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的世界第一高塔不幸被毀,400年後重建,如今怎麼樣了?

玉蘭博物 發佈 2024-04-05T07:21:45.657417+00:00

1838年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在他的《天國花園》中這樣寫道:「我(東風)剛從中國來——我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所有的鐘都弄得叮叮噹噹地響起來!」文中的瓷塔,就是大報恩寺琉璃塔。

1838年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在他的《天國花園》中這樣寫道:「我(東風)剛從中國來——我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所有的鐘都弄得叮叮噹噹地響起來!」文中的瓷塔,就是大報恩寺琉璃塔。

在中世紀,歐洲人把大報恩寺琉璃塔稱為中國瓷塔(The porcelain tower of NanKing),被世界視為「中國符號」

(提示:全文共2745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大報恩寺,高78.2米,九層八面,周長百米。這項工程耗時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軍工達10萬人,耗資248.5萬兩銀子。塔建成後,9層內外共設篝燈146盞,每盞芯粗1寸左右。

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整個寺院規模極其宏大,有殿閣30多座、僧院148間、廊房118間、經房38間,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寺院,為百寺之首。

琉璃塔通體用琉璃燒制,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稱為「天下第一塔」,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這裡可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歷金陵的必到之處。


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

古都南京秦淮河畔長千里的大報恩寺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的中國第二座寺院

大報恩寺前身是東吳時期建造的建初寺。公元247年,東吳大帝孫權修建建初寺並在寺內建造阿育王塔,成為江南塔寺之始。

古寺在之後的千餘年間歷經滄桑,多有興廢。

明永樂十年即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在被燒毀的天禧寺上大規模重建,賜名「大報恩寺」。據記載明成祖朱棣當年修建大報恩寺時,對外宣稱的是報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撫育之恩。

但民間流傳卻又是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據說,明成祖朱棣修建大報恩寺是報其生母碽妃的恩情。碽妃來自高麗,入宮不久便身懷朱棣,朱棣是早產兒,當時明代宮中法律規定,妃嬪沒有足月生產會被處死。朱棣的生母就這樣被處死了。生母去世後,朱棣被馬皇后收養,並撫養成人。至於朱棣的「報恩」究竟是報誰的恩,至今是一道謎案。

成為帝王后的朱棣沒有忘記生母的生育之恩,特地為她修建了皇宮寺廟和琉璃塔,破格地按照皇家宮殿的「大內式」來建造。對此工程,朱棣精心策劃,成竹在胸,他明確要求,重建工程要「弘拓故址,度越前代」。

琉璃塔前後歷時17年,耗費了幾百萬兩白銀建成。這樣一座高達78米,相當於現在的20幾層的高樓的佛塔,除主體為磚砌,以及塔頂的「管心木」外,其餘構建皆為琉璃。

據記載,大報恩寺不僅是燒香敬佛之地,還是百姓休閒活動的場所,擺攤設點,雜耍賣藝,十分熱鬧。

在吳敬梓所著的小說《儒林外史》裡,南京大報恩寺是文人必去之處,這裡離城很近,交通方便,環境幽靜。很多文人往往選擇這裡作為寫作、休息及會友的場所。

大報恩寺在南京的土地上屹立了400年後,19世紀中葉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中。

天下第一塔

大報恩寺琉璃塔的總設計師是明成祖朱棣,他霸氣的告訴世人天下第一帝國擁有天下第一塔。而琉璃塔的匠人們也用「三絕」坐實了天下第一塔的名聲,第一絕高聳雲日,第二絕通體琉璃,第三絕佛燈永明。這三絕將琉璃塔推向了中國古代寶塔藝術的最高峰。

九層寶塔共有六十四套拱門,每套拱門燒造了兩套備件,總共一百九十二套華麗的琉璃拱門。

這樣的拱門就是在塔的中間,每一層上面都有八個這樣的拱門,琉璃是一種用高低溫釉兩次燒造成的一種陶器。經歷戰爭動亂,直到今天只剩下一套完整的琉璃塔拱門。

根據梁思成的考證,用琉璃磚做塔的面磚,始於宋代,比如河南開封的「鐵塔」,就是通體敷以琉璃磚,因為其色如鐵而得此俗名。但是,像大報恩寺琉璃塔這樣通體砌著五彩斑斕的琉璃磚,則是絕無僅有的。

為什麼琉璃塔有如此高水平的琉璃建材?這和明初琉璃製品精湛絕倫的燒造工藝是分不開的。明初南京城可是擁有著規模龐大的琉璃燒造業,而且工藝水平非常高。

外國人眼中的神塔

大報恩寺琉璃塔在歐洲享有盛譽,其獨特的造型和無與倫比的美麗在歐洲被大肆宣揚。這座足可以代表中國的瓷塔,在歐洲家喻戶曉,以至於從沒來過中國的安徒生,將其寫進了童話《天國花園》之中。

葡萄牙的傳教士曾德昭在《南方九省中的南京》中寫道:「(南京)還有一座結構精美的七層塔(作者註:應為九層),布滿偶像,好像是用瓷製成的,這座建築物可列入古羅馬最著名的建築。」

165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使團來到南京,隨團的畫師尼霍夫繪製了多幅琉璃塔的寫生作品,後來以銅版畫的形式在歐洲出版,迅速掀起了「南京瓷塔熱」。

尼霍夫在書中傳播了一個神話,即寶塔是用陶瓷建成的。在當時,包括尼霍夫在內的大部分歐洲人還分不清楚琉璃和瓷的區別,所以一直到很多年後,歐洲人都將大報恩塔稱為「中國瓷塔」。

1842年,隨英國艦隊來到南京的奧特隆尼記錄下大報恩寺琉璃塔的細節:「眼前精美絕倫的景象遠遠超出了我最生動、最精妙的想像。瓷塔共有九層,每層比例分布都十分精巧得當,主要的建築材料是白瓷,儘管只有外殼和牆的襯裡是瓷的,但寶塔的主要結構還是白瓷……寶塔每層都開有四扇門,相隔分布在八面形的塔身上……門框是琉璃磚結構的,琉璃磚根據其呈現的圖案不同……」

由此可見,在 19 世紀的歐洲,作為東方標誌性建築的「中國瓷塔」,是何等的深入人心。這座引起全世界轟動、瑰麗無比的琉璃塔,無疑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奇蹟之一。

琉璃塔今生

2015年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正式開園,琉璃古塔重回大眾視野。

(大報恩寺琉璃塔夜景 圖源/網絡)

在古塔消失100多年之後,為保護千年地宮,大報恩塔採用四組鋼管斜梁跨越遺址土方,地梁落腳點位於整個塔基遺址的外側,形成「覆缽型」新地宮。

據工作人員介紹,新的塔「不是復建而是再造。」塔基上方再造輕質九層塔規模、形制、長細比與古塔近似,古塔用琉璃,新塔用藝術玻璃工藝通過手工雕刻、上釉、燒制和合片,呈現琉光塔影,在結構上內核由兩個正方形旋轉交錯構成蓮花瓣狀,通過逐層收分,塔頂重構。

從琉璃塔到玻璃塔,大報恩塔似乎已經脫胎換骨,不再是原來的模樣。但變與不變,這座塔卻始終是中國的一個標誌性符號,深深地植入西方人的「東方印象」里。

參考資料:部分內容來自《文明的邂逅:瓷路》


—END—

— 今日博物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