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才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如今為何富人看不上,窮人瞧不起?

情食 發佈 2024-04-01T15:53:47.477857+00:00

酒文化從古至今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國人的喜愛已經刻到了骨子裡,如果按照飲用將排名的話,當今的白酒排名第一,應該沒有人不服。可是在白酒成為現在日常的主流酒種之前,黃酒才是一直都深受大家喜愛的「國酒」,古人詩三千、曲百首所誦唱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所指其實都是黃酒。

酒文化從古至今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國人的喜愛已經刻到了骨子裡,如果按照飲用將排名的話,當今的白酒排名第一,應該沒有人不服。

可是在白酒成為現在日常的主流酒種之前,黃酒才是一直都深受大家喜愛的「國酒」,古人詩三千、曲百首所誦唱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所指其實都是黃酒。

黃酒的出現從有文字記載以來開始,作為世界3大古酒流傳於世,自秦朝開始,黃酒的工藝發展更加完善,到了唐宋時期,黃酒的發展與如今的白酒一樣進入巔峰鼎盛時期,雖說元代就有了蒸餾酒,但是一直未受到重視,一直到民國時期,黃酒一直都是中國人喝酒的首選。

到了今天,黃酒的發展停滯不前,逐漸被白酒替代幾乎已經成為事實,唯有上海、浙江等地上了年紀的人偶爾喝上幾口,很多人心生疑惑:為什麼曾經家喻戶曉的黃酒,如今富人看不上,窮人瞧不起,仿佛在一夜之間隱形於市場了呢?

經過行家分析,黃酒的落寞並非偶然,而是必然,主要有這2個原因導致。

1 釀造成本高

黃酒在釀造過程中對糧食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原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的常用細糧,在中國建設早期糧食匱乏,大家需要解決溫飽問題,根本就沒有條件把糧食用來釀酒。

而白酒的釀酒原料選擇性就十分廣泛了,除了糧食,各種植物根莖都能拿來釀酒,尤其是高粱,作為一種粗糧並不會影響老百姓的口糧,不能種水稻、小麥的地方,也都能種高粱,而且釀酒的出酒率非常高,所以白酒釀造工藝很快盛行開來。

2 黃酒口感單一

黃酒都是屬於低度釀造酒,喝著口感雖然溫和不刺激,但是喝久了會感覺單調,沒什麼新鮮感。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蒸餾白酒打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香型,算下來到現在都不止12種,而且酒精度也是從低到高,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所以和黃酒一對比,會發現白酒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口感好,所以黃酒被排擠出市場也是情理之中的,有些超市的黃酒基本上都跟醬油醋擺在一起了。

現在有一些地方也在倡導黃酒重新發展,利用一些創新改變的觀念,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在黃酒行業的領軍品牌有一款酒叫會稽山,最近幾年企業調整了發展方向,推出了很多款新產品。

這是一家浙江的企業,主要以紹興黃酒為基礎,多年以來,堅持打造各種特色產品,憑藉著純糧食釀造的高品質黃酒,還有高顏值的外觀設計,一上市便吸引了很多酒友,讓很多朋友從新感受到了黃酒的魅力所在。

在酒水的選擇上,不管是黃酒還是白酒,大家都會把品質放在首位,良心酒企始終堅持純糧食釀造,品質高、口感好始終會被酒友認可,就像這款坤醬台,因為是來自茅台鎮的一款年份老醬酒,沾了茅台的光,在酒圈裡口碑反響非常好。

它是一款來自茅台鎮核心產區的大曲坤沙醬香酒,用材用料上非常講究,只用茅台鎮獨有的糯紅高粱,釀造工藝嚴格傳承大曲坤沙工藝釀造。

從端午投料,一直到出酒,前後經歷100多道工序,最終釀成基酒,需要耗時整整一年的時間,因為定價不高,只有百元出頭,一些喜歡茅台酒風格的酒友把它作為口糧酒。

為了酒水品質入口更佳,還會將新基酒料窖藏6年,為了酒體更加濃郁豐富,再和10年老酒勾調,開瓶後,醬香四溢,入口就能夠品到層次豐富的香味。

濃郁的醬香,十足的糧香,優雅的沉香在口腔里一層層湧現,入口醇厚綿柔,下喉順滑舒適,就算多喝了兩杯,第二天也不會感到難受,百元出頭的價格實惠親民,大多數人都可以消費得起。

黃酒的現狀,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在文化的渲染上缺乏了一些現代氣息,而要想重新回歸主流,一定是要從年輕人的消費入手,也不知道這一天何時才能到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