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比BBA更難賣,銷量新高的沃爾沃中了燃油的毒

路咖汽車 發佈 2024-04-04T11:41:16.217613+00:00

「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嚇人,東風本田和雪鐵龍的店裡找不到銷售顧問是真的,但廣汽本田、日產什麼的買車還不至於靠搶」,這是我的湖北同事阿一在4S店蹲了幾天拿回來的最終結論。

「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嚇人,東風本田和雪鐵龍的店裡找不到銷售顧問是真的,但廣汽本田、日產什麼的買車還不至於靠搶」,這是我的湖北同事阿一在4S店蹲了幾天拿回來的最終結論。

湖北的購車補貼政策正在進一步發酵,幾天時間裡,購買從0門檻,背上了更多的限制條件。截止3月7日,湖北省戶籍、湖北繳納社保的人才能購買,同時除了本田、日產、雪鐵龍標緻之外,別克也用綜合最高7萬元的政企補貼加入了戰局。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2023年3月的汽車銷量成績肯定會十分亮眼,因為實打實到位的價格確實擊穿了消費者預期。而種種舉動,其實也意味著2023年1-2月的開年並不好,因為儘管2月銷量整體回暖,但綜合往年春節大多在2月,今年有著錯位,將1-2月之和相加,2022年同期狹義乘用車銷量為332.8萬輛,而2023年1月為144.9萬輛,2月預計為135萬輛,實際為136.4萬輛(乘聯會口徑),整體距離2022年同期相差50萬輛左右。

這場降價盛宴能持續多久,當前來看可能在3月31日結束,因為很多車企給出的截止日卡在了這。

而這場降價盛宴能否蔓延到全國,或者是豪華車市場,從當前掌握的信息來看,不會。因為蔓延全國會打破原有的整個價格體系,讓汽車市場發生嚴重的不穩定性,以及消費者的觀望情緒。而在豪華車市場,當前是基本不變,且並沒有變的欲望和衝動,與民用市場有些格格不入。

豪華車市場裡,一切靜悄悄

很多汽車專家都說過一個結論「豪華車的周期變動,和普通民用車不同。」如今看來,在2023年的第一波降價潮里,確實如此。奔馳、寶馬,2家頭部車企儘管目前尚未發布2月具體銷量數字,但從終端優惠幅度上和1月基本保持一致,且從4S店拿到的消息也是銷量穩中有升。奧迪也未公布數字,不過上汽奧迪在最近給出了員工內部購車價的舉動,其實能看出,它在謀求銷量數字上的進一步突破。另,二線豪華品牌里,凱迪拉克在降價方面的新動作不大,林肯也不大。

整個豪華車市場裡,目前只有一家企業比較出挑,率先公布了自己2月份的銷量,那就是沃爾沃。

沃爾沃的2月成績單十分亮眼,傳播里同時出現了「新紀錄」「大幅增長」2大關鍵詞,全球銷售51286輛,同比增長22%,中國大陸銷售13016輛,同比增長10.8%。

明面上看,對沃爾沃來說成績不易,對品牌內部的信心提升明顯。2月的數字相比2023年1月中國大陸的11742台銷量,增長了1000餘台,相比2022年2月的8691輛,提升了4000餘台。但深入來看,很明顯能夠看出,當前沃爾沃所面對的局面,甚至會比以往更加嚴峻。

「2023年的增長預期不大,希望能夠保住目前的表現」,這是2023年開年,其企業官方年度業績溝通會時,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所發表的觀點。

與這一觀點同步發布的是,2023年,沃爾沃將非常積極的加速進行新能源技術轉型。

不過,同時結合上述2件事,與當前的銷量成績來看,能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出入,沃爾沃的2023年目標,似乎正在朝著事與願違的角度發展,另外,它的發展軌跡,其實也揭開了豪華車品牌在當前新能源轉型中遇到的挑戰,遠比行業此前的預想更嚴峻。

豪華車市場裡,難以複製比亞迪模式

儘管沃爾沃的銷量數據不錯,但之中也蘊含著它的分裂性,即中國市場與海外反差極大,2023年的主基調是推進新能源技術,而2月的新紀錄中,Recharge在中國市場占比9%,在歐洲市場中,整體銷量21278輛,但Recharge占比達64%。

僅從數字上看,其所反映的是,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中,沃爾沃在中國不具備競爭力,但反而在競爭同樣激烈的歐洲市場裡,慢慢站穩了腳跟。在新能源成為主流趨勢的近幾年中,隨著比亞迪的預埋與快速崛起,汽車行業一直在猜測誰能最先殺出重圍,沃爾沃一度被認為是之中翹楚。

因為,它最早宣布了自己激進的轉型策略,2021年3月,其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2025年純電車型占比達50%,其餘為混動車型;2030年成為純電豪華車企;2040年力求成為氣候零負荷標杆企業。眼前,距離2025年還有2年時間,歐洲市場正在按照這一軌跡進行成長,但中國市場裡沃爾沃卻是另一番景象。

2023年2月,沃爾沃北京區域4S店的銷售顧問正在向之前的老客戶、潛客傳播新的消息,「幾款主力車型的優惠又回來了,8-10萬元的降價幅度,其他還可以聊。」所謂的主力車型,是沃爾沃XC60、沃爾沃S90、沃爾沃XC90,這3款主力車型,其在2月1.3萬台的銷量中,分別交出了4973、2893、1597台的數字,總計9463台,占比73%。另外,優惠又回來了,也並不意味著加入了價格戰,這之中的回來了,是相對2022年年底的「保住價格、保住利潤」。

另外,占比9%的Recharge,優惠幅度遠比燃油車的8-10萬更大,沃爾沃S90新能源高配版本的優惠幅度能逼近15萬元,XC60新能源的報價優惠則輕鬆超過10萬元。且,剛剛推出的純電動技術車型沃爾沃C40,新車的降價幅度也超過了2萬元,這還是在其不斷自建直營渠道的前提下,2022年布局了25家城市中心店,2023年預計新增至60家店左右。

所以反差的點就在於,最早提出最激進目標的沃爾沃,經過近2年時間的發展之後,取得的成績卻遠低於相對更保守的BBA們。那麼,從汽車市場來看,沃爾沃與比亞迪二者,都是非常激進的新能源轉型者,但比亞迪一躍登頂,而沃爾沃卻只能「和2022年持平」、「進一步以價換量」,表現天差地別。

對比來看,奔馳的2023年1月銷量中,E級PHEV銷量1565台,已超過沃爾沃2月Recharge車型的總和,3款純電車型的總和則為1000台左右。寶馬的2023年1月銷量中,i3銷量超4000台,iX3銷量超3000台。寶馬的單月新能源銷量已經逼近沃爾沃品牌的整體銷量,奔馳的新能源銷量已經很輕鬆超過沃爾沃,這之中所呈現出的反差就是「最先喊出口號的,如今卻並不如意」。

區別對待中外消費者,才是問題的癥結?

比亞迪的如意,看來看去,還是一句「油電同價」,甚至是最近殺出來的DM-i冠軍版直接進入了10萬元以內,達成了一個電比油更便宜的局面。說出來很簡單,但市面上如今能達到這種表現的車企並不多,且但凡能達到就能夠大賣,新勢力里有理想的一系列車把同尺寸同配置車型的價格打到了50萬以內,傳統車企里,寶馬i3在春節前後的價格更是進入了25萬元以內,比燃油版本的3系更便宜,所以銷量數字的上揚順理成章。

但對於沃爾沃而言,即便是有著更大幅度的優惠,但新能源車型還是要比燃油車貴不少。如,沃爾沃S90是市面中為數不多能在30萬出頭就落地辦齊的C級豪華轎車,但新能源版本的車型落地還是要接近40萬元。XC60燃油版本裸車已經進入30萬元內,而PHEV版本在經過大幅度優惠後還是要接近40萬元。顯然,這與當前的消費者認知不符,更是明顯比BBA更貴。

當然,必須要提及的一點是,沃爾沃在歐美市場的價格表現和中國市場的差異同樣巨大。歐美市場裡,沃爾沃很多車型基本與同級別的奔馳/寶馬相仿,成交均價接近奔馳,一度在歐洲成交均價排名前3。而在中國市場,沃爾沃主打較低價格、性價比,雖然不能以此評價中、歐沃爾沃的造車標準不同,但從用戶反饋上,確實有所體現。

車身共振、車身漆面起泡、電瓶虧電嚴重,這都是網絡和生活中,中國沃爾沃車主頻繁反饋和投訴的話題,但目前事件仍在發酵,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另外,除了設計問題外,在2022年沃爾沃的輿情事件還包括,未通知車主,但因「缺芯」進行了配置上的調整。2022年5月開始,因並未通知車主但取消了遠程控制功能,引發了一系列的車主投訴,以及車輛智能感應尾門也在幾款熱門車型上「消失」。

寫在最後:

所以,雖然沃爾沃在今年2月取得了新的銷量紀錄,但其面對的局面與BBA截然不同。BBA在轉型過程中是潤物細無聲的發力,而沃爾沃則有點「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再深挖一層背後的原因,其實還與4S店經銷商有關,而在這點上,中外同樣存在巨大差異。

就在眼前,其銷量表現較好的歐洲市場中,德國已經宣布會在2025年4月1日開始,砍掉一半的經銷商,取消三分之一的銷售網點,與優質的銷售網點合作、與能夠幫助新能源業務發展的網點合作,接下來只進行直銷。

且,和德國市場一樣,海外諸多市場也在沿著品牌2025-2030戰略在行進。

而作為對比,如今中國市場的沃爾沃,顯然是在燃油車領域十分上癮,這是它目前能夠正常運轉的主要途徑(對比海外)。而當那台海外定價堪比奔馳的沃爾沃EX90來到中國時,我們當今的擔憂是,它會不會像燃油車那樣,對消費者進行「區別對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