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愛的藝術》:「愛情不是性滿足的結果,而是性的幸福」

爲天地立文心 發佈 2024-04-05T22:09:48.324927+00:00

如果愛情是那些具有創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種能力,那麼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每一個在一個特定社會生活的人的愛的能力取決於這一社會對這個人的性格的影響。

如果愛情是那些具有創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種能力,那麼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每一個在一個特定社會生活的人的愛的能力取決於這一社會對這個人的性格的影響。當我們談到當代西方社會的愛情時,我們要提出下列問題,即西方文明的社會結構以及這一社會結構產生的精神是否會促進愛情的發展。提出這一問題就意味著要對此作出否定的回答。任何一個客觀地觀察我們西方生活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愛情—博愛、母愛和性愛在西方是罕見的現象,許多假愛情的形式取代了它們的位置,而這些假愛情的形式實際上只是愛情的衰亡的形式。


這一結構從一開始就是資本主義的基礎。儘管這一社會結構至今仍然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標誌,但有一些因素起了變化,這些因素賦予現代資本主義新的特點,並對現代99lib?人的性格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是資本不斷集中。大企業不斷地擴大,而小企業越來越受排擠。在大企業中,資本的所有權越來越同資本的管理權分開。幾十萬股票持有者是企業的「占有者」。管理企業的則是管理官僚階層,他們雖然薪俸甚高,但企業並不屬於他們。這些官僚不僅對獲取大量利潤感興趣,而且也熱衷於不斷擴大企業,從而不斷擴大他們自己的權力。資本的日趨集中和強大的管理官僚階層的形成也表現在工人運動的發展中。工會把勞動力組織起來,使得工人不必在勞動力市場上孤軍作戰。工人成為大工會的成員,而這些大工會也同樣被強大的官僚階層所管理,並代表工人去同工業巨頭對峙。無論在資本領域,還是在勞動力領域,個人的主動性被官僚階層所取代。越來越多的人失去獨立性,依附於龐大的經濟帝國的官僚階層。

現代資本主義需要大批能在一起協調工作的人。這些人對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高,<u></u>但他們的口味是標準化的,既容易受到控制,又能預測。現代資本主義需要的人是一方面能感覺到自己是自由和獨立的並相信自己不屈服於任何權威、原則和良心,另一方面他們又準備執行命令,完成別人交給的任務,服服貼貼地進入社會這部機器中去,規規矩矩地聽人擺布,自願服從領導,盲目地受人指揮—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他們要不遺餘力地幹活,永遠地發揮作用和力爭晉升。
那結果是什麼呢?如果就是現代人對自己、對同代人和對大自然產生異化。1他變成一種商品,體驗到自己的生命力實際是一筆資本,這筆資本在既定的市場條件下要給他帶來最大的利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本質上來看是互為陌生的,是自動機器之間的關係,其安全感的基礎就是要想方設法靠攏一群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動中同這一群人保持一致。雖然每個人都努力同別人接近,但實際上都是孤獨的,充滿了不安全感、恐懼感和負罪感。只要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得不到克服,這種感覺就會不斷出現。但我們的文明提供了各種可能性,使人們感覺不到這種孤獨。這首先就是人們每天都重複著千篇一律僵化的機械性工作,這種工作秩序使他們不再自覺地感到人追求超越和統一的基本要求。但是光靠這個還不行,因此人就通過享受,通過娛樂工業提供的音樂、畫片,以及通過不斷地購買新的物品去減少這種尚未意識到的絕望。事實上現代人很像休克斯勒爾*(*休克斯勒爾(1894-1963),美國作家,深受佛教的影響。—譯者注)在他的《美麗的新世界》一書中描繪的那付樣子:「營養充分,穿戴講究,性慾得到滿足,但卻沒有自我,同他同時代的人也只有表面的接觸。」現代人的宗旨正如休克斯勒爾簡明扼要地總結的那樣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者是「今日,人人幸福」的頌詞。現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滿足消費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他們消費商品、圖片、食品、飲料、香菸、人、雜誌、書籍、電影,真是無其不有。世界只是為了填飽他們的肚子,就象一個巨大的蘋果,一個巨大的酒瓶和一個巨大的乳房,而我們是嬰兒,永遠在期待,在希望,卻永遠是個失意者。我們的性格努力地適應進行交換、接受和消費的要求。所有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質的東西—都成為交換和消費的對象。


愛情不是性滿足的結果,而是性的幸福,甚至掌握所謂的性技巧也是愛情的結果。如果一定要證實這一觀點,除了日常的觀察外,還可以求助於精神分析治療的許多具體實例。對最經常出現的性問題的研究——婦女的性冷淡,男子心理上的各種嚴重的或不太嚴重的陽痿形式——表明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不在於缺乏技巧,而是這些男女的膽怯心理使他們失去愛的能力。害怕異性、憎恨異性是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這些困難阻止他們獻出自己和自發地行動,使他們在生理上無法忍受異性的靠近。如果一個有性障礙的人能從他的恐懼和憎恨中擺脫出來,他就會獲得愛的能力,他的性問題也就解決了。如果不能擺脫出來,即使有再多的性技術的知識也無濟於事。

這裡我們又進了一步,看到對弗洛伊德來說愛情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現象。對他來說在非理智的愛情和作為成熟的人的表現的愛情之間不存在區別。在《論移情》5一文中弗洛伊德指出,轉移愛情從本質上看來同「正常」的愛情沒有區別。愛情的產生是同荒謬為鄰,是盲目地對待現實,是同年所愛對象的一次轉移。作為理性現象的愛情,作為成熟標誌的愛情不是弗洛伊德研究的對象,因為他認為這種愛情根本不存在。

決定弗洛伊德理論的第二個因素是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有關人類學的思想,這種思想是以資本主義的結構為基礎。為了證明資本主義符合人的自然要求,就必須先證明人就其本質來看是一個競爭者,是他人的敵人。經濟學家根據人具有追求利潤的不可遏制的願望和達爾聞達爾文主義者根據弱肉強食的生物原則都證明了這一觀點,而弗洛伊德則通過男人被占有所有女性的願望所驅使,只是社會的壓力迫使他們收斂的觀點得出同樣的結論。因此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所有的男子都相互妒忌,並且即使造成這種妒忌的所有社會和經濟的原因都一概消失後,這種妒忌、這種競爭仍將存在。

把愛情看作是性滿足的產物,把愛情看作是結伴思想和防止孤獨的避風港,這兩種觀點是西方社會中愛情衰亡的兩種「正常」形式,是由社會決定並造成的愛情病理學。這種病理學有許多個性化的形式,其結局都是自覺地受苦。這些形式被精神分析學家和越來越多的外行稱為神經病。下面通過幾個例子簡明地說明一些經常出現的形式。
造成精神病態愛情的基本條件是「相愛的」一方或雙方都牢牢地抓住父親或母親的形象,並把他以前對父親或母親懷有的感情、期待和恐懼成年後都轉移到」所愛者「身上。這些人從來沒有超越兒童階段,成年後還在尋找兒童時代的聯繫。在這種環境下,這些人在感情生活方面始終是停留在二歲、五歲或十二歲的階段,但他們的智力和社會能力卻符合他們的實際年齡。在嚴重的情況下,感情上的這種不成熟狀態會破壞其社會生活;在不那麼嚴重的情況下這一衝突只限於個人親密關係的範疇。
我們再回到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的以父親為中心或以母親為中心的討論。下面的例子與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病態愛情關係有關,也就是男子在感情發育過程中始終停留在同母親的聯繫上。這些男子從來沒有斷奶,他們始終感到自己是孩子,他們需要母親的保護、母愛、溫暖、關懷和欣賞。他們需要無條件的母愛——得到這種愛只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他們需要這種愛,他們是母親的孩子,弱小無力。這些人在企圖贏得一個女子的愛時,往往和藹可親,風度翩翩;如果他們成功了,仍然會保持這副樣子。但他們同這個女子的關係(實際上同對所有的人的關係一樣)都是表面的,而且不負責任。他們的目的是被人愛,而不是愛自己。在這種類型的人身上往往可以看到很強的虛榮心和沒有完全暴露的遠大志向。如果他們找到「合適」的妻子,他們就信心十足,覺得自己占了全世界的上風;這時他們對其他人也會和藹可親,溫文爾雅。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的妻子不再符合他的想像,就會出現衝突和摩擦。如果他妻子不始終如一地欣賞他,如果她要求有自己的生活,希望得到愛和保護,如果她——在極端的情況下——不準備原諒他的外遇(或者不流露對此有一種頗為欣賞的興趣),這時他就會感到受到很大的傷害和失望。一般來說他還會用「妻子不愛他,自私或者專制」的說法把他的這種感情簡單化。很明顯,「慈母」對她的令人著迷的「兒子」的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都被看作是缺乏愛情的表現。這些男子一般來說把他們的文雅舉止,和他們願意使別人高興的願望同真正的愛情混淆起來,並因此得出他們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結論。他們自以為是偉大的戀人,對妻子的不滿抱怨不休。


註:本文選自弗洛姆《愛的藝術》第三章-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

關鍵字: