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思倍雲」獲得數千萬Pre-A輪融資,想以標準化產品服務更多空間業態

36氪 發佈 2024-04-03T07:47:09.472559+00:00

36氪獲悉,思倍雲(SpaceiCloud)獲得河床資本及相關基金Pre-A輪融資,金額在數千萬級別。

36氪獲悉,思倍雲(SpaceiCloud)獲得河床資本及相關基金Pre-A輪融資,金額在數千萬級別。

思倍雲表示,他們想以「物聯網IoT+空間BIM+軟體定義業務+大數據與算法」等技術基礎打造一套全新的產品,為空間運營提供數位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實現節能低碳、安全環保、高效運營的目的。

思倍雲自主研發的產品包括五大核心平台——統一業務平台、業務配置平台、物聯網平台、數據平台和算法平台;四大基礎應用產品——物聯管理系統、運營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和數字孿生;六大數據與算法應用——數位化低碳節能體系、數位化安全管控體系、BIM數位化運維體系、智能控制體系等。

思倍雲服務多種形態的空間客戶,主要是指需要運營的實體場所,包括專業領域(如生產基地、冷庫園區、化工園區、物流園區等),園區與商寫(如科技園區、企業總部、商寫綜合體等),城市服務(社區、場館、校園、醫院等)。

思倍雲所做的業務,容易與智慧物業混淆,畢竟二者都是以實現高效運營為目的。但智慧物業所解決的更多是管理層面的效率提升,而這僅僅是思倍雲產品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思倍雲可以解決更多實際的問題,比如綜合能源管理、節能算法、設備調優、無人巡檢、雙重預防機制、應急管理等。智慧物業往往是以應用軟體模塊進行切入,客單價大多是幾萬到幾十萬,而思倍雲可以打通空間、業務、設備、人,進行綜合性運營管理、分析和服務,因此客單價在百萬級別。智慧物業目前的玩家要麼是以往物業軟體轉型、項目定製開發為主,門檻較低,要麼是創業公司以SaaS工具起家,服務大客戶經驗不足,而思倍雲則具備科技、行業、經驗等多重能力。

思倍雲創始合伙人楊健表示,思倍雲作為一家成立兩年多的公司,能夠備科技、資源、經驗多重能力,與他們的團隊背景有關。楊健曾任某香港軟體上市公司執行董事、CFO、副總裁,也擔任過某A股公司董事、總裁。團隊過去均一直從事軟體、IOT領域業務,有豐富的經驗。在經驗基礎上,目前更多工作是在研發形成標準化產品,實現模型化及高度可配置;而多年服務大客戶的經驗,也讓思倍雲有了拓展市場的資源以及獲得客戶信任和復購的行業經驗。

大客戶應用場景非常複雜,特別是專業領域如冷庫、化工廠、生產基地等、不僅設備數量多、種類複雜,而且他們對於運營效率之外,對能耗、環保等要求也越來越高,難度高讓很多廠商望而卻步,也給了思倍雲機會,目前專業領域類客戶貢獻了思倍雲超過一半的營收。

在楊健看來,此前服務這類專業領域客戶的科技廠商很少,但並不是因為這類客戶預算少等原因,他總結了三點此前這類專業領域客戶不受重視的原因:

第一, 早期的中國工廠及園區,大多以低端組裝的製造業為主,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於技術提升效率沒有需求。但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國內越來越多傳統製造企業發展成為先進位造企業,甚至目標成為全球的製造標杆,代表著他們對管理水平、能耗水平、安全水平、環保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 從服務廠商的客戶結構上找原因,此前廠商太過浮躁,目標市場是周轉更快、盈利更高、發展迅猛的住宅地產行業等,導致沉下心裡真正為實業發展、為長期運營創造價值的廠商並不多。

第三, 技術基礎發展現在進入了新的階段,更多技術可以以更低成本創造更多價值,實現更多智能化的業務場景。

楊健以具體事例向36氪介紹思倍雲如何服務工廠、園區場景的。

某工廠有產線50條,因產線有危險源,為了避免因人員闖入產線造成生產安全事故,工廠為每條產線設置了40多個安全防護門,要求在產線設備停機的狀態下才能打開安全門,這樣一來,安全門就超過2000個,檢修人員要進入只能先人工判斷設備關閉狀態、再專人打開安全門,純靠人工來管理和檢測導致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沒有保障。過去也時常出現檢修人員不按規程處理造成安全隱患。

思倍雲將全部安全門和相應產線設備都通過IOT的方式連接,並建立對應聯動關係,同時實現可視化、數位化。在平台可以立體化呈現安全防護門與設備運行狀態,實現了開門的自動化判斷,並智能識別違規作業及時推送到相關安環人員處理,解決了安全防護及處理效率問題。思倍雲通過產品與模型配置只花了幾個星期就解決了困擾工廠多年的安全隱患。

目前,思倍雲的客戶主要以行業大客戶為主,客單價在百萬元以上級別,目前已經服務了近百家公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