簡單石核石片技術與阿舍利技術更可能為不同時期人群所掌握的石器技術,反映了中更新世晚期一次重要的人群遷徙擴散和文化交流事件。(商洛市博物館供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