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這個「龍」從何而來?

絲路新港 發佈 2024-05-13T16:38:15.264125+00:00

「二月二,龍抬頭,風調雨順好年頭。」熱熱鬧鬧的元宵節過後,春龍節來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龍抬頭」。它是一個傳統節日,在農業上也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二月二,龍抬頭,風調雨順好年頭。」熱熱鬧鬧的元宵節過後,春龍節來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龍抬頭」。

它是一個傳統節日,在農業上也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春回大地,萬物生機勃勃,春耕有序展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文學院講師趙運濤表示,「龍抬頭」的由來與自然天象有關,它的習俗豐富多樣,有舞龍、社戲以及各種廟會。

飲食習俗更是有趣。老北京人要吃春餅,稱為「吃龍麟」。此外,吃麵條又被稱為「吃龍鬚」,吃餃子被稱為「吃龍耳」,吃餛飩叫「吃龍眼」等等。

資料圖:圖為舞龍隊員進行精彩舞龍表演。陳鑫 攝

源於自然天象崇拜?

「龍抬頭」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觀點認為,它起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

中國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將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組合想像成龍的形象,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認為東方為木,屬青色,故稱其為「青龍」或「蒼龍」。

《說文解字》稱:「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而當地平線上漸漸露出龍「角」,說明春天來了,即民諺所言「龍抬頭」。

也就是說,「蒼龍七宿」冬季時隱沒在地平線下,等到農曆二月初以後,黃昏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但蒼龍的身體仍隱沒在地平線之下,所以是「龍抬頭」。

趙運濤說,龍有很多吉祥的寓意。在古代,儘管禮制森嚴,但平民百姓並沒有放棄對龍的喜好和崇拜,節日裡要有龍,如正月十五要耍龍燈、舞龍;二月二「龍抬頭」等等。

一個祈求風調雨順的日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節日也經歷了一個有趣的演變過程。

趙運濤表示,大約在唐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過「二月二」,只不過最初「二月二」和「龍抬頭」還沒有太大關係,其習俗主要是挑菜、踏青等。

等到南宋時期,出現了有關「龍抬頭」的記載,如「今朝二月二,暫放龍抬頭」。元代《析津志》提到,「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

在明清時期記載歲時節日的典籍中,「二月二日龍抬頭」的說法更為明確一些。如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記載:」二月二日曰龍抬頭」。

資料圖:正值農曆二月初二,湖南長沙石燕湖舉行「龍抬頭」龍舟賽。楊華峰 攝

從節日內涵以及習俗上來看,自古以來人們便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陽氣生發,萬物復甦

在農業上,「龍抬頭」也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趙運濤舉例,比如「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萬物復甦,接下來的一個節氣就是驚蟄,古人認為,龍是百蟲之長,它得先醒來,到了驚蟄,才能春雷乍動、喚醒萬物。

當然,有些害蟲醒來後,有可能會危害人或者莊稼。所以人們會在這一天「熏蟲」,將害蟲提前消滅掉。

古人認為「二月二」迎來青龍,龍主管著下雨,此後雨水也就越來越多了,適合耕種的季節就此到來。恰如民諺所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南方此時有祭祀社神的習俗,祭祀社神繼承的是傳統「春社」的習俗,春天是耕種的開始,人們祭祀土地神,希望秋天能有個好收成。

趙運濤認為,北方比較缺水,古人認為龍主管降雨,所以北方地區的人們往往對龍的崇拜更高一些,而南方雨水比較充足,人們對土地的依賴更高一些。

所以,同樣都是過「二月二」,北方地區的習俗大多是將飲食、舞龍等習俗與「龍」結合起來,希望多下雨;南方地區則是「土地崇拜」,會有祭社神等種種習俗。

資料圖:圖為舞龍現場。趙玉梅 攝

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萬物復甦,春耕生產漸次展開。所以,這個節日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等。

飲食習俗有哪些?

正因為人們喜歡龍,所以「二月二」時的很多飲食都以龍「冠名」,極富生活氣息。

清朝《帝京歲時紀勝》裡說:「都人用黍面棗糕麥米等物油煎為食」,也就是說那時北京人要吃一種類似煎餅的食物,這大概就是民間說的「吃龍皮」。

另外,老北京人還要吃春餅,春餅捲起各種菜,一層一層的,稱為「吃龍麟」。有趣的是,吃麵條又被稱為「吃龍鬚」,吃餃子被稱為「吃龍耳」,吃餛飩叫「吃龍眼」等等。

也有些人家會準備炒糖豆的原料,到了「二月二」早上,用糖炒花生和黃豆,香甜可口。有些地方講究煎燜子、吃豬頭肉。很多習俗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願望。

為何人們會把這一天吃的東西跟「龍」聯繫起來?趙運濤認為,這實際寓意「喚龍」,嘴裡不斷念叨「龍」字,龍聽到後就會醒來,開始一年的工作,比如降雨。

在上海、江蘇等地要吃撐腰糕,據說吃了以後未來一年都不會腰疼;有的地方要吃芥菜煮成的粥,據說可以明目,不生瘡癤。

舞龍、社戲……熱鬧的節日

飲食之外,「二月二,龍抬頭」其實非常熱鬧,有舞龍、社戲以及各種廟會等等。

資料圖:北京市民在街頭休閒區理髮。當天是中國農曆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剃龍頭」的傳統習俗,寓意辭舊迎新,帶來好兆頭。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據明朝《帝京景物略》記載,「小兒以木二寸,制如棗核,置地而棒之,一擊令起,隨一擊令遠,以近為負,曰打柭柭」,這是一種小孩子的比賽,大概類似打棒球。

「龍抬頭」之日,人們用草木灰從院子裡蜿蜒撒到屋裡,並圍繞水缸轉一圈,這叫「引龍過」或者叫「引龍回」,把龍引到自己家水缸,就不會缺水,也有保佑一家平安吉祥之意。

每逢農曆二月初二,人們還用草木灰在庭院內或者菜地等處,畫出倉囤的樣子,裡面放上錢幣或者五穀糧食,稱為「打灰囤」,寓意來年錢糧滿倉、五穀豐登。

過去,人們認為「二月二」是一年開耕的起始,都願意討個好兆頭,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南方祭祀社神,儀式雖然不同,但也是同樣的寓意。

《帝京歲時紀勝》記載,「(二月)二日為龍抬頭日……小兒輩懶學,是日始進書房,曰占鰲頭。」此時小孩上學入書房,叫「占鰲頭」,舉行開筆禮,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

二月初二兒童理髮,則叫做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大人理髮,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趙運濤認為,總的來說,各地雖有習俗上的差異,但在「二月二」祈盼風調雨順、健康平安的願望是相同的,這一節日,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來源:中新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