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賞讀六首種樹古詩:家家春近栽楊柳,一樹新栽益四鄰

初衣勝雪 發佈 2024-03-30T23:25:09.773857+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賞讀六首植樹古詩:田園不種樹,花果何由生公曆的三月十二,是我國的植樹節。我國植樹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的原始社會晚期,人們馴養穀物蔬菜的同時,培植樹木,以期待結果和木材。植樹廣泛存在在古中國的日常生活。

賞讀六首植樹古詩:田園不種樹,花果何由生

公曆的三月十二,是我國的植樹節。

我國植樹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的原始社會晚期,人們馴養穀物蔬菜的同時,培植樹木,以期待結果和木材。植樹廣泛存在在古中國的日常生活。古代沒有特定的植樹節日,但是整個春季,都可以看成是植樹期,一種是種植可以結果的果樹和經濟樹木,另外一種,則是維護山林,敬重自然的常青樹木的栽種和維護。

至今現存5000年以上的古木,在中國有五棵,其中四棵都是人工種植並且維護,經歷了五千多年的自然風雨和歷史滄桑,仍舊枝繁葉茂。這五棵古樹的存在,也見證了中國古人,熱愛植樹,愛護自然的優秀傳統和傳承。

中國人和樹木的關係,是依賴,共存,良性利用,感恩敬重,是和自然和諧共處,生生不息。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那麼可以看到那個年代實際中國非常的貧困,西方的堅船利炮衝擊了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戰爭頻繁,山林田園荒蕪,人民生活困苦,但是,他們仍舊有著綠化山林,造福人民,修復自然的宏大願景。1928年,將植樹節定在三月十二日,植樹節作為盛大的綠化節日保留下來、

那麼公曆的三月十二,應對農曆的驚蟄節氣和春分期間,正是春雷春雨,萬木萌發,適合樹木移植生長的好季節。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

樹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唐 · 於鵠《種樹》

中國人愛惜土地,崇尚耕種,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會種上農作物,蔬菜和樹木,這是先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不浪費每寸大自然的陽光雨水的饋贈。也正是這種愛惜和勤勞,讓生命延續,生活品質提升。在種植的過程中,古人也領悟到繁榮和諧的深刻人生道理。

所以這首詩的開頭,就寫到,我種樹不單是為了自己,也是方便鄰居,有花有果,有樹蔭,可以遮蔽街道和庭院。

我在這城市裡的小家園,種植上容易成活的樹種,春天來了,花葉四展,就算山裡的農民到了此地,也毫無不適應感,仿佛還住在他山中的院子裡。

等到樹木長成大樹之後,我卻老了,白髮蒼蒼,卻樂於看周圍的鄰居和小孩,爬上大樹,去摘花折果,笑動四鄰。

那麼這首詩里含有深深的淳樸的古意。

種樹就是為了讓家園豐茂,讓人們更幸福,那生生不息的,也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吧,還有人類和民族的繁衍興旺,一個和諧和傳承的美好世界。

而他樂於這麼做。

愛君新買街西宅,客到如游鄠杜間。

雨後退朝貪種樹,申時出省趁看山。

門前巷陌三條近,牆內池亭萬境閒。

見擬移居作鄰里,不論時節請開關。」中唐 · 劉禹錫《題王郎中宣義里新居 》

晚年後劉禹錫和白居易住在洛陽。實際他們都不算唐朝的貴族,兩個人都是進士出身,且相對清廉,靠著官俸生活。在各自貶謫的艱苦歲月里,白居易拾起了少年在農村的熱愛種植的興趣,每到一個地方就收羅當地的特色苗木,先是自己種植,然後推廣。劉禹錫則貶謫到四川,在那裡度過了幾十年和山水人民相伴的艱苦而質樸的生活。

所以晚年的他們,都有一個愛好,就是種樹,用最經濟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家園,成為洛陽城裡綠色的空間,他們這樣的舉動,也得到很多人欣賞和追崇。

比如這位六部的王郎中,就特地買到了洛陽一座住所。這個宅院闊大但是荒蕪,因為裡面地勢平坦,視野開闊,還能看到遠處的青山。也證明這座園子,價格不高。

但是正是這樣的荒蕪,反而讓人有了更多的操作和植樹空間。

劉禹錫就說這個王郎中,上朝的時候正逢春雨,退了朝後第一件事,就是趕回家,去瘋狂種樹。而且寫得很風趣,申時,是下午三點到五點,也就是朝廷退朝下班的時候,而這位王郎中抓緊時間走出辦公場所,他要回到他的家園,看山植樹。

劉禹錫就說,我羨慕你選擇的這個好地方,門外交通便捷,門內風景開闊,且讓人發揮的空間太多了。

我打算搬到你家附近來,這樣無論什麼時節,都可以欣賞到這自然的美景,大家還可以一起種樹。因為劉禹錫也和白居易一樣,熱愛花木,有這樣的好地方,不亦樂乎。

「一守中山四載餘,栽成芳樹滿郊衢。

州民如有某棠念,惜取清陰萬萬株。」 北宋 · 韓琦《種樹》

西晉美男潘安,不單是容貌俊美,而且做事頗有才幹和接地氣。他在做河陽縣令期間,看到這裡的人們貧苦,因為溫飽不濟反而容易發生糾紛。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治理辦法,就是引種大量的桃李樹,春天滿山桃花,夏秋滿林果實,不僅緩解了當地的貧困,而且這個地方揚名,成為了旅遊景點,而這裡的人們笑臉如花,再也沒有訴訟紛爭。

那麼從那個時候開始起,地方官員的主要政績,就是當地人們的農業種植和收穫情況。種植果樹,不但可以彌補糧食歉收期間的食品問題,而且還可以綠化山林,改良土壤,多出木材,造福子孫。

所以唐朝白居易做地方官是率領人民在荒山上種植桃李梅杏,而柳宗元將柳州改造成真正的柳都。宋朝的蘇軾到密州,正值那年大旱,在抗擊了蝗災之後,鼓勵全城種植梨樹,這些植樹,都有效均衡穩定了當地的經濟。

而韓琦則是北宋高官,他曾在河北定州做知州,併兼任安撫使,實際上是肩負保衛國家邊境和振興當地農業的重要任務。

那麼他在這裡,一方面整治軍務,另外一方面,就是植樹造林,種植果樹棠梨。因為他曾經賑濟災荒,看見過因為災害難民的艱辛悲慘。

這首詩是寫在卸任之時,我在這裡一呆就是四年,四年當中,我種植果樹遍布城市和郊區。

如果這裡的人們因為果樹而懷念我,那麼請他們珍惜這些樹木,不要輕易砍伐,也要學會栽樹,前人種樹,福澤鄰里子孫,要將這種種樹愛樹的方法和態度傳承下去。



「舟下徐洪凍已開,故園遠在贛江隈。

家家春近栽楊柳,江上行人且未回。「」元末明初 · 劉崧《將至徐州見人種樹者 》

黃河在1855年改道北山東之前,一直是流過徐州的。那麼黃河水患多發,人們是怎麼對付黃河的洪澇災害呢?疏通是一個方面,另外就是在黃河兩岸遍種耐水的楊柳,起到固沙保堤,維護河堤和農田的作用,形成屏障。

那麼種植柳樹,也並非一勞永逸,年年都要種植維護補種,增加密度。

越是黃河水患多,這裡的人們越是提前準備,在冬至之後,立春之前就已經栽種上了柳樹,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春天柳樹如果沒有發芽,還可以有三個月的補種期。

而且楊柳的壽命不長,大約20年到30年間,所以每年都要種植大量的柳樹,以保證河岸和土地的安全。

這也是明朝早年人劉崧,船一接近徐州,就看到了壯觀的晚冬早春的植樹景象。

從河道上的船上眺望岸邊,家家都在種植柳樹,一種忙碌而振奮的早春勞作,來平原上展開。

而他因此也思念自己的故鄉,故鄉贛江上的人們,此時就算不種柳樹,桃李梅杏,總會隨時栽種,好個田園之美。


「晚來雨初霽,煙火隔林微。

一徑牛羊入,孤村桑柘稀。

長天下遠水,積霧帶岩扉。

月黑聞人語,溪南種樹歸。」 明 · 孫一元《晚霽》

這是一首別致的田園場景詩。

黃昏來了,雨水初停,我看見山林邊上有小小的煙火人家。

我通過了狹窄的可供牛羊走路的山道,來到了一座山邊的小村前。

這裡景色荒涼,條件艱苦,看不到成片的田園和綠色。

我看了看四周,左邊是高山,右邊是江水,這是在長江邊上一個並不富庶的山村。

我聽見了路上有人在說話,原來是兩個村民在打招呼,一個說,你怎麼現在才回,做什麼去了,一個回答,我去山邊那個前頭的溪水邊,去種植了些樹。

他種植的是些什麼樹呢?桃樹,桑樹,柳樹,棗樹。

這裡可以看到明朝初年百廢待興的一種田園場景。

人們移居在此,完全要靠自我奮鬥,和艱苦的條件做鬥爭。

桑拓稀少,證明這裡之前就不富庶成熟,桑蠶養殖沒有成氣候,煙火少,這裡人煙不多。

然而正是這樣的場景,給了人無限奮鬥和展望的熱情。

趁著春雨,去溪邊栽種果樹,不多年,這裡就會成為新的桃花源。

貧賤關前業,休嗟命未亨。

田園不種樹,花果何由生。

千沉兩條路,看你如何行。

願君牢著腳,前面有深坑。「 · 北宋釋懷深《擬寒山寺》

這雖然是首和尚寫的禪師,但是樸素。

人的貧賤是因為你從前的作為,所以不要埋怨命運的坎坷,沒有讓你發達。

在田園裡,荒蕪時光,不種樹種田,那麼花果靠什麼生長出來?

同樣的道理,人的貧賤,一定是不夠勤奮,在種樹的時候沒有種樹,自然也就收穫不到甜美的果實。

人生之路無非生死,就看你怎麼去度過。

願望你腳踏實地,牢牢抓住地面,才不會怕前面的深坑。

當然這首詩是有糟粕,因為貧賤也許並非是不夠勤奮,而是遭遇了某些不可抗的人生節點。

但是有一點還樸素,那就是腳踏實地的辛苦生活,才能規避風險,至少獲得人生的內在飽滿。

而種植和種樹的過程,也是感受生命的存在的質感。

挖土,種植,培育,期待,修剪,成熟,開花結果,人和樹木兩不辜負。

植樹節,你有種樹的好詩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詩經七首,談談中國先秦的植樹,桃桑梅柳都成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