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牛劍媽,我卻意外地照見了自己……

嗶嗶精兒 發佈 2024-04-01T21:29:46.336645+00:00

文|叮叮噹 圖|unsplash朋友的娃被牛劍中的一所預錄取了。消息不脛而走,時不時會有個把家長想過來取取經,為了避免「同樣的話反覆說」的麻煩,朋友乾脆把零星同道拉一個群,應聊盡聊。雖然是一枚非常資淺的小學生家長,我也滿是期待地潛伏進了這個小群,沒想到,卻見證了一場「尬聊」。


文|叮叮噹 圖|unsplash


朋友的娃被牛劍中的一所預錄取了。

消息不脛而走,時不時會有個把家長想過來取取經,為了避免「同樣的話反覆說」的麻煩,朋友乾脆把零星同道拉一個群,應聊盡聊。雖然是一枚非常資淺的小學生家長,我也滿是期待地潛伏進了這個小群,沒想到,卻見證了一場「尬聊」。

七嘴八舌:你們是怎麼選定英國方向的呢?

回答:其實我們是英美雙申。只是現在美國的高校還沒到發OFFER的時候。

七嘴八舌:美國申了哪幾所呢?

回答:就那幾所藤校吧,名字我也報不全,都是娃自己選的

七嘴八舌:這麼重要的事情,你就讓他自己決定嗎?

回答:是這樣的,我娃從小痴迷A學科,所以把選擇範圍放在英語國家中的開設A專業的高校里。又因為在高中階段在中國和美國都得過很有分量的國際大獎,所以自信是可以挑戰的最頂尖的幾所的。

七嘴八舌:這麼神奇!那對A專業的興趣你是怎麼培養的呢?你自己在A專業方面的造詣也很深吧?

回答:其實我自己是念文學類專業的。從小給孩子買了很多書也講了很多書,沒想到他只對科普類的圖書感興趣,對A專業的鑽研也都是他自己。後來他結識了三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他們常在一起搗鼓。

我也不太清楚他們具體在搗鼓什麼,我就是負責跟在後面買單。買書啦,去看實地啦,去美國上相關的Camp啦,參加各種論壇啦,我就是當個司機,在國外的話,很多時候還是孩子給我指路、當翻譯。

……一陣沉默……

七嘴八舌:那你們是從小走國際路線的吧?

回答:並沒有。小學我們讀的是對口公辦,小升初的時候正遇上民辦學校風頭最勁,各種說明會聽下來,我覺得三公不錯,這才聽說是要考奧數的!連忙買了套最經典的奧數書給他連夜看,很幸運,最後考上了。

因為去美國上了一個夏校又順便玩了一圈,孩子起了讀美高的念頭,我算了算,經濟上也還是能夠支撐的,所以我們圈了四所A專業比較強的美高,一個個去面試,最後入讀了他挺喜歡的一所。但在準備過程中,錯過了國內的一個很有分量的大賽。

順利去了美國,沒想到遭遇疫情,上了一年網課,各種不方便,想想還是回上海,插入一所雙語學校繼續念。回來也有回來的好處,有機會代表中國參加了一場頂尖國際賽事,拿到了大獎。

七嘴八舌:那說說具體留學事務吧,考托福啊,找中介啊,有沒有什麼秘訣?

回答:沒有經驗,都是教訓。拿到國際大獎後,孩子在一個業內論壇上認識了一個北大的博士後,跟著他一起做科研,雖然打算去留學,但申校的事情沒怎麼放在心上。還是我一再催促,該準備托福了,不然就來不及了!

這才匆匆報了一個新東方,起早貪黑的準備,正逢疫情,幾經周折飛到澳門,又遇到颱風;接著是親眼目睹隔壁考場關閉,考試取消,直直嚇出一聲冷汗。

還好孩子始終沉著鎮定,圓滿完成了考試。中介找的也晚了些,又遇上封控,只能在線交流,各種不順暢。

最後孩子說,算了,我自己來吧,自己準備了文書和其他資料。他和我說,真的著手準備了,發現也沒那麼難,就是比較繁瑣,耗時間。

七嘴八舌:那你們家孩子心理素質特別好吧?

回答:那也談不上,只是他的心思一大半放在自己的科研上,留學什麼的沒有看得太重。沒那麼多患得患失,也就沒那麼多忐忑不安。他一直和我講,只要有資源支持他的研究就行,申請到哪個學校就讀哪個;就算不出國,國內高校當中,A專業強的幾所也可以,去外地讀也行。所以沒那麼糾結,按照程序走程序就好了。

……又一陣沉默……

接下去是七嘴八舌群的各自抒情:

「所以規劃多重要!」

我的內心獨白:人家連美高都是臨時起意,還被疫情折騰了三年,這算啥規劃

「還是美國好啊,美高的課程非常豐富……」

我的內心獨白:其實人家明明拿的是牛劍的預錄取

「我跟你說,美高的錄取率比國內的雙語高中高多了!」

我的內心獨白:對人家牛蛙來說,在美國讀美國拿大獎,在國內讀代表國內拿國際大獎,實力能打,完全不用怎麼才「划算」

「其實吧,如果是美國身份,錄取率還要高!就是就是,所以最好是父母就移民,申校前拿到身份。」

我的內心獨白:如果計劃好移民還好,如果只是為了升學便利,這算不算一人讀書,全家陪綁呢

……提問進入尾聲……

七嘴八舌:你的孩子真是省心啊!你真有福氣!

回答:在我眼裡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人文這一塊其實挺缺的,做事情也挺磨蹭。就為人父母的樂趣來說,我是多麼希望和他探討一下文學啊!可惜他絲毫不感冒。

但這不要緊,他能做他喜歡的事情就好。我能支持他就支持,我能力之外的,也只能和他說愛莫能助了。

至於他以後是在國外發展還是回國,在高校教書還是進企業,我都隨便他。他的人生讓他做主,畢竟我也沒能力管那麼多。

作為小學生家長,美高啦,申校啦,離我還遠得很。但這場對話,對我來說,就像是給自己照了照鏡子。

誰還不想讓孩子念個名校呢?但進名校為的又是什麼呢?豐富的課程?高素質的教師同學?良好的社會聲譽?以上統統都是!但以上歸根到底,學校只是父母育兒的工具、孩子成長的資源,踩著名校的階梯,能更容易的達成人生的目標而已。而進名校本身,不應當成為人生的目標。

這方面的反面案例,近年來被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

有人按父母意願選擇了學校專業,讀著讀著不喜歡了,不停的換校換專業「尋找自我」,兜兜轉轉七八年,書還沒讀完;

有人留學回來,不願意工作,打著「全職兒女」旗號居家啃老;

有人從小被送到國外,一路按中國式的價值觀努力升入名校,一旦畢業自立,又按照西方式的多元價值觀,只希望在咖啡店打工拿周薪的工……

當然可以說開心就好,但對比父母一路上的嘔心瀝血來說,終究還是錯付了。

也不能就此給雞娃的老母親們貼上「盲目」「折騰」的標籤,為下一代傾心付出,原本就是我們華人刻在基因的本能;宏觀上的時代大發展,微觀上的政策多變化,又讓育兒路時不時的風雲起,波瀾急!浪奔浪流得久了,難免會當局者迷。

幸好我只是小學生家長,美高啦,申校啦,離我還遠得很;又幸好正反兩方面的案例都在我面前,眼下要做的,是多嘗試多體驗,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把興趣上升為觀照一生的志趣,成為貫穿人生的那根紅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