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征聯評審究竟是什麼標準?兼與"詩聯創作審美"聯友商榷?

渝中都督 發佈 2024-04-05T08:48:46.020868+00:00

綜合如下:一是《詩詞格律》和《聯律通則》多有相通之處,但聯律也有自身的要求和規則,詩律不等於聯律,且對聯是不用押韻的。


觀音山征聯正式啟動後,鄒繼海先生在多次答疑中確認了詩律與聯律的關係。明確評審標準按《聯律通則》執行。綜合如下:

一是《詩詞格律》和《聯律通則》多有相通之處,但聯律也有自身的要求和規則,詩律不等於聯律,且對聯是不用押韻的。評聯只遵循《聯律通則》,標準不統一就無法評了。

二是評審標準不變。

1、統一按《聯律通則》評審。

2、平仄以「平水韻」為準。出句按平水韻,對句亦需按平水韻,而不應用新韻。

3、四個對得往。

( 對得住主辦方推廣楹聯文化的初心;

對得住數億聯友及群眾的關心、關注;

對得住172,223句稿件的作者以及作品; 對得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楹聯文化的精神追求。)

縱觀以上,已經明確無誤地表明了觀音山主辦方對征聯的態度與評審方法。這是值得廣大聯友肯定與欣賞。

鄒繼海先生出於關心聯友明確了出句與對句的平仄格式:「觀音山上觀山水」出句按「平平仄仄平平仄」聯律(第三字「山」字位置是可平可仄的),故對句應循「仄仄平平仄仄平」聯律。這句話也明確符合《聯律通則》規定的第五條: 平仄對立。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可是在《今日頭條》觀音山征聯欄目中有一位叫"詩聯創作審美"聯友,極力反對《聯律通則》規定條款。完全套用格律詩的規定,忽視《聯律通則》的存在。鼓吹仄起仄落,強烈反對仄起平收。完全不顧對聯的韻和調。

本人有一不成熟的觀音山對句,"智慧海前智海天"有幸被這位大師選中。成為目標,大加鞭笞。成為③字仄聲出律的非律句和"仄起平落"樣板。因為它是符合《聯律通則》的樣板句。

在對聯中,只有「仄起平落」。也就是說所有的對聯(特別是七字聯),只要是上聯,就必須仄聲字結尾,只要是下聯,就必須平聲字結尾——這才叫做「仄起平落」。

絕對不會出現上聯平聲結尾,下聯還是平聲結尾的「平起平落」。這是根本不懂對聯的愛好者的臆編。

有一句俗語,叫吟詩作對。詩要吟唱,聯亦要吟誦。方能推敲煉詞。

對聯的標準韻律

今律規定:長音為平。短音為仄。一、二聲屬於長音,為平;三、四聲和輕聲為短音,為仄。

吟:意思是指「聲調抑揚頓挫的念」。

「吟」著重於聲調。而「聲調」:是指字音的高低升降,即我們常說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在創作過程中撰寫者的原創聯句,如果不是一次成型也不能叫吟。只能叫「覓」或「覓句」。

  所以,吟詩是指輕聲說出自己心中剛想好的一首詩,古人稱之為「淺吟低唱」。

「淺吟低唱」意思是淡淡的吟唱。對聯也是如法炮製。

我完全同意一位大師關於對聯的結論。

1:對聯是由我國古代律詩和駢文演化而來。

2:詩是文學之最,對聯是詩之最,故有對聯是詩中詩的說法。

3:詩的對仗部分(律詩的頷、頸聯)即對聯,所以說,詩中有聯。

4:能詩者多善對,善對者亦能詩。詩者不研習對聯,寫不好對仗;聯者不研習詩,撰聯出不了意境。

"詩聯創作審美"聯友,你不是中國楹聯會員,又拒絕學習楹聯規則,落後於楹聯理論的發展。這是一。拿律詩規則排斥楹聯規則,強套在楹聯創作上。這是二。所用軟體App也是用格律詩的。不符合對聯規則。這是三。中國楹聯學會有兩萬多名會員,無數的專家和專業人士。你連會員都不是,妄議《聯律通則》。實為不妥。這是四。仄起平落已是定式。這是五。你就是堂·吉坷德!這是六。

奉勸大師,不要螳臂擋車,不自量力!做可笑、可悲、可氣之事。醒一醒吧,回歸正道。迷途知返,亦為大師。好心人的奉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