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特輯】為愛放手 為你守候‖盧孝輝

方誌四川 發佈 2024-04-05T14:35:08.020655+00:00

為愛放手 為你守候盧孝輝「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這句關於目送的描寫,說出了許多母親的心聲,也讓許多母親傷感,記錄了孩子的成長,也真真切切地形容了母子一場的最終走向。

為愛放手 為你守候

盧孝輝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這句關於目送的描寫,說出了許多母親的心聲,也讓許多母親傷感,記錄了孩子的成長,也真真切切地形容了母子一場的最終走向。

我就是這樣每天目送著女兒,看著她背著書包的身影逐漸消失在我的視線中,小區裡的樹葉由黃變枯,從枯到無,再從無到有,先是一點點嫩綠,接著是一絲絲淺綠,最後變成一片濃蔭,在季節交替更換中,在我的目送中,女兒越長越高,越走越遠。

龍應台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這句話,一語道破世間常態,寫出了一種成長曆程:孩子的每一分成長,伴隨著的就是一點點遠離,孩子剛出生時,我們悉心照顧,幾乎分分秒秒都在一起;慢慢地,孩子長大了,需要上學了,變成了只有放學後幾個小時跟我們相處;然後,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上大學、工作,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我們成了空巢老人,每年能見著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不忍、不舍,卻不得不面對現實,努力接受。難怪有人說,對子女的愛,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有一種愛,叫做適時放手。

還記得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的情景:由於我工作調動,送女兒上幼兒園時其他孩子已開校近1個月,辦理完入校手續後,我和外公外婆牽著女兒的手來到教室門口,當時其他同學正在和老師一起愉快地唱歌,當老師笑臉相迎,熱情地牽著女兒要進教室時,女兒果斷地放開了我的手,乖順地任由老師領著她進教室,甚至是在老師的提醒下,她才匆匆地和我們說了聲再見,然後,頭也不回進了教室。目送她頭也不回的背影,我只能黯然離開,心中五味陳雜,頭腦中不止一次閃現出我所見過的那些不願讀幼兒園的孩子在和父母分別時是如何哭得撕心裂肺的,也不止一次忐忑過,送女兒上學時面對女兒難捨難分的痛哭我是該狠心地離開還是耐心地勸說、愛心的陪伴。可是,目送女兒安靜離開的背影,才發現原來需要適應的竟然是我,自女兒出生以來,我們就一直互相陪伴,幾乎形影不離,從今天起,她邁開了人生的第一步,她有了她的老師、她的同學們,她不再完全屬於我了!

當女兒進入小學五年級後,她提出不要我們接送她上學放學了,心中不放心,可是理智卻告訴我,應該順應女兒的要求,趁機培養鍛鍊她的獨立性。於是,在早餐後,我總是千叮嚀、萬囑咐地把女兒送入電梯,看著電梯一層層下降,平安著地後,我再快步從門口回到陽台,用目光迎接女兒走出大樓單元門,再目送她背著書包的身影走出小區,慢慢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整個過程,她或專心走路,或擺弄手中的小物件,或欣賞身邊的美景,就是從沒回頭看過我一眼。

高中時,女兒為了求學獨自去了距家幾十公里的另一座城市,我只在周末才過去和她團聚,為她做一日三餐改善伙食,在她學習間隙陪她在家門口的公園散半小時的步,也談半小時的心。

高考選志願時,任我怎麼苦口婆心,女兒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她嚮往已久的城市,去到距家1000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

她如願以償,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與嚮往。送走女兒後回到家中,她用過的書還放在床頭。而我,突然間,年紀輕輕的就成了空巢「老人」,下班後才發現往日有規律的緊張已經不在。

孩子在哪一個城市,家長的心就在那個城市,因為一個人,我愛上了一座城。總不能老是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發信息,所以直接的噓寒問暖常常被間接的望聞問切而代替。那裡的天氣、治安、生活等都成了我關注的焦點,為了離孩子「近」一點,我和其他家長一樣,迫不及待地加入了「班級家長群」「新生家長群」「四川家長群」。這些群,從不寂靜。有事沒事多翻看這幾個群,成為許多家長的一項工作,偶爾會有校內的照片、信息上傳,看到孩子班級的照片,甚至那所學校的新聞,乃至那座城市的一些消息,即使上傳的照片裡沒有自己的孩子,對遠方的家長來說,也是一種安慰與快樂。

「兒行千里母擔憂」,空巢之下的我們更是牽掛著異地的孩子,隨時都想知他冷暖,懂他悲喜。這時,對孩子的愛,變成了一種默默關注、靜靜守候。

因為知道,女兒不是我的附屬品,她有她的路要走,我選擇了適時放手;我要做的,就是適應、是習慣,是轉換,要把過去的快日子過慢,把那些丟失了的愛好找回來,用逐漸閒暇的時光去豐富自己的內心,去讀一本書,品一杯茶,賞一枝花,淡淡地享受生活,讓心安然寧靜,精神富有充實。我要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讓獨自在外的女兒,對我放心!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經營好自己,不要讓她擔心!

愛,是適時放手;守侯,是帶著關愛與美好希望的等候。我輕輕放開女兒的手,乖乖呆在原地,幸福地生活,默默地守侯!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盧孝輝(四川省仁壽縣作家協會會員,喜歡用鏡頭記錄生活,用文字抒發情感,作品散見《學習強國》《中國鄉村》《方志四川》《天府散文》《仁壽文藝》等雜誌及新媒體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