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濟南的冬天》篇名由來

齊魯壹點 發佈 2024-04-04T22:31:37.719030+00:00

文|周長風 《濟南的冬天》1950年得名今年2月2日晚,李耀曦先生來電話,說牛國棟先生問,老舍散文《一些印象》的第五章是何人何時賦名《濟南的冬天》的?我同耀曦曾編著《老舍與濟南》一書,1998年由濟南出版社出版,2018年又蒙該社青睞,出版了增訂本。

文|周長風

《濟南的冬天》1950年得名

今年2月2日晚,李耀曦先生來電話,說牛國棟先生問,老舍散文《一些印象》的第五章是何人何時賦名《濟南的冬天》的?

我同耀曦曾編著《老舍與濟南》一書,1998年由濟南出版社出版,2018年又蒙該社青睞,出版了增訂本。國棟致力於研究濟南文史,故垂問。

《一些印象》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創作的長篇散文,共分七章,於1930年10月至1931年6月連載於該校的《齊大月刊》,第五章載於1931年4月第1卷第6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編寫者周正逵、張厚感、魏穆紫、王文英)、該社1981年11月出版的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選用此章,刪去一段內容,標為《濟南的冬天》。

在《老舍與濟南》之前的許多選本也是這個標題。

因此,為了具象、醒目,我們在書中將《一些印象》第五章全文也標為《濟南的冬天》,沒有再去考索出自何人何時。

交談中,我對耀曦說,國棟提出了一個無論對老舍作品傳播研究,還是對濟南地域文化研究,都很有意義的問題,應該繼續探討。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國棟即發來載於他的微信公眾號「濟水之南老牛」的文章《冬季的最後一天我還是想到他》,其中寫道:「費了些周折,經朋友幫忙,終於在北京找到答案。1951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工農速成中學語文課本》,其中第一冊第二十七篇,也是最後一篇課文,便是老舍《濟南的冬天》。這也是《濟南的冬天》首次入選中學教材,以後幾年該課本曾多次再版和修訂。」

這又是一個沒想到,《一些印象》第五章竟然這麼早就得名《濟南的冬天》。

【《工農速成中學國文(試用課本)》第一冊目錄】

於是我立即設法購買到該課本,其封底版權頁印有

「編者:王泗原」

「助編者:吳若正」

「1951年11月原版」

課文《濟南的冬天》對《一些印象》第五章的刪節,與前述1981年的語文課本相同。

沿此線索繼續查閱資料,發現在該課本1953年6月的「第一次修訂原版」中,《濟南的冬天》則成為第26課,但仍是最後一篇。

接著又發現1950年7月,王泗原就編輯了該課本的試用本,名為《工農速成中學國文(試用課本)》第一冊,共收入課文30篇,《濟南的冬天》為第29篇。

其時人民教育出版社尚未成立,王泗原在國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司負責《工農速成中學國文(試用課本)》選編工作,至少編成印行第一二冊。

筆者尚未找到教育部印行本,但是購得了第一冊當時華北軍區政治部翻印本,華北軍區設有工農速成中學,並見到了第一二冊1951年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翻印本的圖片,兩種翻印本足以證明這一試用課本已在全國印行使用。

這將《濟南的冬天》得名的時間又提前了一年多。

至於此前有無《濟南的冬天》一名尚待考證。

不過據目前所知,《一些印象》分別寫濟南馬車、洋車、大蔥的前三章,老舍曾以《到了濟南》為題,收入1934年4月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出版的《老舍幽默詩文集》,其餘四章未見老舍或他人另擬題目收入各類圖書,因此《工農速成中學國文(試用課本)》應是最早的。

慧眼識珠的王泗原

王泗原(1911-1999),江西安福縣人,著名學者。

1950年由江西調入教育部。

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葉聖陶先生時任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於1950年主持編定《初級中學語文課本》(共六冊),王泗原亦參與其事,是第四、五、六冊的編者之一。

其中第六冊共五位編者,該冊第18課《明湖居聽書》選自清末劉鶚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這是不是《老殘遊記》這一片段第一次被選入課本或其他圖書呢?

這是不是第一次被標以《明湖居聽書》呢?

這又是一個與王泗原有關,同時與濟南有關的值得探究的問題。

【王泗原先生 】

王泗原還代表教育部,校閱了《初級中學語文課本》的其他幾冊。

葉聖陶1950年5月20日日記寫道:「教部王泗原來,告以所提對於初中語文課本之意見,甚周至。此君原欲來我局任事,而教部方面先談妥,今見其能力頗強,深感失之交臂,然彼此固可經常聯絡也。」(《葉聖陶日記》,商務印書館2018年出版)

著名學者、時任編審局第一處處長宋雲彬,具體負責小學、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工作,他在1950年8月1日日記中寫道:「語文課本第二冊原稿送請教育部審讀。」9日日記寫道:「教育部王泗原送還《語文》課本第二冊原稿,校閱極仔細,可佩可佩。」(宋雲彬《紅塵冷眼》,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為提高多年參加革命鬥爭的青年和成年工農幹部的文化水平,會議草擬了工農速成中學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地舉辦工農速成中學。

會後,教育部聯合北京市文教局率先創辦全國第一所工農速成中學——北京實驗工農速成中學,於4月30日舉行了開學典禮。

王泗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教育部「截胡」,而未能去出版總署編審局編普通中學教材。

1950年11月,出版總署與教育部成立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葉聖陶任主任。

同年12月,出版總署編審局撤銷,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其出版業務受出版總署領導,葉聖陶兼任社長、總編輯。

11月王泗原已調入,任編審部語文組編輯,繼續負責編纂轉由該社出版的《工農速成中學語文課本》。

【《工農速成中學國文(試用課本)》第一冊封面】

宋雲彬任副總編輯,1951年1月4日日記寫道:「王泗原在教育部每月小米四百八十斤,聖陶、燦然、仲仁商定加八十斤,余不謂然,乃再加四十斤,共六百斤。王君於語文學頗有根底,余不及也。」(宋雲彬《紅塵冷眼》)

第一冊「助編者」吳若正,女,1940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教育學系,1947年為該校教育學助教,此時亦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

《葉聖陶日記》1951年4月29日寫道:「午後二時,語文組開組會。王泗原主編工農中學語文教本,同人於作注及提問題各抒意見。」

6月13日寫道:「看王泗原所選速成中學語文教材。」

8月28日寫道:「王泗原來,談其所編工農中學語文教本之注釋本。」

9月24日寫道:「上午續看泗原所編工農中學教材。泗原適來,與談良久。編書之事,渠頗專心,且有見地。如此人才如能加多,集事即較易。」

雖然王泗原在教育部時就編成《工農速成中學國文(試用課本)》第一冊並已印行,但是自王泗原調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到該社的《工農速成中學語文課本》第一冊出版,又整整用了一年時間。

從葉聖陶日記中可見葉聖陶、王泗原等先賢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風範。

葉聖陶哲孫、著名作家葉兆言在《王泗原》(葉兆言《陳舊人物》,譯林出版社2020年出版)一文中寫道:「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還是用一句最簡單的評價,人教社的教材關係到全國的中小學生,只要是『王泗原看過的稿子,大家就放心了』,他是把守文字大關的最後一個守門人」

1983年元月,王泗原到葉聖陶(左)家中,兩人交談。陸潛攝】

《齊大月刊》是綜合性學術刊物,並未面向社會征訂,只刊登少量文學作品,1930年10月至1932年6月出版了16期便停刊了,沒有廣泛的影響。

1949年之前,王泗原一直在家鄉教書、辦報,與老舍不曾相識,不知道他是怎樣讀到這期刊物,並選中這篇連單獨標題都沒有的文章,還賦予它一個「響晴」的名字。

這是濟南的幸運!

在2016年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里,《濟南的冬天》為第二篇課文。

這課本當下正在使用。

從1950年7月算起,《濟南的冬天》進入中學課本至今已經74個年頭了。

若論時間跨度,應該沒有任何一篇中小學課文比它更長的了。

這說明《濟南的冬天》是真正屬於人民、凝結歷史的藝術品,經歷歲月的打磨而更加熠熠生輝。

這也說明王泗原披沙揀金、剖璞取玉,具有一雙怎樣的慧眼。

《濟南的秋天》和《暑假中的齊魯大學》

《一些印象》第四章於今在多種選本中被冠以《濟南的秋天》的題目,筆者所見以北京大學教授佘樹森編、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的《現代抒情散文選》為最早。

《濟南的秋天》也被選入2016年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自讀課本七年級上冊《我的四季》,為第四篇。

編審者八人,主要是劉真福、陳恆舒、王本華三位。

《我的四季》是與上述2016年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配套編寫的,供課外閱讀。

這樣,同學們就可同時讀到《濟南的冬天》和《濟南的秋天》,它伴隨同學們開啟中學生活,引領同學們進入一個不同以往的秋天,迎接一個充滿期待的冬天。

《濟南的秋天》雖然不如《濟南的冬天》有名,但是若論其中的佳句,《濟南的秋天》裡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卻是最為濟南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

我曾著文將其列入自古到今「濟南十大讚美語」之一。

【《老舍與濟南》書影】

《一些印象》第六章,是寫老舍回憶上一年剛到齊魯大學時,正值暑假,獨自坐在校園石凳上的所見所想。

此章我與耀曦收入《老舍與濟南》時,標為《暑假中的齊魯大學》。

在這之前有無被何種圖書報刊選載,標為何題,尚待查考;

之後則有標為《齊大的校園》的,有標為《暑期的齊大校園》的,應該說各有道理。

老舍哲嗣、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先生,2006年9月7日在青島中國海洋大學作題為《老舍的山東時期》的演講(全文載溫奉橋主編《中國當代文學演講錄》,齊魯書社2011年出版),說道:「他有一批優秀的散文,也是在山東時期寫的。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叫《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直到現在中學教科書裡面還是必讀的東西」,「跟齊魯大學有關的有好多文章,其中最有名的有兩篇,一篇叫《非正式的公園》,他把齊魯大學叫做『非正式的公園』;還有一篇《暑假中的齊魯大學》」

《老舍與濟南》由舒乙先生和山東大學孔范今教授分別賜序。

我想,舒乙先生對《暑假中的齊魯大學》這個標題是認可的。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