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研究所中斷對華合作,宣布撤出在華領導工作,中方將獨挑大樑

孫緒聞 發佈 2024-04-01T01:27:46.637423+00:00

在眾多的西方國家中,法國是與中國合作比較深入的大國之一,尤其是在2007年以前,中法兩國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合作,其中甚至還包括核能這種敏感領域,中法合作成立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就是在2004年正式掛牌的。

在眾多的西方國家中,法國是與中國合作比較深入的大國之一,尤其是在2007年以前,中法兩國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合作,其中甚至還包括核能這種敏感領域,中法合作成立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就是在2004年正式掛牌的。

不過近日《自然》雜誌報導稱,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宣布撤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領導工作,中斷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後續中方將獨挑大樑,全權管理研究所。

巴斯德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化學家,曾經在人類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等方面有突出貢獻。

1887年法國為了表彰巴斯德的功績,在巴黎建立了專門針對狂犬病和其他傳染病治療的巴斯德研究所,後來發展成為了全球聞名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2004年10月份,在法國時任總統席哈克的親自見證下,中法合作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正式舉行揭牌儀式,由此開始了兩國長達20年的合作。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立之後,在病毒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中法兩國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20年時間裡一直運行良好。

正因如此,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這次毫無徵兆的變化,才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

根據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說法,中國科學院與之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對話,隨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這種選擇是為了開展新一輪的對話,尋找更有成效的合作方式。

同時中國科學院方面也表示,兩個研究所正在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方案。

從雙方的表態上可以看出,這次變動似乎只是對合作方式進行了調整,但在合作20年之後突然發生這樣的變化,背後原因很可能沒這麼簡單,香港大學自然保護生物學家修斯就認為,這可能標誌著科學夥伴時代的結束。

也就是說,雙方的合作發生這樣的變化,與中法關係和當前的國際形勢有一定關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中國與歐盟在科技領域脫鉤的一部分。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很多人都聽說過「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句話,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句話正是出自巴斯德之口,巴斯德歷史上就是以「愛國科學家」著稱。

這就證明,科學研究實際上很容易受到場外因素的干擾,這次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發生變化,或許便與此有直接關係。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立的時候,中法關係正處於巔峰,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在法國政壇活躍幾十年,僅僅是法國總統就擔任了12年,任內一直努力推動中法之間的深度合作,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

但2007年席哈克退休,薩爾科齊出任總統之後,中法關係迅速下滑,法國一度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大的批評者之一。

隨後幾年中法關係雖然有所恢復,但一直沒有恢復到席哈克時代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中法之間的深度合作被叫停並不令人意外。

最近幾年來,美國一直在叫囂著與中國脫鉤,雖然與中國脫鉤的壞處顯而易見,但法國畢竟是西方世界的一員,不可能不受到美國的影響。

事實上,法國和德國應該說是歐盟內部主張對華合作的主力,但在美國的影響之下,兩國與中國的關係也難免發生波折。

中國當然有合作的誠意,法國、德國也有與中國合作的想法,然而美國在西方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這次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合作遇到波折,不能說完全是美國的指使,但正如巴斯德所說,科學家有國界,科學研究也有國界,巴斯德研究所也會受到目前國際大氣候的影響。

除此之外,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病毒學,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凡是進行這類研究的科研機構都帶有某種敏感性。

最近這段時間,美國方面突然又開始炒作與新冠病毒起源的問題,甚至美國國會還通過了所謂的「2023年新冠病毒起源法案」,欲將新冠疫情起源的責任扣到中國身上。

因此巴斯德研究所停止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有可能是一種「避禍」心理,也有可能擔憂遭到美國的制裁。

當然,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發生的變化,可能只是一個個例,但美國的霸權主義,給中歐合作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能小視。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幾年時間裡,中歐關係有極大可能還會受到美國的破壞,雙方在經濟、人文、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也有可能受到各種負面衝擊。

只能說中歐雙方的有識之士需要聯合起來,才能夠將這種傷害降到最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