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下去還是要臉面?東風開年銷量暴跌48%,不降價咋活!

汽車扒一扒 發佈 2024-04-01T14:05:53.636210+00:00

開年甩貨這件事兒是誰都沒想到的,東風這家無比傳統的企業在2023年遇到了歷史性難題,如何在現有傳統產品矩陣下,打出新時代的智能王牌。

開年甩貨這件事兒是誰都沒想到的,東風這家無比傳統的企業在2023年遇到了歷史性難題,如何在現有傳統產品矩陣下,打出新時代的智能王牌。

顯然,擁有300萬量級年銷量的東風集團轉型動作不會太快,以合資公司為主導的汽車集團,更多的命運和未來掌握在外資手中,東風本田、東風日產、神龍等品牌的銷量占比要遠遠大過自主乘用車項目。

今年1-2月銷量顯示,東風集團新車累計銷量29.6萬台,同比下滑幅度接近49%,呈現幾乎腰斬的狀態。

1月份是傳統的春節,銷售周期縮短到17天左右,一定會影響整體銷量表現,2月份也只有28天,要比3月、5月銷售周期短10%,大型汽車集團銷量下滑其實屬於正常情況。

雖然受客觀因素影響,但擺在面前、難以調和的矛盾是,東風作為湖北省重量級製造大型汽車集團,肩負拉動運轉的重要使命,每年接近300萬量級的生產任務,能夠盤活大量的產業鏈。

汽車賣不動,背後是金融、服務、交通、零配件產業以及工廠、工人、貸款無法運轉的尷尬情況,讓車賣得動,已經不是東風需要思考的問題。

01 東風的責任

東風集團的使命是通過穩定的銷量來拉動整體發展,作為每年上千億的大型汽車集團,背後關聯的產業和利益非常多。

只要降價能夠取得成績,東風就能夠通過降價來盤活現狀,畢竟割捨利益是短線行為,長線來看整個市場的穩定性出色。

開年的這一波降價其實涉及的品牌比較多,雪鐵龍、標緻、本田三大品牌齊刷刷降價,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沒有悅達起亞和風神、日產三大品牌。

悅達起亞品牌東風已經撤股,風神屬於自主品牌,東風日產遠在花都。

降價的幾個品牌工廠、營銷公司都在武漢,而這次降價風暴發起者就是湖北省,企業本身的降價並沒有擴大,而是地方願意給出更大的補貼給到車企,讓不願花錢的用戶掏錢買車,一方面解決經銷商、車企壓力,另一方面盤活產業鏈、金融、服務等行業。

02 本田、雪鐵龍躺贏

汽車相對論創始人王雲龍表示, 這一波降價其實最大的贏家是本田、雪鐵龍,因為這些企業從本質上的核心利益點並沒有被撼動。

外界描述的本田、雪鐵龍壓力大,其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雖然合資公司的股份比都是50:50,但這只是寫在明面上的銷售分紅,生產、設計流程上的利益其實向外方傾斜。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一台思域裝備的是yokohama輪胎,而yokohama輪胎和本田又同樣是日本產業,內在可能存在著利益分紅,從生產端使用大量的日本供應鏈,其實本田在某種意義上是供應商的化身。

生產商賺走一部分的利益,賣車的時候再賺取一部分利益。

再加上本田、雪鐵龍這種企業面對的是全球市場,雖然中國的電動化轉型速度更慢一些,但全球銷量依然無比龐大,本田的全球研發、產品推進計劃有條不紊,企業運營的生命線是盈利標準,其實本田的盈利標準並沒有受到直接衝擊。

此次東風集團大面積降價,本田的盈利以及策略沒有受到影響,地方額外補貼給東風,東風分配額度給東風本田,其實本田的營收沒有改變,影響最大的還是東風。

當我們重新來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能夠找到核心問題。

東風的傳統車型的確銷量受阻,這影響了集團、經銷商的正常運轉,為了盤活東風的活性所以給出了巨大的讓步,以此讓東風擁有較快的奔跑能力。

的確,在湖北省東風的這次降價必然會刺激多款車型銷量,讓外部車型難以走量,能夠搶占更高的占有率,為企業和經銷商爭取時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