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黃岩的陵墓中,出土「謎」一樣的玉璧,專家說它不應該出現

歷史解密坊 發佈 2024-03-31T01:56:48.610965+00:00

不過,也有墓葬竟然會出土不合時宜的文物,比如南宋趙伯沄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璧,考古專家們卻表示它不該出現…

在考古研究過程中,古墓的發現意義重大,不僅能出土珍貴的文物,還能通過這些文物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讓我們對歷史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不過,也有墓葬竟然會出土不合時宜的文物,比如南宋趙伯沄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璧,考古專家們卻表示它不該出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6年5月初,在浙江台州的黃巖區嶼頭鄉,當地村民正在修建房屋,結果工人在挖地基的時候,竟有了異樣的發現,原本都是黃土卻出現了石板。一開始,工人們也都沒有太在意,但挖著挖著就發現石板下面是空的,用鐵鍬敲擊還有砰砰砰的聲響,有的工人覺得是挖到了地窖,但也有見多識廣的工人表示,石板下面可能古代的墓葬。不管怎麼說,現場施工最終還是停下來了,這一奇怪的現象也立即報告到文物部門。

第二天一早,市博物館的專家小組就趕到了嶼頭鄉,在村民的指引下來到了發現石板的地方。考古專家們仔細觀察,在清理乾淨泥土的石板上看到了清晰的紋路,並根據經驗推斷石板下面的確是一座古墓。

在此後的幾天時間裡,專家們在幾位工人的協助下,將一塊小一些的石板抬了起來,結果映入眼帘的果然是墓穴,其中還有一對棺槨保存完好,由此可見是夫妻合葬墓。專家們欣喜不已,根據墓葬的規制確定是一座南宋古墓,此外還在左側的棺槨發現了一塊墓誌,由此也可以確定出墓主人的身份,即南宋趙伯澐及其妻。

據史料記載,趙伯澐曾在黃岩為官,其父趙子英還是黃巖縣令,最關鍵的是趙伯澐還是北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代孫,因此他也算是正宗的皇親國戚。經過幾日的清理,專家們從趙伯澐墓中發現了不少的隨葬品,但絕大部分都是絲織品的服飾,比如衣帽鞋襪和綾羅綢緞,也能反映出當時的紡織工藝水平。此外,還有一件玉璧也讓專家們費解,該玉璧直徑約18厘米,中間圓孔直徑約6厘米,繫繩保存完好,還系有一截玉管。

其實,發現玉璧並不稀奇,但出現在趙伯澐墓就有點突兀,因為墓葬中絕大部分都是絲織品,所以玉璧就顯得有些「不合群」。除此之外,玉璧上的一面還有密密麻麻的銘文,一開始專家們沒有在意銘文,但後來經過破譯就讓人大跌眼鏡。考古專家們表示,玉璧上的銘文是南唐皇帝李昪的投龍紀事,原文是「大唐皇帝昪謹於東都內庭修金籙道場,設醮謝土,上仰玄澤,修齋事畢,謹以金龍玉璧投詣西山洞府。昇元四年十月日告聞」。

在古代封建社會,帝王投龍祭祀是一項重要的活動,目的在於向神靈祈福庇佑,通常都會製作投龍金簡或者投龍玉器,祭祀完成之後將其深埋於地下,或者扔到江河湖海,荒野山林。專家們表示,李昪投龍玉璧距趙伯澐有二百多年,可見一定是有人發現了投龍玉璧,然後幾經流轉到了趙伯澐手裡,成為了他的收藏之物。或許是趙伯澐對投龍玉璧十分喜愛,最終讓後人用它作為隨葬品,但專家們卻表示他真不該這樣做。

專家們表示,投龍祭祀的器物都神聖的,絕非是一般人能擁有,因為它是古代帝王敬獻給神靈的,如果被普通收藏就是冒犯天神,甚至還會招來厄運,所以在古代社會即便有人知道投龍器具頗有價值,但也不敢隨意收藏。

也許趙伯澐是個「門外漢」,完全不懂得投龍玉璧的祭祀意義,甚至還用它作為隨葬品,總之這是一件不應該出現在墓穴中的文物。據史料記載,在明清時期的嵩山一帶,時常有村民打獵時能發現歷代的投龍祭祀器,他們都從來不撿回家收藏,或者販賣,反而將其撿起來丟到自己看不見的地方。

雖然說趙伯澐用投龍玉璧隨葬犯了忌諱,但是對我們現在的歷史研究來說卻也是一件好事,否則我們又怎麼能見到古代帝王的投龍祭祀器,而且器具上的文字也還填補了史料的缺缺失,毫無疑問這是一件獨一無二的歷史文物。

參考資料:

《南宋王朝》作者:李楠,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