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當嬰兒咬抓打媽媽時,打回去會傷娃心靈,這樣做才正確

菁媽育兒 發佈 2024-04-05T10:59:04.847461+00:00

文|菁媽前兩天無意中刷到一個視頻,一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已經8個多月長出了4顆牙齒,現在還在母乳餵養,但是孩子在喝母乳的時候,喝著喝著經常會用牙齒來咬自己的乳頭。每當這個時候她就會一巴掌拍到孩子的臉上,罵孩子:不能咬媽媽,媽媽會疼的,這樣不可以。

文|菁媽

前兩天無意中刷到一個視頻,一個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已經8個多月長出了4顆牙齒,現在還在母乳餵養,但是孩子在喝母乳的時候,喝著喝著經常會用牙齒來咬自己的乳頭

每當這個時候她就會一巴掌拍到孩子的臉上,罵孩子:不能咬媽媽,媽媽會疼的,這樣不可以。

孩子當下會哇的哭出來,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孩子那種傷心欲絕的心理。

作為媽媽來說,他覺得孩子在咬自己的時候,孩子是在做錯事情,剛開始做錯事情我就要及時的教育。

媽媽似乎也沒有錯,但其實我們沒有考慮到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對於一個小嬰兒來說,他心裡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不知道什麼事做得對什麼事做的錯,你這樣教育孩子不單止沒有用,還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弗洛伊德最有影響的女弟子,英國心理學家克萊因提到:三個月前的嬰兒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媽媽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媽媽其實就是嬰兒的鏡子。

所以孩子也會變成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好孩子」非常地愛媽媽,但是「壞孩子」也是絕對的壞,他會攻擊媽媽,比如說抓媽媽打媽媽,或者是咬媽媽,這其實是「壞孩子」附身!

這時候如果媽媽打回去,就會讓孩子感覺到壞孩子是不被媽媽所接納的,是不被媽媽所喜歡的。

「壞孩子」也是嬰兒身上的一部分,所以就會讓嬰兒覺得我是不被愛的,我是不被媽媽喜歡的,我是不被理解的,這樣孩子容易覺得很受傷。

當孩子抓打咬媽媽的時候,媽媽要怎麼做呢?

心理學家建議:媽媽遭到嬰兒的攻擊的時候不要反擊,而是簡單的阻止。

比如說孩子長牙齒了,在喝母乳的時候咬媽媽的乳頭,可以按住寶寶的下巴。

當寶寶的下巴被按住之後,他的嘴巴就不由自主 地張開,然後媽媽眼睛看著嬰兒的眼睛告訴他,你咬媽媽的時候媽媽會覺得疼,所以不要再咬媽媽了。

嬰兒抓或者打媽媽的時候,可以輕輕地抓住孩子的手阻止他,告訴他這樣不可以,媽媽會疼的。

語氣要溫和一些,要讓孩子知道,媽媽只是在阻止你,但是媽媽依然愛你,雖然你現在的表現是個壞孩子,但媽媽還是愛你。

當孩子的「壞孩子」也被接納的時候,孩子就知道,無論我是怎麼樣的媽媽都愛我,慢慢的「好孩子」和「壞孩子」就融合成一個整體,孩子就能慢慢的成長!

其實不僅是小嬰兒,我們會發現孩子在長大也會有很多反叛的行為,比如我孩子在兩歲的時候,他容易跟媽媽對著幹,比如媽媽叫他幹什麼他偏不干。

這時候媽媽如果強制粗暴地打壓或者要求孩子做的話,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抗拒,或者孩子沒有辦法對抗媽媽的時候,他會暫時聽話。

但其實這是對孩子本性的壓制,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遭遇孩子哭鬧叛逆時,媽媽要避開這些處理的誤區,否則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誤區一:威脅孩子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鬧我就不理你了」,這麼多的威脅語氣,可能當下確實能奏效

畢竟對於孩子來說他必須依附媽媽來生存,當媽媽真的不要他的時候,對他的內心就是一種極大的創傷和傷害,所以孩子不得不委曲求全,暫時壓制自己的需求來迎合媽媽。

但在孩子的內心就會生出這樣的一個念頭,媽媽其實並不愛我,媽媽愛的是聽話的我,媽媽愛的是沒有要求的我,以後孩子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斷地去討好別人,以避免別人對自己的不友好。

誤區二:打罵孩子

孩子哭鬧的時候或者是叛逆的時候,就打孩子或者罵孩子,也就是以暴制暴,這樣會讓孩子暫時屈服。

但是慢慢的孩子長大了,他有更強的能力,有更大的力氣時,他可能會反擊自己的父母,打自己的父母。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孩子,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

李蘭娟:新冠感染後,「兩注意一不要兩保證」,已有人因大意喪命

給孩子喝點飲料沒事?錯!有種飲料半口也不能給娃喝,會變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